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搭桥复查心肌缺血 心脏搭桥的技术指标

2018-09-10 08:18 来源:网友分享

一、心脏搭桥和支架的区别

  1、 定义上的不同

  心脏搭桥术是一种外科疗法,它通过从自身获取血管,如下肢大隐静脉,上肢桡动脉,然后吻合到心脏上获取病变的血管,使心肌重新获得充足的血供,恢复心脏活力。

  心脏支架术是一种介入疗法,将球囊导管送到病变的冠状动脉,扩张狭窄的血管并植入支架支撑。内科治疗冠心病更有效的手段。

  心脏搭桥和支架的区别,原来我们都弄错了

  2、 手术效果的不同

  心脏搭桥术:手术创伤大,手术后并发病少,恢复较慢。

  心脏支架术:手术创伤小,再闭塞机率高,恢复较快。

  心脏搭桥和支架的区别,原来我们都弄错了

  3、 适应症的不同

  心脏搭桥术:适用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者,不能接受介入治疗或者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以及心肌梗塞后的心绞痛,或出现室壁瘤,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病时,在治疗并发病的同时,应该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脏支架术:药物控制不良的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患者,心肌梗塞急性期应该介入治疗。

二、心脏搭桥的适应症

  1. 左主干病变

  按照国内外的指南,外科手术是左主干病变的首选。因为左主干一旦发生堵塞或再狭窄,可能会致命。为了缩小风险,最好选择搭桥。

  2. 病变

  病变血管较多,如果选择介入治疗,要放很多支架,这会使再狭窄、发生血栓的几率大大增高。而且,患者的经济负担也较重。

  3. 伴心功能不全者

  这类患者需要完全性的血运重建以促进缺血心肌的恢复,介入很难做到。

  4. 伴糖尿病者

  普通支架对糖尿病患者的再狭窄率较高,而药物支架问世时间较短,还没有明确证据表明介入治疗会比搭桥有更好的疗效。

  5. 心脏急症

  部分介入治疗失败或有急性并发症者,如严重的冠状动脉损伤、心脏压塞、室间隔穿孔等或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

  6. 药物过敏

  对抗血小板药物过敏者。

  7. 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并发症患者

  心室破裂、室间隔穿孔、二尖瓣关闭不全等都必须选择外科搭桥手术治疗。

三、心脏搭桥的手术方法

  1.大隐静脉旁路术

  手术在体循环下进行,分两组人员同时进行开胸和大隐静脉切取。操作要轻巧,不要损伤静脉,结扎各细小分支;结扎时要防止因牵引缩窄静脉腔。取下的大隐静脉近端和远端都要做标志,因大隐静脉有瓣膜闭合,能阻挡血流,其远端与升主动脉做吻合,近端与冠状动脉做吻合。

  注意用大隐静脉搭桥较易产生血管内膜增生,严重者可在3个月内造成桥的堵塞,多数的大隐静脉桥在术后5年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堵塞。

  2.胸廓内动脉旁路术

  胸廓内动脉旁路术后远期通畅率较好,10年通畅率>90%。胸廓内动脉能根据心肌供血生理需要而调节血流量,而且发生粥样硬化的机会很小,但胸廓内动脉长度有限。左胸廓内动脉主要用做左前降支搭桥,右侧胸廓内动脉可与右冠状动脉或后降支吻合,其他血管需与大隐静脉血管桥合并应用。

  3.桡动脉旁路术

  近年来,由于手术技术的改进和使用钙通道阻滞药防止血管痉挛,以及术后抗凝治疗,使桡动脉通畅率大为提高,5年通畅率达90%。

四、做完心脏搭桥手术后的术后护理

  1. 术后监测

  术后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和体温,需适当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对患者冠状动脉进行有效扩张,改善血供。

  2. 术后记录

  对液体入量和出量进行记录和控制,保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适当运用扩血管药物,测量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量与速度。

  3. 咳嗽排痰

  应尽早拔除患者气管插管,引导患者如何咳嗽排痰。若患者无法咳痰,应给予辅助咳痰,并加强翻身和叩背,必要时给予机械吸痰。

  4. 辅助

  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可采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机辅助。

  5. 调节血液黏稠度

  由于搭桥血管早期水肿,血液粘稠度不宜过高,血细胞比容保持30%左右最好。

  6. 床上活动

  患者清醒后要适当抬伸肢体,利于血液回流,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肢体末梢循环,用弹力绷带扎紧术侧肢体,防止血栓形成。指导患者早期床上活动。

  7. 抗凝

  术后需抗凝治疗6个月。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医说健康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