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5 06:57 来源:网友分享
腺病毒呈无囊膜的球形结构,其病毒粒子在感染的细胞核内常呈晶格状排列,每个病毒颗粒包含一个36 kb的线性双链DNA,两端各有一个100~600 bp的反向末端重复序列(inverted terminal re-pea,t ITR), ITR的内侧为病毒包装信号,是病毒包装所需要的顺式作用元件。基因组包含早期表达的与腺病毒复制相关的E1~E4基因和晚期表达的与腺病毒颗粒组装相关的L1~L5基因。线状双股DNA与核心蛋白形成直径为60~65 nm的髓芯,被包裹于衣壳内。衣壳呈二十面体对称,由252个直径8~10 nm的壳粒组成,壳粒排列在三角形的面上,每边6个,其中240个为六邻体(非顶点壳粒) ,另12个为五邻体基底(顶点壳粒)。每个六邻体是六邻体蛋白的同源三聚体,三聚体的六邻体分子有一个三角形的塔尖和五面体的基底,塔区由4个环构成即loop1、loop2、loop3、loop4,基底包含两个区域P1、P2区[3]。六邻体上的表位(epitope)是诊断不同血清型的标准,它包括哺乳动物腺病毒属的抗原成分,是病毒体对免疫选择压力最敏感的部位。每个五邻体基底上结合着1根(哺乳动物腺病毒)或2根(禽腺病毒)长9~77. 5 nm的纤维突起,这些纤维以五邻体蛋白为基底由衣壳面伸出,纤维顶端形成头节区,纤突有血清特异性,且含有负责体外血细胞凝集的种属特异性抗原决定位点。
腺病毒含13%DNA和87%的蛋白质,病毒体分子量约为175×106。病毒基因组为线状双链DNA,大约含35kb~36kb,腺病毒12、18和31型的DNA组成中,G+C mol%最低(48%~49%),属于对动物具有高致癌性基因型。腺病毒1、2、4、5、8等型的G+C mol%较高(61%),致癌性反而低或无。这是一种用于人腺病毒分离株的分组的标准,根据其基因同源性将人腺病毒分为A~F等6组。
腺病毒的基因组以线性的双链DNA形式存在,由蛋白VII和一种称为mu的小蛋白紧密地环绕在其周围,起到类组蛋白样的作用。另一种蛋白V将这种DNA-蛋白复合物连接起来,并通过蛋白VI与病毒衣壳连接在一起。在两条链的5′端各以共价键结合着一个被称为DNA末端蛋白(pTP)复合物(DNA-TPC)的特化的结构,与腺病毒复制密切相关。腺病毒基因组的两端各有一段100bp的反向末端重复序列(ITR),是复制的起始位点。在左端ITR的3′侧有一段长约300bp的包装信号(ψ)介导腺病毒基因组包装入病毒衣壳。对腺病毒而言,只有包括两端的ITR和包装信号(ψ)的约0.5kb的序列是顺式作用元件,也就是说必须由腺病毒载体自身携带,而其他的30余种蛋白都可以通过辅助病毒(或细胞)反式补足。
病毒蛋白约11种(TP和PⅠ~PⅩ),其中有4种蛋白(病毒多肽PⅤ、PⅦ,末端蛋白TP、酶蛋白PⅩ)与病毒基因构成病毒核心,多肽PⅦ是主要的核心蛋白,如同组蛋白一样包裹病毒基因DNA。构成病毒衣壳的蛋白质约7种。多肽PⅡ是病毒衣壳中最丰富和最主要成分,六邻体是由3个PⅡ分子紧密相连组成。多肽PⅥ、PⅧ在六邻体与病毒核心之间形成连接桥,并与多肽PⅨ一起稳定着六邻体分子的晶格排列。5个分子多肽PⅢ相连构成五邻体的基座蛋白,PⅢa为五邻体的周围蛋白,也参与衣壳的组成,五邻体通过PⅤ与病毒核心相连。多肽PⅣ主要构成病毒三聚体纤突,纤突与病毒血凝活性相关,因血凝素(纤突)具有型特异性,常用血凝抑制试验(HI)对临床分离株进行分型。
1、培养特性
人类腺病毒无敏感动物,也不能在鸡胚中生长。但能在来源于人的多种细胞培养中增殖,引起明显CPE:细胞肿胀变圆、集聚成葡萄串状,并可在感染的细胞核内形成嗜碱性包涵体。
2、抵抗力
腺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耐酸并能耐受蛋白酶及胆汁的作用。在室温中可存活10d以上,56℃30min灭活。
3、致病性
腺病毒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眼结膜侵入人体,在扁桃体、增殖腺、肠系膜淋巴结等局部淋巴组织中增殖,不形成病毒血症。
腺病毒主要感染儿童,大多无症状。相关的临床病症主要是小儿急性咽炎、急性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肺炎等。 某些型别腺病毒可引起婴儿腹泻,称肠道腺病毒。此外,还能导致其它一些临床疾病,如小儿的急性出血性膀胱炎。
某些由机体免疫反应介导的病毒感染的组织损伤。例如,虽然呼吸道合胞病毒对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的直接破坏最轻,但是却可能引起婴幼儿严重呼吸道疾病。值得注意的是,最易罹患的年龄正是母传抗体水平最高的阶段。要判断是否与免疫反应有关,可在接种疫苗后,看看自然感染者的病情是否加重,如果是,那么很可能是有关的。
其中腺病毒肺炎是我国北方儿童的一种常见病,1958年曾有过大流行。A组腺病毒在体外具有转化细胞的性质,并能对新生地鼠致癌。但迄今尚未见在人体致癌的报告。
4、免疫性
腺病毒感染后,产生特异性抗体,对同型病毒的感染有保护作用,免疫力持久。
1、成人常见的临床表现
(1)流行性角膜结膜:一般来说8、19型腺病毒可引起此病流行,其他型一般只是散发病例。潜伏期较长,一般为3~24天,而且早期病症并不明显,表现为1~4天周多累及双眼,眼刺激症状和分泌物增多;而角膜损伤可持续数月,少见失明,较常见的是通过家庭传播,可通过污染的公用毛巾,污染的手、眼药水等传播。
(2)呼吸道感染:一般有发热、咳嗽、咽痛、流涕、肺部啰音类似典型肺炎的表现。X光检查的结果为,较多为单侧的间质性肺炎改变,一般为下肺野,也可能伴随着少量胸膜渗出。比较少发生继发细菌感染或致死病例,病程也比较短,一般是1~2周。
2、儿童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1)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
一般表现为无明显季节性,且在男孩子中多见,大多由腺病毒11、21型引起。有3~7天,可能还会伴随着尿频、血尿、尿急及排尿困难、肉眼血尿,镜下血尿可持续2周左右。
(2)呼吸道感染
婴儿腺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症状为鼻炎。暴发性支气管炎和肺炎在这个年龄组中可能会发生。而且部分病儿可能会发生百日咳综合征。
(3)咽结膜炎热
大多数是由3、7型腺病毒引起,夏季可发生小流行,与游泳池水传播有关。表现出来为发病急,发热38℃以上,出现咽炎、鼻炎、眼结膜炎及颈淋巴结炎。球结膜及睑结膜可见颗粒状突起、红肿,常为单侧,双侧者常为一侧较重。症状延续1~2周,无后遗症。一般不伴支气管炎及肺炎。
(4)其他:心包炎、慢性间质性纤维化、婴儿腹泻、风疹样疾病及先天性畸形曾发现与腺病毒感染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器官移植及免疫缺陷者腺病毒感染后,除引起呼吸道、泌尿道感染,还可致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快速诊断法
用多价腺病毒荧光免疫血清对从咽部取出来的脱落细胞涂片进行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脱落细胞核内有明亮荧光,这说明这病毒为阳性。
2、病毒分离
在传代的单层人上皮细胞接种不同临床病型的咽分泌物、痰、结膜刮取物及新鲜尿液,2~7天后可查出典型的细胞病变。用血凝试验定群,用中和试验定型。
3、血清学检查
若要确诊患有此病,则可取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测补体结合抗体、中和抗体与血凝抑制抗体,如果发现有4倍增长。不同种抗体其感染后效价不同:
(1)补体结合抗体在感染后一年效价下降或消失;
(2)血凝抑制抗体为型特异抗体,在感染一周后抗体效价上升;
(3)中和抗体持续至少10年,效价也不降低。
有人认为出血性膀胱炎病人单份血清腺病毒11或21型的中和抗体效价超过1∶32即可确诊。用地高辛标记的核酸探针检测腺病毒阳性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