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慢性胃炎的病因介绍 浅表性胃炎的危害及症状_

2017-12-29 09:50 来源:网友分享

一、浅表性胃炎的致病因素

  浅表性胃炎的致病因素尚未完全明了,经研究发现所有能影响机体的因素都能引起浅表性胃炎。其中比较明确的病因有:

  (1)细菌、病毒及毒素: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粘膜病变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逐渐演变而成浅表性胃炎。

  (2)鼻腔、口腔、咽部慢性感染:如齿槽溢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细菌或其毒素的长期吞食,可反复刺激胃粘膜而引起浅表性胃炎。经发现90%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胃内有慢性炎症改变。

  (3)胃酸:胃酸是胃液中的酸性分泌物,正常胃内胃酸能够与胃蛋白酶一起消化食物,并杀灭消除胃内幽门螺旋杆菌,当胃酸分泌过多时,胃酸在中和消化食物的同时残留较多,就会腐蚀胃粘膜,蚕食胃壁,导致溃疡发生或者粘膜层的炎症。

  (4)吸烟:烟草中主要有害成分是尼古丁,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反流,以及胃部血管收缩,胃酸分泌量增加,从而破坏胃粘膜屏障导致慢性炎性病变。根据调查发现,每天吸烟20支以上者40%可发生胃粘膜炎症。

  (5)药物:某些药物如水杨酸制剂、皮质激素、洋地黄、消炎痛、保泰松等,可引起慢性胃粘膜损害,进而引发浅表性胃炎。

  (6)刺激性食物:长期饮用烈酒、浓茶、咖啡,食用辛辣及粗糙食物,以及过饥或过饱等无规律的饮食方式均可破坏胃粘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

  (7)循环及代谢功能障碍:胃粘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及其对各种损伤因素的防御能力,均与充足的粘膜血流量密切相关。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时,使胃长期处于瘀血和缺氧状态,导致胃粘膜屏障功能减弱,胃酸分泌减少,细菌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胃粘膜炎性损害。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尿素从胃肠道排出增多,经细菌或肠道水解酶作用产生碳酸铵和氨,对胃粘膜产生刺激性损害,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

  (8)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经纤维胃镜发现或证实胆汁返流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手术后十二指肠液或胆汁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向弥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导致慢性胃炎。

  (9)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all和Warren从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粘液层及上皮细胞中首次分离出HP。此后众多学者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在60%~90%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HP,继而发现HP的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的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故1986年,世界胃肠病学会第八届会议上提出了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HP致病机理可能主要是通过破坏胃粘膜屏障,使H+反向弥散,最终引起胃粘膜的炎症。

  (10)心身因素:由于心理卫生不健康,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忧虑或抑闷状态,可引起全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尤其是交感神经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亦会导致胃粘膜血管舒缩功能紊乱,造成胃粘膜血流量减少,破坏胃粘膜屏障作用,久而久之形成胃粘膜慢性炎症反应。

二、浅表性胃炎的注意事项介绍

  一、注意饮食和生活调理。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预防对胃有刺激的饮食,饮食宜软易消化,预防过于粗糙、浅表性胃炎的治疗过于浓烈的香辛料和过热、过冷饮食。最好不喝啤酒,不吃辛辣油腻食品。还要养成细嚼慢咽,以达到易于消化、减轻对胃刺激的目的,少吃盐渍、烟熏、不新鲜食品。

  二、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不用或尽量少用对胃刺激性强的药物,不要简单服用解热止痛药、抗风湿药、激素之类。由于此类药物会破坏胃黏膜防御作用,促使胃炎加重。要戒酒、戒烟。

  三、浅表性胃炎需坚持用药。

  专家们研究以为,大部分浅表性胃炎症状轻微或无痛,有的人免疫力强,还可以自行消失。浅表性胃炎吃什么药而有的人免疫能力差,浅表性胃炎会慢慢加重。当出现严重的疼痛症状时,病情已恶化了。因此,即使浅表性胃炎症状为不痛,感觉胃不舒服时也要到专业医院快速确诊,对症治疗。因为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传播疾病,治疗时间较长,有的患者还容易复发。

  四、保持良好心态。

  医生在临床上不断发觉,情绪是影响胃病的一个原因,有的医学专家甚至还指出:许多胃病病人症状并非来源于胃病本身,而是来自恐病的心理要素。人在心情愉快时,可使神经系统一般地活动,正确、有序地指挥支配胃肠道的分泌和运动,十分有利于食品的一般消化和吸收,对胃肠系统起着保护和促进作用,并有助于慢性胃肠道疾病的康复。

三、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症状介绍

  长期慢性胃部症状,消化吸收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胃部本身病变及营养代谢、植物神经功能调节、内分泌激素释放水平、生长发育机能以及整体免疫机能的全身影响,成为继发其它疾病的重要潜在因素;患病人群的体质减弱,生存质量下降,甚至是造成人的社会心理异常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浅表性胃炎的治疗刻不容缓。

  慢性浅表性胃炎以上腹部疼痛为最常见症状,也有一些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其临床表现如下:上腹痛疼痛,多不规律,与饮食无关,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极少数患者表现为绞痛,并向背部放射,易误诊为心绞痛。

  嗳气,因胃酸缺乏,胃内发酵产气等因素使胃内气体积存,导致嗳气发生。

  腹胀,因食物滞留、排空延迟、消化不良、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导致腹胀发生。

  食欲不振、慢性浅表性胃炎多有食欲减退或时好时坏。

  恶心与呕吐,炎性胃粘膜受理化、生物因素刺激,以及胃动力学障碍,胃逆蠕动影响,出现恶心,呕吐。

  便秘与腹泻,大多数患者有便秘症状,腹泻相对较少。

  不同的患者临床表现各有差异,有的患者可无症状和特征,多数患者会有上腹部隐痛、食后饱胀、食欲不振及嗳气等,且症状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浅表性胃炎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

  1、最常见症状是上腹疼痛,约占85%。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有的患者空腹舒适,饭后不舒),一般为弥慢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常因进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症状加重,少数与气候变化有关。这种上腹疼痛用解痉剂及抗酸剂不易缓解。

  2、腹胀,占70%。常因胃内潴留、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

  3、嗳气,约占50%的患者会出现此症状,患者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

  4、反复出血也是浅表性胃炎的常见表现,出血原因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基础上并发的一种胃粘膜急性炎症改变。

  5、恶心与呕吐:炎性胃粘膜受理化、生物因素刺激,以及胃动力不足障碍、胃逆蠕动影响,出现恶心、呕吐。

  6、便秘与腹泻:大多数患者有便秘症状,腹泻相对较少。

  7、其他,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

  8、浅表性胃炎缺乏典型的阳性体征,体格检查时可有上腹压痛,少数患者可有消瘦及贫血。

四、浅表性胃炎的病理生理及危害介绍

  胃黏膜固有膜宽度增加、水肿,浅表部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

  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者,表示伴有急性炎症病变活动。炎症一般局限于黏膜的浅表1/3,即位于陷窝层而不影响腺管部分,浸润深度限于胃小凹水平以上。

  可见充血或出血、颈部细胞坏死、腺窝层细胞剥脱形成糜烂。

  长期重度浅表性胃炎还可以合并上皮细胞增生,少数合并有肠化生或异型增生,但程度较轻。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程度主要根据炎性细胞在黏膜层的浸润深度,可分为轻、中、重三级。炎症局限于黏膜浅层1/3以内者为轻度;深及2/3者为中度;超过2/3或全层浸润并细胞密集者为重度。

  1、浅表性胃炎影响呼吸腹腔胀气,横膈升高,胸腔变小,肺呼吸功能受到限制,可引起呼吸困难。腹腔内压升高,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因回心量减少,影响心脏射血。

  2、反复出血:出血原因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基础上并发的一种胃粘膜急性炎症。

  3、是胃癌的最开始阶段,胃癌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所以,

  对于浅表性胃炎,也不可忽视,及时治疗,才是最佳选择。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浅表性胃炎

挂号科室:消化科

温馨提示:
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轻胃部负担。

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粘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约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左右。浅表性胃炎的基本病变是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与固有膜内炎性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到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肠上皮化生,不伴固有腺体的减少。病变部位常以胃窦明显,多为弥漫性,胃镜检查为胃粘膜充血、水肿及点状出血与糜烂或伴有黄白色粘液性渗出物。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20--50岁人群 常见症状: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腹胀、嗳气[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消化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