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0 08:03 来源:网友分享
一、呕血和黑粪。
这是胃出血的早期症状表现,一般突发胃出血的患者都会发生这类的症状,所以,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到胃出血的早期征兆,立即送往医院急救。
二、失血症状。
由于胃出血的大量出血,身体血容量减少,会有失血的症状出现,如:头晕、心急、口渴,甚至发生晕厥到底的症状出现,所以要立即防护,及时就医。
三、发热。
胃出血的早期征兆中发热与一般感冒发烧不同,患者体温一般不会超过三十八度五,有可能持续三到五天。而且发热原因不清楚,所以应该积极到医院检查来确诊。
四、贫血和血象变化
急性大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压积可无明显变化,一般需要经3~4小时以上才出现贫血。上消化道大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止血后2~3天才恢复正常。但肝硬化和脾亢者,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
1、外力因素
如果胃脘部受到暴力的击打,及剧烈运动或奔波劳顿,容易使胃部血管充血,引发胃出血。
2、滥用药物而致胃出血
据一些临床观察有一部分的止血药、对心血管有影响的药物也可引起胃出血。如消炎痛、阿司匹林或激素类药物。
3、老伤病引起的出血,如肝硬化等疾病
许多人因为老伤病会引起胃出血的症状,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常见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年青人上消化道出血则常见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血管出血,如过度的喝酒损伤胃粘膜。
4、饮食等生活习惯影响
劳累过度、情绪紧张如勃然大怒或是暴躁愤恨、消化道病变、饮食无节制、高度的精神精神状态,都可引起胃壁的血管扩张,诱发原来溃疡的血管充血,最终导致血管破裂,最终引起胃出血。
5、自身的原因导致胃出血
有大约30%以上的胃出血患者都是由于消化性胃溃疡引起的。胃出血是因为胃溃疡使表层的胃粘膜遭到破坏,血管外露。有时食用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和刺激性强的食物,也会加重对溃疡面的损伤,导致溃疡面的出血。
6、肝硬化导致
肝硬化病人一般都会发展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如果再食用粗糙食物、情绪过度刺激,食管胃底的静脉血管爆裂就会发生大出血。但是胃癌一般都会引起溃疡和息肉,只要我们稍不注意就会引起这些溃疡面和息肉表面破损,从而引发出血。血液病、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病症也可引发胃出血。
第一种是误补。如糖尿病人不懂膏滋药中含有一定饴糖,是不舒适合他们的,误吃含有饴糖的膏滋药。有的家中有补品,不吃怕过期浪费,于是一家大小都补,结果适得其反。
第二种是急补。如一些肿瘤病人听说甲鱼可滋补抗癌,不顾病体脾胃虚弱,一天吃一个斤把重的甲鱼,结果造成病人胃纳呆滞;有些湿阻脾胃的病人用了人参,造成腹胀难以消化,以致夜不成寐,加重了病情。我遇到一位病人,患有慢性胃炎伴十二指肠溃疡,冬至日将两枝35克的大枝生晒参炖蹄,不顾脾胃是否能接纳这样膏脂极重的补品,服后第二日就出现了事与愿违的胃出血,实在得不偿失。
第三种是洋补。比如认为价格低廉的生晒参肯定不如价格有些贵的西洋参,明明体质虚寒,却偏要吃进口的西洋参,结果舌苔越吃越腻,身体状况越来越糟。
所以,进补也须辨证论治,人体体质不同,滋补品特性也大不相同:洋参滋阴、人参补气、鹿茸壮阳补阳、阿胶补血养血,服补品应当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做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平其有余,补其不足”,且必须每日小补、涓涓细流。如果脾胃功能欠佳而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薄等,应先调理脾胃功能,再服补膏,这就是中医常说的“开路方”。
此外,服滋补膏期间,应注意忌口,免服生萝卜,免饮浓茶水。如服用止咳化痰、清热凉血膏剂时,应忌食油腻生冷,以免助湿、生痰、生热;服用清肝、利湿、和胃类膏剂时,应忌姜、葱、酒、蒜和辣椒等辛温燥热食品;服用去风湿、温经通络膏剂时,避免生冷瓜果、蟹、鸭蛋等寒性食品。当你不幸感冒发热时,要停服膏滋药。
1、平卧
病人出血后需立即卧床休息,宜取平卧位并将下肢抬高,不宜采取头低脚高位,以免影响呼吸,保持镇静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注意保暖。突然变换体位时要特别小心,因为病人出现大量失血时常合并失血性休克,如果不注意,突然站立时往往会因一过性脑缺血而晕厥,导致摔伤等意外。
2、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家庭救护中最重要的。因为病人呕吐的血液或胃内容物一旦被吸入呼吸道易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特别是血压较低、神志不清、一般情况较差的老年患者更易发生。因此,当病人出现呕血时,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及时清理口腔内容物。
3、禁食禁水
一旦病人出现呕血或黑便,应立即停止进食或饮水。因为进食、水不仅会加重病灶出血,还对入院后的内镜检查治疗增加困难。吐血后,最好让病人漱口吐出,水不能咽下,可含化冰块,并用冷水袋冷敷左上腹部。
4、准确用药
如果病人有肝硬化、消化性溃疡以及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去痛片等)等病史,家里可自备一些常用的止血药,如凝血酶、云南白药、三七粉等,但凝血酶通常要保存在-4℃冰箱的冷冻室中,发现出血按说明书及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