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6 07:38 来源:网友分享
皮肤上的损害
药物过敏往往会引起皮肤上的损害,其症状表现为皮肤出现红疹和瘙痒,也可只有瘙痒而没有太明显的皮疹,但是也有一些患者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皮肤症状。
全身发热
药物过敏还容易引起全身发热,发热可出现在其他皮肤症状之前,也可以和其他症状同时存在。
速发型超敏反应
此外,药物过敏还容易引起鼻炎、哮喘、过敏性休克等速发型超敏反应,或是肝炎、过敏性肺炎、肾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样反应、溶血性贫血和血管炎等严重疾病,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剥脱型过敏
剥脱性药物过敏在发病开始即有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出现。皮损起初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损害,逐渐增重,最终全身皮肤呈现弥漫性潮红、肿胀,皱褶部位出现水疱、糜烂、渗液、结痂。
乳头状增生型
多由于长期服用左碘、溴剂等引起,潜伏期常为一月左右,对症治疗后逐渐消退,全程约3周。
重症多形红斑药疹
此系严重的大疱性多形红斑,除皮肤损害外,眼、口、外生殖器等出现严重的黏膜损害,有明显糜烂、渗出、疼痛,常伴寒战、高热,亦可并发支气管炎、肺炎、胸腔积液及肾脏损害。眼损害可导致失明。罹患该型药疹者儿童多见。
到医院就诊
如果您感觉到皮肤瘙痒,应该马上到医院确诊,首先应该查出引起皮肤瘙痒的原因。
停止使用过敏药物
对于那些可疑的致病药物马上停用,防止病情加重,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在出现疾病的症状时继续用药,那样会给医生的治疗增加难度。
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患者发病之后,要防止过度劳累,卧床休息。
补充营养
患者家属应该给患者多准备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让患者及时补充各种身体需要的营养,保住治疗的顺利进行。
处在一个舒适的环境
还要给患者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不要因为过于冷或者热让治疗受到干扰;在加强排泄方面应该根据病情采用泻剂或者利尿剂,以此来促进体内药物的排出
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的症状比较轻可以采用抗组胺药物1~2种口服和静脉注射维生素C。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静注。局部外搽含有樟脑或薄荷的炉甘石洗剂,一日多次,可止痒、散热、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痊愈。对于病情比较重的患者,应该卧床休息涂抹上述药物。口服强的松,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药物过敏史避免再次使用
如果有药物过敏史,本人和家属要牢牢记住。去药店买药或去医院就诊,都要告诉医务人员自己对哪些药物过敏,避免再次使用。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清楚用药注意事项、用药禁忌;要特别注意药物的成分,防止药物的成分中含有曾经引起过敏的药物。
避免发生药物交叉过敏
特别注意避免发生药物交叉过敏。常见的可引起交叉过敏的药物,如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能对头孢菌素类药物也过敏;对某种磺胺类药物过敏的患者,也会对某些利尿剂和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等产生过敏;对拜阿司匹林过敏的人,使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西乐葆、扶他林等)也可能引起过敏。
药品存放要得当
避免潮湿、高温的环境,要避光、密封保存,需放冰箱保存的药品要放冰箱保鲜层。
特殊人群
过敏体质的人用药后要注意身体变化。有过敏征兆时,尽可能迅速就医,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或容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青霉素、破伤风抗毒素、普鲁卡因及含碘造影剂等。
立即停用可疑的致敏药
一旦出现药物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用一切可疑的致敏药,要多饮开水以促进致敏药物的排泄。
去除病因
停用一切可疑的致病药物是首先采取的措施,切忌在已经出现药物反应的先兆表现时继续用药。
支持疗法给患者以有利的条件
避免不利因素,以期顺利地度过其自限性的病程,如卧床休息、饮食富含营养,保持适宜冷暖环境,预防继发感染等。
加强排泄
加强排泄酌情采用泻剂、利尿剂,以期促进体内药物的排出。
药物治疗
(1)轻症病例:①抗组胺药物1~2种口服。②维生素C静注。③10%葡萄糖酸钙或10%硫代硫酸钠静注。④局部外搽含有樟脑或薄荷的炉甘石洗剂,一日多次,可止痒、散热、消炎,一般一周左右可痊愈。
(2)病情稍重的病例:①卧床休息。②涂上述药物。③强的松口服,一般2周左右可完全恢复。
(3)严重病例:1)皮质类固醇:氢化可的松、维生素C、10%氯化钾加入5%~10%葡萄糖液缓慢滴注,宜保持24小时连续滴注。待体温恢复正常,皮疹大部分消退及血象正常时,可逐渐递减激素用量,直至改用相当量的强的松或地塞米松口服。如皮疹消退,全身情况进一步好转,再逐步减少激素口服量,原则是每次减量为当日用量的1/6~1/10,每减一次,需观察3~5日,随时注意减量中的反跳现象。在处理重症药疹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出在激素的用量或用法不当方面,如开始剂量太小或以后减量太快。2)抗组胺药物:选用二种同时口服。3)输新鲜血液和血浆。4)抗生素:选用适当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但必须慎重,因严重药疹患者,常处于高度过敏状态,不但容易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而且可能出现多原性敏感,即对与原来致敏药物在结构上完全无关的药物产生过敏,引起新的药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