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8 09:28 来源:网友分享
现在很多的年轻男性朋友都有胃溃疡,胃溃疡在胃病当中已经是很严重的,胃溃疡的发生是会导致胃部出血,呕吐,令胃部非常不舒服,所以如果患有胃溃疡还是特别的重视起来的。那么胃炎胃溃疡的表现有哪些?
1、出血。
出血是溃疡发生到一定的程度的侵蚀到溃疡周围的血管,使血管破裂所致。其出血量的多少及对病人生命的危害程度取决于受到损伤的血管的大小,当溃疡损伤的为毛细血管时,一般对病人危害较小,也不容易被发现,仅仅在大便隐血检查时才被发现;而较大血管受损时,可能出现呕血或者黑便甚至解鲜红。一般患者在出血前可出现各种消化道症状加重的情况,但当出血停止后上腹部疼痛反而减轻甚至消失。
2、穿孔。
一般的溃疡损伤在胃肠道的粘膜肌层,当溃疡持续进展深达胃肠道的浆膜层时,只剩最外面一层类似于薄薄的一张纸样,随时可发生急性胃肠道穿孔,穿孔后胃肠道内容物流入腹腔,导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表现为突然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腹部呈板样,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浊音界及肠鸣音消失,腹部透视见膈下游离气体,部分患者甚出现休克状态,在这种状况下,患者应立即行急诊手术处理,否则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3、幽门梗阻。
幽门管的溃疡可致幽门括约肌痉挛,溃疡周围粘膜组织充血水肿,妨碍食物从胃向十二指肠的推送运动过程,可造成暂时幽门梗阻。在溃疡愈合后,因瘢痕形成或周围组织粘连引起幽门口持续性的狭窄。表现为胃排空时间延长,上腹疼痛,胀满不适,餐后加重,常伴有胃蠕动波、蠕动音、震水音;后期无蠕动波但可见扩大的胃型轮廓,往往大量呕吐,吐后上述症状减轻或缓解,呕吐物常为隔宿食物,味酸臭。
1、一般按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用药
首先应用减少损害因素的药物:如制酸剂、抗胆碱能药物、H2受体拮抗药、丙谷胺、前列腺素E2的合成剂及奥美拉唑等,同时给予胃黏膜保护的药物:如硫糖铝、铋剂、甘珀酸(生胃酮)等以及抗生素的应用。彻底根除Hp,因为目前认为Hp感染与本病有一定关系,所以要积极治疗。
2、胃溃疡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
可表现为呕血或便血。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止血措施主要有:①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PPI),提高并维持胃内pH值;②内镜下止血;③手术治疗;④介入治疗。
3、食物的选择
得了胃病饮食上要注意以下10条原则:
(1)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4)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5)定时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3餐定时。
(6)温度适宜。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
(7)细嚼慢咽。以减轻胃肠负担。对食物充分咀嚼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
(8)饮水择时。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晨起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1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用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9)注意防寒。胃部受凉后会使胃的功能受损,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10)避免刺激。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应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1、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有20%~30%的溃疡患者曾有出血病史,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较胃溃疡更多见。据统计,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各种病因中,溃疡约占50%,居首位。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多数可以自行停止。胃溃疡出血多于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易发生于消化性溃疡出现后的1~2年内。
2、溃疡穿孔
消化性溃疡穿孔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高于胃溃疡。以30~50岁多见,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见于40岁以下的青壮年,而胃溃疡穿孔以50岁以上的中老年居多。
3、幽门梗阻
消化性溃疡患者约10%可能并发幽门梗阻,大多发生于十二指肠溃疡,其次为幽门管或幽门前溃疡。消化性溃疡并发幽门梗阻老年人多见,以男性为主。近年来由于各种有效抗溃疡药物的广泛应用,此种并发症明显减少。幽门梗阻有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前者是因慢性溃疡引起黏膜下纤维化,导致瘢痕性狭窄,内科治疗无效,常需外科手术治疗;后者由于溃疡周围组织炎症引起充血水肿和幽门反射性痉挛所致,内科治疗有效。
4、癌变
慢性胃溃疡是否会癌变,目前尚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胃溃疡癌变是存在的,其癌变率估计在1%~7%,胃溃疡癌变常发生于溃疡边缘,十二指肠溃疡一般不发生癌变。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目前认为Hp感染可能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发现,慢性胃炎患者在胃窦黏液层接近上皮细胞表面有大量幽门螺杆菌存在,并指出可能是慢性胃炎的病因之一。在胃内,Hp的菌体常呈弯曲状、S形或弧状,而在体外培养后,常呈杆状,故被名为“螺旋杆菌”。Hp有鞭毛,在胃内穿过黏液层,移向胃黏膜,因其有黏附素能贴紧上皮细胞而长期定居于胃窦黏膜小凹处或其邻近上皮表面繁衍,不易去除。由于其有尿素酶,能分解尿素产生氨,既能保持细菌周围的中性环境,又能损伤上皮细胞膜;加上其空泡毒素蛋白,使上皮细胞受损;其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能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其菌体胞壁还可作为抗原产生免疫反应。这些因素的长期存在,导致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2)急性胃炎的转化:急性胃炎后,如果疏于护理,又不注意饮食起居习惯,胃黏膜病变持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均可形成慢性胃炎。
(3)刺激性食物和药物: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强烈刺激的饮食及药物,如浓茶、烈酒、辛辣或水杨酸盐类药物,或食时不充分咀嚼,粗糙食物反复损伤胃黏膜,或过度吸烟,菸草酸直接作用于胃黏膜所致。
(4)十二指肠液的反流:研究发现,慢性胃炎患者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常引起胆汁反流,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5)免疫因素:免疫功能的改变在慢性胃炎的发病中已普遍受到重视,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某些慢性胃炎的有关病因。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均可伴有慢性胃炎,提示本病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
(6)精神神经因素: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工作不顺心,精神紧张,与同事或亲朋好友闹矛盾时,往往是茶不思,饭不想,没有食欲,容易出现胃炎症状。
据报道,持续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的人群患病率比正常人群高出30%。据胃炎病因学研究表明:紧张、焦虑、恐惧在胃炎的复发上起很重要的作用。在战争、地震环境下生活的居民、士兵,慢性胃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性格开朗、豁达者慢性胃炎的发生率低,而长期精神抑郁、性格内向、或有严重精神创伤者慢性胃炎的发生率明显相对高。其可能与神经细胞长期处于兴奋状态,而引起自主神经的功能失调,导致胃出现各种病理改变有关。
(7)多种慢性疾病的影响:如慢性肾炎、尿毒症、重症糖尿病、肝胆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很容易伴发慢性胃炎。其机制可能与免疫力低下有关。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