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3 10:27 来源:网友分享
1.细菌
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致龋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产酸菌属,其中主要为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可使碳水化合物分解产酸,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另一种是革兰阳性球菌,可破坏有机质,经过长期作用可使牙齿形成龋洞。
2.口腔
环境口腔是牙齿的外环境,与龋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是食物和唾液。
(1)食物 主要是碳水化合物,既与菌斑基质的形成有关,也是菌斑中细菌的主要能源,细菌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代谢产生酸,并合成细胞外多糖和细胞内多糖,所产的有机酸有利于产酸和耐酸菌的生长,也有利于牙体硬组织的脱矿,多糖能促进细菌在牙面的黏附和积聚,并在外源性糖缺乏时,提供能量来源。
(2)唾液 在正常情况下,唾液有以下几种作用:①机械清洗作用;②抑菌作用;③抗酸作用;④抗溶作用。唾液的量和质发生变化时,均可影响龋患率,临床可见口干症或有唾液分泌的患者龋患率明显增加。颌面部放射治疗患者可因涎腺被破坏而有多个龋牙;另一方面,当唾液中乳酸量增加,也有利于龋的发生。
3.宿主
牙齿是龋病过程中的靶器官,牙齿的形态、矿化程度和组织结构与龋病发生有直接关系。
4.时间
龋病的发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从初期龋到临床形成龋洞一般需1.5~2年,因此即使致龋细菌、适宜的环境和易感宿主同时存在,龋病也不会立即发生,只有上述三个因素同时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才可能产生龋坏。
1.龋病好发部位
龋病的好发部位与食物是否容易滞留有密切关系。龋病好发部位,包括:窝沟、邻接面和牙颈部。
2.龋病的好发牙齿
龋病的牙位分布是左右侧基本对称,下颌多于上颌,后牙多于前牙,下颌前牙患龋率最低。
3.龋坏程度
临床上可见龋齿有色、形、质的变化,而以质变为主,色、形变化是质变的结果。临床上常根据龋坏程度分为浅、中、深龋三个阶段,各自表现如下:
(1)浅龋 亦称釉质龋,龋坏局限于釉质。初期于平滑面表现为脱矿所致的白垩色斑块,以后因着色而呈黄褐色,窝沟处则呈浸墨状弥散,一般无明显龋洞,仅探诊时有粗糙感,后期可出现局限于釉质的浅洞,无自觉症状,探诊也无反应。
(2)中龋 龋坏已达牙本质浅层,临床检查有明显龋洞,可有探痛,对外界刺激(如冷、热、甜、酸和食物嵌入等)可出现疼痛反应,当刺激源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无自发性痛。
(3)深龋 龋坏已达牙本质深层,一般表现为大而深的龋洞,或入口小而深层有较为广泛的破坏,对外界刺激反应较中龋为重,但刺激源去除后,仍可立即止痛,无自发性痛。
4.龋坏的病变类型
(1)慢性龋 一般均进展缓慢,尤其是成人,多数为慢性;
(2)急性龋 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孕妇或健康状况不佳者,疗程短而进展快,软龋较多;
(3)静止性龋 由于局部致龋因素被消除,导致龋坏进展非常缓慢或完全停止,称静止性龋;
(4)继发性龋 多见于龋病治疗过程中龋坏组织未去净化或修复体边缘不密合,形成裂隙以致再次发生龋坏。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在磨除龋坏的基础上,应用药物抑制龋病发展的方法,适用于恒牙尚未成洞的浅龋,乳前牙的浅、中龋洞。常用药物包括氨硝酸银和氟化钠等。
2.银汞合金充填术
对已形成实质性缺损的牙齿,充填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成效较好的方法,其基本过程可分为两步:先去除龋坏组织和失去支持的薄弱牙体组织,并按一定要求将窝洞制成合理的形态。然后以充填材料填充恢复其固有形态和功能。适用于充填后牙和隐蔽部位的前牙洞。
3.复合树脂充填术
适用于充填前牙和不承受咀嚼力量的后牙洞。
4.酸蚀法光敏复合树脂充填术
适应证同复合树脂充填术,还适用于牙体缺损较多、固位较差和遮盖变色牙等。
5.嵌体
用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与牙齿窝洞适合的修复体,镶嵌在洞内,称为嵌体;盖在合面的为盖嵌体。适用于:①后牙合面较大的窝洞或后牙有折裂可能者;②邻合面洞充填无法修复与邻牙的邻接关系者;③作为半固定桥基牙。
1、减少或消除病原刺激物
减少或消除牙齿上的菌斑,改善口腔环境,保持口腔清洁条件,是防龋的重要环节,要做到这一点,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刷牙和漱口。对此应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普及宣传教育,使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学会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正确刷牙,可以清除口腔中的大部分细菌,有效减少菌斑的形成。幼儿还无法刷牙的时候,可由家长用柔软毛巾或绒布帮助擦洗牙齿。
正确的刷牙方法是竖刷法,即顺着牙龈边缘“上牙由上往下刷,下牙由下往上刷”,“里里外外都刷到”,还须特别注意刷后牙的咬面,仔细把牙缝和各个牙面上的食物残渣刷洗干净,刷牙后要漱口;千万不要横刷,横刷很容易损伤牙龈,也无法刷净牙缝里的残渣。
要消除龋齿的病原因素,还应该注意儿童的饮食习惯,按时增加各种辅食,多吃粗糙、硬质和含纤维质的食物,对牙面有磨擦洁净的作用,还可减少食物残屑堆积。较硬食物需要充分咀嚼,既可增强牙周组织的活力,又能磨擦牙齿咬面,使窝沟变浅,有利减少窝沟龋。
2、减少或控制饮食中的糖份
以谷类作为主食的国家和民族,想控制饮食中的碳水化物来防龋是很难的,随着糖制食品和各种饮料显著增多,因此对另一个主要致龋因素——糖的控制,尤其重要。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普及预防知识,从家长开始从小教育儿童要养成少吃零食和含糖量高的糕点的习惯,特别是避免睡前吃糖的坏习惯,注意儿童三餐的质量,最好是从幼儿阶段,就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含钙、磷、维生素等多营养的食物,要尽可能吃些粗粮,同时要重视母乳喂养婴儿。
3、增强牙齿的抗龋性
氟化法也是一种手段,通过增加牙齿中的氟素,特别是改变釉质表面或表面的结构,增强其抗龋性。
但是做到自然加氟并不容易,通常在换牙后恒牙生长过程中适量加氟,曾经模仿欧美尝试的自来水氟化,由于正确加氟量会因人种基因、地区水质、饮食习惯等可变因素而变化,事实上难以准确计算合适的防龋的适宜浓度,而变得难以操作,之前我国在广州曾试行实验区自来水氟化观察多年,由于加氟量计算不当(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参考量),导致广州地区儿童发生氟斑牙,引起了家长的不满,现已停止全面加氟。
含氟牙膏的情况同样如此,由于上述可变因素较多,对于恒牙发育过程中的加氟计算很难做到因人而异,而对于已经发育完全的恒牙,加氟效果很有限,这也是为什么尽管多数成年人已经选择使用含氟牙膏,但是龋齿患有率仍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所以,预防龋齿要防治结合,既控制新龋发生,又要早发现、早治疗。对儿童人群开展和普及有效的口腔保健工作,从积极预防和早期治疗入手,主要从加强儿童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和营养卫生知识方面的普及,保证高度关注龋齿高发人群的身体及牙齿健康,可以有效降低龋齿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