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胃脘腹胀的穴位有哪些 胃脘痛常见症状

2018-06-12 08:11 来源:网友分享

一、针灸治疗胃脘痛的穴位如下

  针灸治疗胃脘痛有很好的效果,如足三里、中脘、内关、公孙等穴位治疗胃脘痛及胃病,均有较好疗效。最近笔者在急诊尝试按压至阳、灵台穴,也有较好缓解急性胃痛的效果。

  针灸专家高树中教授多年来以指代针,按压至阳、灵台穴治疗急性胃痉挛,短则3~5秒,长则3~5分钟,必能止痛,屡试屡效。按压至阳穴具有散寒温胃止痛之效,对各种胃痛也有效果。高树中按揉穴位一般应旋转行圆圈状按揉,用力以能耐受为度。按压时用力要垂直朝向腹部,并嘱咐病人行缓慢而深长的腹式呼吸,以活动胃部,可提高疗效。

  至阳穴位于第7胸椎突下凹陷中,正坐低头,于两肩胛骨下缘连线中点取穴。灵台在第6胸椎突下凹陷中。笔者近两月在急诊时,遇到很多急性胃肠炎腹痛的病患,也尝试按压至阳穴治疗2例急性胃痛,疼痛均较快缓解。其中一位男青年在应用奥美拉唑及解痉灵静滴无效,应用穴位按压半分钟后即完全缓解,称谢而去。在急性胃痛时一般至阳、灵台穴均有剧烈压痛,可用拇指按压,若感觉费力,或用肘尖对准压痛点按压,不必按揉也可。

  部分疼痛较剧烈的上腹部疼痛,若治疗后不能缓解,建议检查明确诊断,排除其他疾病。

二、胃脘痛有哪些症状

  寒邪犯胃:胃脘疼痛较甚,有抽缩剧痛感,发作较急,得温可减,痛时常兼有恶寒,或呕吐白沫,口不渴或喜热饮,舌苔白,脉紧。

  脾胃虚寒:胃脘隐隐作痛,绵绵不断,食少纳呆,喜暖喜按,遇冷则剧,畏寒肢冷,其大便溏泻,小便清长,其痛时轻时重,数年不愈,舌质淡嫩,苔薄白而滑,脉沉迟无力,或弱。

  脾胃气虚:胃痛隐隐,脘腹胀满,食后尤甚,喜温喜按,食少纳呆,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倦怠懒言,语声低微,或有脱肛,舌淡苔白或有齿痕,脉虚弱。

  胃热:胃脘灼热疼痛,痛势急迫,畏热喜冷,口渴喜凉饮,或消谷善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胃阴虚:胃脘部隐隐灼痛,绵绵不休,入夜溲赤,手足心热,或干呕呃逆,舌鲜红少苔,脉细数。

  肝气犯胃:胸胁胃脘胀满,攻冲作痛,痛处游走不定,其痛随情志变化而增减,善太息,食少纳差,呃逆,嗳气反酸,或大便不畅,苔黄白,脉弦。

  瘀血停滞:胃脘部刺痛或如刀割,痛有定处,拒按,食后痛甚,或大便色黑,甚或吐血,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宿食停滞:胃脘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之食物,吐后痛减,不思饮食或恶食,大便臭秽不爽,舌苔厚腻,或黄白相兼,脉实或滑。

三、胃脘痛的病因

  胃脘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寒邪客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滞气机,可致胃气不和而疼痛;或因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气机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脘痛;肝对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恼怒抑郁,气郁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亦可发生胃脘痛;若劳倦内伤,久病脾胃虚弱,或禀赋不足,中阳亏虚,胃失温养,内寒滋生,中焦虚寒而痛;亦有气郁日久,瘀血内结,气滞血瘀,阻碍中焦气机,而致胃脘痛发作。总之,胃脘痛发生的病机分为虚实两端,实证为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虚证为胃腑失于温煦或濡养,失养则痛。

  胃脘痛发生的原因有两类:一是由于忧思恼怒,肝气失调,横逆犯胃所引起,故治法以疏肝、理气为主。一是由脾不健运,胃失和降而导致,宜用温通、补中等法,以恢复脾胃的功能。

四、胃脘痛的辨证施治

  1.肝气犯胃

  本证按其不同情况,可分为气滞、火郁、血瘀三种类型。

  气滞

  主证胃脘胀满,痛引两胁,嗳气频繁,噫气或失气后疼痛稍减,舌苔薄白,脉沉弦。

  分析情志不畅,气郁不舒,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疼痛;气病多游走,胁为肝之分野,故痛引两胁;胃气上逆故嗳气频繁,噫气失气后,气逆暂缓,故疼痛亦稍减,苔白,脉沉弦为肝郁之象。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选穴肝俞、脾俞、胃俞、中脘、梁门、章门、手三里、足三里。可重用按揉背腰镇痛法,晃拨俞穴行气法,捏拿背肌理气法与推揉腹部和中法。

  若痛甚而噫气呕恶者,可同取双内关、双内庭、以利气止痛;如泛呕酸水,时时嘈杂;且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则胆火上乘,故见口干而苦;苔黄脉弦数乃肝胃郁热所致。治则疏肝、泄热和胃。

  2.脾胃虚弱

  (1)脾胃虚寒

  主证胃脘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神疲乏力,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细缓无力。

  分析脾胃虚弱,寒气凝滞,故胃脘痛隐隐;中阳不运,水饮停聚,故痛不甚而珐吐清水,喜暖喜按;脾阳虚故四肢欠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缓无力。治则温脾健胃。

  选穴肝俞、脾俞、三焦俞、梁门、中脘、章门、手三里、足三里。除拿揉抖颤导滞法和揉压阳明清热法不易使用,以上基本手法均可使用。

  痛发之时,可拿搓胃俞,双拇指同按梁门,以温中止痛,痛止后,可按基本手法施术。如脾胃虚寒,而肝有郁热,除胃脘痛外,尚见泛铉呕吐,时觉饥嘈,食则不舒,四肢欠温,舌边红绛,苔白中黄,脉弦细者,可用双拇指同取双章门、立拳滚上腹部寒热并投,肝胃同治。

  (2)胃阴不足

  主证胃脘痛隐隐,心烦嘈杂,口干欲饮,大便干燥,苔少或剥脱,舌光红少津,脉细微数。

  分析胃阴不足,胃络失养故胃脘痛隐隐;阴虚生内热,故心烦嘈杂,口干欲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苔花剥,脉细微数皆为胃阴不足之征象。治法养阴益胃。

  选穴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中脘。可重用提拿捏脊健运法,推揉腹部和中法,捏脊法反复施术十次。

  食欲不振者,重用开三门、运三脘、大便隐血,腹部手法慎用。

  胃脘痛一证,除用按摩等法治疗外,注意饮食调节,心情舒畅,亦属必要。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消化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