2015-07-03 17:06 来源:网友分享
正常的审稿制或许有利于良好媒体环境的形成,但是有时候却被某些利益主体利用,变成了遮羞布。
昨天,广东省政协委员李汴生在提案中指出,媒体的监督报道对推进食品安全工作起了很好的作用。但近几年有关报道屡现不科学、不客观、不全面的现象,动辄使用“有毒”、“致癌”等词语,夸大危害、制造冤假错案。使相关行业形象受损,加剧了公众的恐慌和社会质疑,产生了明显的负面作用。
他建议,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也要强调“度”的问题,过于细节化地描写劣质食品加工、渲染肮脏不堪的加工环境等,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夸大食品危害等,带来社会负面效应。媒体或管理部门应设立食品专家监审,今后涉及食品安全的报道应通过监审的审核。
此外,据了解在近日召开的2012年公众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点评媒体沟通会上,来自各行业的权威专家认为2012年中国食品安全总体向好。在去年12大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中,与会专家认为真正属于食品安全事件的仅有4月发生的可口可乐“含氯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