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9 07:25 来源:网友分享
一般来说,结肠息肉主要会有以下三种症状:一是便血。结肠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现便血,但不少人会把大便出血误以为是痔疮的症状,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二是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三是大便形状异常。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
1 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介绍内镜介入治疗的方法,强调介入治疗的优点,并说明在手
术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过度紧张和不合作患者,手术前30min用0.5cm×0.5cm胶布将王不留行子粘贴在耳穴中的“神门”、“皮质下”,在耳穴上按压3—5min,术中患者可白行按压。
2 肠道清洁。准备肠息肉患者于术前1天晚餐进流质饮食,临睡前将番泻叶10g用沸水冲泡代茶饮。手术当天免早餐,8Am口服硫酸镁30g,同时饮水1500-2000ml,待患者排出清水后即可行手术治疗。
3 术前准备。胃息肉患者于术前30mtn给予肌注阿托品0.5mg,用2%利多卡因向咽喉部做喷雾麻醉共3次。
1、肠息肉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最后应该卧床休息,避免出现了手术之后腹部疼痛的产生,一定要保持好的情绪,对健康也是比较好的,平时应该注意合理的饮食安排,最好不要吃过于凉的食物,也不要吃海鲜。以减少出血并发症,注意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呕血、便血、有无腹胀、腹痛及腹膜刺激症状,咽部有无水肿、疼痛、有无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改变。
2、胃、十二指肠息肉摘除术后应禁食6h,6h后进流质饮食1天,继而进无渣半流质饮食3天。大肠、直肠息肉术后即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1周内忌粗糙食物。适当的喝一些米汤或者是蔬菜汤,可以有效的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避免出现了肠胃功能紊乱的现象,平时适当的吃一些米汤、鸡汤、鱼汤、菜汤等对于肠息肉手术后的的恢复有很好的作用。
3、保持术后大便通畅,可用适量番泻叶冲泡代茶饮,同时采用拇指按中皖、天枢、足三里、丰隆各1min,1日3—4次。
肠息肉对患者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也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最好应该进行合理的治疗,通过手术的方法将息肉切除,手术之后一定要多休息,平时少吃一些煎炸的食品和腌制类的食品。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前提,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发生癌变。
一般而言,我们会将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肉和腺瘤*肉(又叫新生物*肉)。
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1、幼年*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2、炎*肉:又称假*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常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肠道疾病。
腺瘤*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腺瘤*肉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多见。
从发病年龄上看,腺瘤*肉要比大肠癌早5~10年。据Morson在1976年发表的腺瘤到癌发展理论认为,这个时间约为10年。但据最新的一些文献报道,从腺瘤*肉发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0年。另外腺瘤息肉癌变与其大小、形态和病理类型有关。广基腺瘤的癌变率较有蒂腺瘤高;腺瘤越大,癌变的可能性越大;腺瘤结构中绒毛状成分越多,癌变的可能性越大。从腺瘤向癌转变的具体机制尚不清, 但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看,大肠粘膜细胞中癌基因(如APC 基因、K-ras基因等)与抑癌基因多种突变的累积形成了病理改变的生物学基础。
患上肠息肉这种疾病,病人是非常痛苦的,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一下变得危险,这种疾病往往与基因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加上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很容易导致,今天我们在专家的安排下,学习篇有关文章,肠息肉是怎么长出来的。
1、机械损伤和大便刺激:大便中粗渣和异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使得处于平衡状态的肠黏膜受到破坏,或者是细胞的产生增加,或者是肠黏膜上皮凋亡减慢,或两者兼而有之,最终可形成肠息肉状突起。息肉的蒂实际上主要为肠的蠕动使凸起的息肉上下移动,牵拉形成的过多黏膜。
2、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细菌与胆酸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肉形成的基础。
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是形成结、直肠息肉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较低。高脂肪膳食能增加结、直肠中的胆酸。研究表明,大便中总胆酸和胆酸的万分变化可能与结、直肠息肉的体积和上皮组织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此外,高纤维饮食,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较低。
3、炎性刺激:直肠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肠结核、非特异性直肠炎、晚期血吸虫性肠炎等,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因为直肠长期炎症,溃疡面的中央还存有水肿充血的黏膜区,周围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逐渐收缩,使残留的黏膜突起,表面呈息肉状;或溃疡而肉芽组织增生凸起,而后邻近黏膜生长,将其覆盖形成息肉。
4、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表明,腺瘤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例如,肠腺瘤*肉基因(apc)是一种抑癌基因,基因突变会引起家族性腺瘤息肉病变和结肠、直肠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