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有奶癣怎么办?奶癣该如何治疗

2016-03-09 21:32 来源:网友分享

  现代的很多宝宝在吃奶后,常常会在面部出现奶癣的情况,很是让妈妈们担心,那么大家知道婴儿奶癣怎么治疗呢,婴儿有耐心怎么办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婴儿奶癣要怎么办吧。……

  什么是奶癣

  奶癣,又名胎癣、胎疮,如婴儿的一种湿疮,在头部和婴儿的脸,或者可以扩展到其婴儿的其他的皮肤位置。

  《圣济总录》论曰小儿体有风热,脾肺不利,或湿邪搏于皮肤,壅滞血气,皮肤顽厚,则变诸癣。或斜或圆,渐渐长大,得寒则稍减,暖则痒闷,搔之即黄汁出,又或在面上,皮如甲错干燥,谓之奶癣。

  初起者形似粟米,或散发,或密集群聚,疹色红赤,搔之即起白屑,其形若癣样。不起泡,不流水者称干敛疮,偏于风热盛者;若皮肤起粟,瘙痒无度,破则流水,浸淫成片,称为湿敛疮,为偏于湿热者。

  是婴儿诞生的开始,在2~3个月,一般在升到2岁,淋浴自然会减少消耗。这种疾病的症状可以看出,在西方医学诊断婴幼儿湿疹。

  婴儿奶癣治疗

  1.中医中药

  治疗当辨证

  风热盛者,治则宜清热祛风;若湿热重者,宜清热祛湿。

  婴儿奶癣外治

  干型者可用润肌膏之类;湿型宜用文蛤散,主要药物:文蛤、轻粉、点红川椒。先将文蛤打成细块,锅内炒黄色,次下川椒同炒黑色烟起为度,入罐内封口存性。次日入轻粉研为细末,罐收贮,香油调搓。与此同时,乳母宜忌辛辣油腻等助热饮食。

  2.中药偏方

  (1)黄柏面、寒水石面、青黛面,以香油调涂患处渗液多的调稠些,渗液少的调稀些,每日搽2次。

  (2)还可以采用黄连,枯矾等中药药材,再加适量的凡士林,涂抹在患病部位。

  婴儿奶癣预防

  1.乳母及患儿忌食鱼腥、海味、辛辣、鸡、鹅、牛、羊等。

  2.温开水洗脸洗身、忌用热水或肥皂清洗患部,如结痂较厚,先用植物油湿润,然后轻轻擦去。

  3.患儿不宜穿化纤或毛织衣,也不宜穿着过厚,避免接触鸭绒等容易引起过敏的物品。

  4.忌用刺激性过强的外用药物。

  5.患奶癣较严重的婴儿,应禁止接种多种疫苗,不能注射预防针,不宜接种牛痘。

  6.防止消化不良而加重奶癣。乳母应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牛奶喂哺可适当延长牛奶的烧煮时间,以利蛋白质变性,减轻致敏作用;以上喂养均忌过饱。

  婴儿奶癣诊断

  1.奶癣多发于出生后1~3个月的婴儿。

  2.好发于颜面,尤以双颊或额部多见,也可发于颈、肩胛、躯干及四肢。

  3.皮损为红斑、丘疹、丘疱疹,可融合成片。表面有糜烂、渗液或黄色痂皮,境界不清,亦有干燥浅红斑及丘疹,表面有少许糠秕样鳞屑。

  4.自觉剧痒,患儿常搔抓、烦躁哭闹。

  或斜或圆,渐渐长大,得寒则稍减,暖则痒闷,搔之即黄汁出,又或在面上,皮如甲错干燥,谓之奶癣。

  初起者形似粟米,或散发,或密集群聚,疹色红赤,搔之即起白屑,其形若癣样。不起泡,不流水者称干敛疮,偏于风热盛者;若皮肤起粟,瘙痒无度,破则流水,浸淫成片,称为湿敛疮,为偏于湿热者。

  奶癣是在婴儿出生2~3个月时开始发病,一般在l~2岁以后,奶癣会自然减轻消退。本病症状可见于西医诊断的婴儿湿疹。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奶癣

挂号科室:皮肤科

温馨提示:
饮食要定时定量,最好吃母乳,乳母及患儿忌食发物。

婴儿湿疹中医称奶癣。又名「胎敛疮」,多为体质过敏,为风湿所袭,搏于气血而发。常发于婴儿的颜面部。分干、湿二型。起初形如粟粒,散在或密集,疹色红,搔之起白屑,其形如癣疥而不流津水的,为「干敛疮」,偏于风热盛。如皮肤起粟,搔痒无度,破则流水,浸淫成片,甚至可以延及身体其它各部,为「湿饮疮」,偏于湿热重。此证常使患儿躁烦,睡卧不安,病久皮肤可有苔癣样变化,若皮损渗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出生后1-3个月的婴儿 常见症状:红斑丘疹、丘疱疹、剧烈瘙痒、糜烂、淋巴结肿大、发热、潮红、脱屑、皲裂抓痕、结血痂、婴儿哭闹、睡眠不安、皮肤潮红、黄色油腻性鳞屑、脂痂、渗出等[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新生儿向日葵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