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5 06:43 来源:网友分享
息肉是肠壁长出的良性肿瘤,大小不一,形状也不同。较小的息肉没有症状,如距肛门很近,会引起大便次数增多,息肉表面发生溃疡时,出现便血,多为鲜红血色,息肉转变为癌肿时,便血量增多。
生长在乙状结肠、直肠和降结肠部位,息肉引发的便血会自行停止;不少医学人事认为,息肉是癌症的前期症状,息肉生长到一定时候会转变为癌症,息肉越大,发生癌变的可能就越大。因息肉引起便血症状,一旦发现便血就千万不能大意了。
儿童的肠息肉多在2--8岁出现症状,为散发的良性息肉,可用组织内窥镜手术摘除。儿童肠息肉的发现要靠家人的细心观察,看大便有无鲜血,孩子贫血时,除营养不良外,应该想到会不会有肠息肉,要去医院检查。
开腹手术:息肉位置高,无法用上述方法治疗,需要在硬膜外麻醉下开腹切开直肠前壁切除息肉。已癌变的要按直肠癌治疗。对多发的家族性息肉病,根据直肠内息肉的分布决定能否保留直肠;可行直肠切除或直肠粘膜剥脱,经直肠浆肌鞘行回肠肛管吻合太等。
多吃含有抗氧化剂的水果和蔬菜。这些措施包括橙子,草莓,胡萝卜,辣椒,卷心菜,抱子甘蓝和西兰花。被激活。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包括运动与健康的饮食习惯,可能会降低所有癌症的风险。确保你正在从你的饮食或多种维生素或叶酸补充剂,每天至少400微克的叶酸。含有叶酸的食物的例子是绿叶蔬菜,肝和一些强化谷物。
确保你得到足够的钙。它调节细胞的生长。保持大便通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最好是清晨起床后即排便,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醒来之后,胃肠蠕动增强,容易将粪便排出; 不要吸烟。吸烟者在一个较高的癌变息肉的风险。
预防肠息肉的方法: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1、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2、生活习惯:食物中含纤维多息肉的发生就少反之就多吸烟也与腺瘤性息肉的密切关系吸烟史在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的腺瘤而吸烟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发大的腺瘤。
3、炎症刺激: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储留而发病。
4、遗传因素: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感染:有报道认为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单纯的一个肠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比较低,而多发性肠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也会有所增加;肠息肉发生恶变的情况确实较少,但如果是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是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的肠息肉疾病;通常看那种体积较小有带蒂的非肿瘤性肠息肉,一般是肠息肉中的良民,不会轻易发生恶变,但如果遇到是那种体积较大的、宽基广蒂的肠息肉,那么久很有可能会恶变成癌症了;一般良性的肠息肉生长速度十分缓慢,在短期内迅速增长的肠息肉,那么应该警惕是否发生癌变。
说到肠息肉的危害我们不得不谈谈肠息肉与癌症的关系。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内外很多专家都认为,某些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发病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在肠息肉的诊断和治疗上引起了高度重视。
目前,在医学界比较普遍认为随着肠息肉体积的增长,它发生癌变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加。所以,医生温馨提醒大家,一般肠息肉直径大于一厘米的患者就应该做下常规切除。同时,那些肠息肉外形像小山一样的广基肠息肉较有蒂肠息肉更容易发生癌变,这类肠息肉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