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8 09:58 来源:网友分享
呃逆属于消化系统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出现过呃逆。这种偶然的呃逆大多是可自愈的。不过,如果出现了持续性、强幅度的顽固性呃逆,患者则比较痛苦。有的患者由于呃逆不止而昼夜不能入睡。
这种顽固性呃逆主要是因为迷走神经受到刺激,导致膈肌和呼吸肌均发生痉挛性的收缩而引起的。此外,胃、肠、胸膜、膈肌的病变也是引起顽固性呃逆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治疗顽固性呃逆,通常是使用抗胆碱药(如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等)、止吐药(如胃复安、维生素B6等)和胃肠推动药(如吗丁啉、莫沙比利等)等药物进行治疗,不过治疗的效果往往都不太理想。但是,近几年的临床研究发现,用巴氯芬片可治疗顽固性呃逆,而且效果不错。
巴氯芬片,也叫郝智、脊舒、贝可芬,原本是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大脑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肉痉挛的药物,但是由于它具有抑制中枢神经和减轻肌肉痉挛症状的作用,所以将其用于治疗膈肌痉挛引起的顽固性呃逆也有明显的疗效。
顽固性呃逆患者可每次口服巴氯芬片5毫克(即半片,每片巴氯芬片是10毫克),每天服3次,连续服用3天后,可改为每次口服10毫克,每天服3次,连续服用3天。效果不佳时,还可配合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新型质子泵抑制剂兰索拉唑(也叫达克普隆、兰悉多),该药可每天清晨口服1次,每次服15毫克(即1片),服用该药的疗程与服用巴氯芬片相同。曾用此法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30例,均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但是,应用巴氯芬片治疗顽固性呃逆时一定要注意,由于该药具有中枢抑制作用,所以服药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嗜睡、运动失调、头晕、恶心、便秘、尿频等不良反应。
因此,该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短期服用,而不能由患者擅自使用和长期使用。而且,使用该药时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和使用的剂量,两岁以下的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肾功能不全者、中风患者以及司机等操作机器者应慎用此药。另外,如果连续服用该药1周后仍无效,则要停止使用。
(1) 吸气后屏气法 患者深吸气后迅速用力屏气,然后缓缓呼气即可。此法可反复使用,多用于由精神刺激和进食过快引发者。
(2) 按压双眼球法 患者闭目,术者将双手拇指置于患者双侧眼球上,按顺时针方向适度揉压眼球上部,直到呃逆停止。此法多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但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忌用,心脏病患者慎用。
(3) 按压眶上神经法 患者平卧位或坐位,术者用双手拇指按压患者双侧眶上,相当于眶上神经处,以能忍受为度,双手拇指交替旋转2~4分钟,并嘱患者有节奏地屏气。
(4) 颈动脉窦压迫疗法 方法是嘱患者用手指指腹轻轻揉压单侧颈动脉窦(位于气管两侧搏动处)。注:严禁双侧同时压迫,以防脑缺血而发生意外。
(5) (吞)吸食烟雾法 取一长圆形的一端开口的硬纸筒(患者可以自己制作,纸筒口径以刚好能盖住口唇为宜),用火点燃碎纸屑后放进硬纸筒内,然后使其熄灭,产生烟雾后立即将纸筒开口端紧压在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患者张口把烟雾吞下(忌用抽吸法),吞烟时间1~2分钟。或者选用干净的人指甲,剪碎后和烟丝混匀卷成纸烟点燃抽吸。
(6) 牵舌法 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张口,伸舌,术者用消毒纱布裹住舌体前1/3~1/2部分,轻轻向外牵拉,以患者稍有痛感为度,持续30秒钟左右后松手使舌体复位。此法可重复操作。
(7) 足部疗法 方法是嘱患者用手指稍加压力揉搓足底(位于涌泉穴内下旁开1寸处),直至呃逆停止。
(8) 含水屏气法 取凉开水一杯,令患者含水一大口,然后屏气停止呼吸,尽量延长时间,待到将无法忍受时,才把水吞入胃中,注意不要呛入气管中。该法可反复使用,有心脑疾病者禁用。
呃逆的刮痧疗法
根据其病因病机不同,将呃逆分为3型,即胃火上逆型、气机郁滞型、脾胃阳虚型。
一、胃火上逆
(一)症状
以呃声洪亮,口臭烦渴,多喜冷饮,大便秘结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天突、膈俞、内关、天枢、合谷、足三里、内庭、公孙。
(2)定位
天突: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内关:位于前臂,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天枢:在腹部,脐中旁开2寸。
合谷: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问陷中。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问缝纹端。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天突,然后刮背部膈俞,再刮腹部天枢,前臂内关、合谷,最后刮下肢公孙、足三里、内庭。
(4)刮拭方法:泻法
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角点刮30次。刮拭背部膈俞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0次,出痧。刮拭腹部正中线天枢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上肢内侧内关穴和手背合谷穴,各30次,出痧为度。最后用刮板角部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和足部公孙、内庭穴,各30次,可不出痧。
二、气机郁滞
(一)症状
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加重,胸胁满闷,嗳气纳减,肠鸣矢气。
(二)治法
(1)选穴
天突膈俞、内关、足三里、侠溪、期门、太冲。
(2)定位
天突: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内关:位于前臂,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侠溪:在足背部,第四、第五趾缝问,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期门: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天突,然后刮背部膈俞,再刮胁部期门,接着刮前臂内关,最后从下肢足三里刮至侠溪、太冲。
(4)刮拭方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
先刮拭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角点刮30次。刮拭背部膈俞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3c次,出痧。刮期门穴,刮拭胸部两侧,由第六肋问,从正中线由内向外刮,先左后右,用刮板整个边缘由内向外沿肋骨走向刮拭。然后重刮上肢内侧内关穴30次,出痧为度。最后用刮板角部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和足部侠溪、太冲穴,各30次,可不出痧。
三、脾胃阳虚
(一)症状
以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面色咣白,食少乏力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天突、膈俞、内关、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气海。
(2)定位
天突: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膈俞: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内关:位于前臂,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3)刮拭顺序
先刮颈部天突,再从背部膈俞刮至胃俞,重点是膈俞、脾俞、胃俞,然后刮腹部中脘至气海,再刮前臂内关,最后刮下肢足三里。
(4)刮拭方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
先刮拭胸部正中线天突穴,以角点刮30次。刮拭背部膈俞穴经脾俞至胃俞穴,用刮板角部由上至下刮拭,刮30次,出痧。然后刮腹部,从中脘至气海穴,由上至下,刮30次,出痧为度。然后重刮上肢内侧内关穴30次,出痧为度。最后用刮板角部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30次,可不出痧。
健康人可发生一过性呃逆,多与饮食有关,特别是饮食过快、过饱,摄入很热或冷的食物饮料、饮酒、饮碳酸饮料等,外界温度变化和过度吸烟亦可引起。
按病变部位其病因分为以下几种:
1.中枢性:呃逆反射弧抑制功能丧失,器质性病变部位以延脑最重要,包括脑肿瘤、脑血管意外、脑炎、脑膜炎,代谢性病变有尿毒症、酒精中毒,其它如多发性硬化症等。
2.外周性:呃逆反射弧向心路径受刺激。膈神经的刺激包括纵隔肿瘤、食管炎、食管癌、胸主动脉瘤等。膈肌周围病变如肺炎、胸膜炎、心包炎、 心肌梗死、膈下脓肿、食管裂孔疝等,迷走神经刺激有胃扩张、胃炎、胃癌、胰腺炎等。
3.其它:药物、全身麻痹、手术后、精神因素等,内耳及前列腺病变亦可引起呃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