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奶癣怎么检查如何治疗 什么因素引起奶癣_

2017-03-27 14:38 来源:网友分享

一、奶癣的症状体征

  起病大多在生后1~3月,6个月以后逐渐减轻,1岁半以后大多数患儿逐渐自愈。一部分患儿延至幼儿或儿童期。病情轻重不一。皮疹多见于头面部,如额部、双颊、头顶部,以后逐渐蔓延至颏、颈、肩、背、臀、四肢,甚至可以泛发全身。

  初起时为散发或群集小红丘疹或红斑,逐渐增多,并可见小水疱,黄白色鳞屑及痂皮,可有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因瘙痒患儿烦躁不安,夜间哭闹,影响睡眠。由于湿疹的病变在表皮,愈后不留瘢痕。

  1.分期 临床上可按发病过程分为3期:

  (1)急性期:起病急,皮肤表现为多数群集的小红丘疹及红斑,基底水肿,很快变成丘疱疹及小水疱,疱破后糜烂,有明显的黄色渗液或覆以黄白色浆液性痂,厚薄不一,逐渐向四周蔓延,外围可见散在小丘疹。面部皮肤可有潮红及肿胀。间擦部位,如腋下、腹股沟部、肛门周围等处可以受累,常合并擦烂。如护理不当可继发感染,或导致湿疹泛发全身。此期病儿夜不能眠、烦躁不安,合并感染者可有低热。

  (2)亚急性期:可因治疗不当或由急性期湿疹演变而来,此期渗出红肿、结痂逐渐减轻,皮损以小丘疹为主,时有白色鳞屑,或残留少许丘疱疹及糜烂面。此时痒感稍见轻,可持续很长时间。

  (3)慢性期:多由急性、亚急性期湿疹演变而来,也可一开始就是慢性期的表现。反复发作,多见于1岁以上的婴幼儿。皮损以皮肤粗糙、肥厚、丘疹、鳞屑及色素沉着为主要表现,极少数可发生苔藓样化。分布在四肢,尤其四窝处较多。若发生在掌跖或关节部位,可发生皲裂而出现疼痛。如治疗不当,或在一定诱因下,随时可以急性发作,自觉剧烈瘙痒。

  2.分型 婴儿湿疹按皮肤损害分为3型:

  (1)脂溢型:多见于1~3月的小婴儿,其前额、颊部、眉间皮肤潮红,被覆黄色油腻性鳞屑,头顶部可有较厚的黄浆液痂。严重时,颏下、后颈、腋及腹股沟可有擦烂、潮红及渗出。其母孕期常常有脂溢性皮炎或较严重的痤疮。患儿一般在6个月后改善饮食时可以自愈。

  (2)渗出型:多见于3~6月肥胖的婴儿。先出现于头面部。除口鼻周围不易发生外,两面颊可见对称性小米粒大小红色小丘疹,间有小水疱及红斑,基底水肿,片状糜烂渗出,黄浆液性结痂较厚。因搔抓常见出血,有黄棕色软痂皮。剥去痂皮后露出鲜红湿烂面,呈颗粒状,表面易出血。如不及时治疗,可向躯干,四肢及全身蔓延,并可以继发感染。

  (3)干燥型:多见于6个月~1岁小儿,可一开始就是干燥型表现,或亚急性期以后。皮损表现为丘疹、红肿、硬性糠皮样鳞屑及结痂,无渗出,常见于面部、躯干及四肢侧伸面。往往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以上3种类型湿疹可以同时存在,3期皮损也可发生于任何一型湿疹,3期可以互相转化和重叠。

二、奶癣的治疗

  除详细询问病史,查找诱发因素,予以纠正外,应采用全身、局部中医及西医综合治疗。

  1.全身疗法

  (1)饮食管理:首先,避免喂过量的食物以保持正常消化。如疑牛奶过敏,可较久煮沸,使其蛋白变性,以减轻其抗原性。必要时可用配方奶或豆浆(参阅营养性疾病)代替牛奶。如疑对鸡蛋过敏,可单给蛋黄,或从少量蛋白开始,逐渐加量。喂母奶的母亲可酌情忌可疑过敏物如鸡蛋、牛羊肉等。

  (2)抗组织胺类药物:2岁以内婴幼儿宜选用:氯苯那敏(扑尔敏)、异丙嗪(非那根),苯海拉明等单一或轮流内服,有较好的止痒和抗过敏效果,并有不同程度的镇静作用。2岁以上患儿宜选用第二代无明显镇静作用的抗组织胺药,如西替利嗪(仙特明)滴剂、特非那丁颗粒剂及氯雷他定等。

  (3)皮质类固醇激素:无论口服还是静脉注射,都能很快控制症状,有明显的抗炎止痒作用,但停药后易复发,不能根治,且长期应用后有依赖性和各种不良反应,故应酌情慎用。泛发急性湿疹其他疗法效果不佳者,可短期口服泼尼松(强的松),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

  (4)抗生素:仅用于因继发局部或淋巴结等感染、白细胞增高和体温增高的病儿,一般采用青霉素肌注或红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口服。

  2.局部治疗 原则上是按照病期分别治疗。

  (1)急性期:采用1%~3%硼酸溶液,或0.1%呋喃西林溶液,或生理盐水等作开放式冷湿敷,每次15~20min,每天2~3次。湿敷面积不超过体表面积的1/3,以防患儿着凉或药物吸收。一般湿敷2~3天即可见轻,湿敷后外用40%氧化锌油,有感染时外用1%氯霉素氧化锌油。

  皮损以红肿、丘疹为主,无渗出时,除用上述溶液作清洗外,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炉甘石呋喃西林洗剂、雷佛诺尔氧化锌软膏或40%氧化锌油等。

  (2)亚急性期:用1%~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外洗,无渗出时同急性湿疹外用药及外用维生素B6软膏、氧化锌糊剂。常配合少量短期外用皮质类固醇霜剂,如:0.5%~1%氢化可的松霜,0.1-丁酸氢化可的松霜(商品名:尤卓尔),0.1%莫米松(糠酸莫米松,

三、奶癣的病因和诊断

  病理病因

  婴儿湿疹的病因较复杂,其发病与多种内外因素有关,有时很难明确具体的病因。消化道摄入食物性变应原,如鱼、虾、牛羊肉、鸡蛋等致敏因素,此外,机械性摩擦,如唾液和溢奶经常刺激,也是本病的诱因。护理不当,如过多使用较强的碱性肥皂,过高营养,以及肠内异常消化等也可引起本病。

  某些外在因素,如阳光、紫外线、寒冷、湿热等物理因素,接触丝织品或人造纤维,外用药物,以及皮肤细菌感染等均可引起湿疹或加重其病情。

  疾病诊断

  1.与擦烂鉴别 发生在耳后、腹股沟、肛周、颈颏部的急性期湿疹应与擦烂鉴别。后者多发生在肥胖婴儿,好发于夏季,因湿热、流涎、腹泻及不注意局部皮肤清洁所致。

  2.与接触性皮炎鉴别 有时需要与接触性皮炎鉴别,此病有接触史,皮肤损害发生于接触部位,边界清楚。怀疑有接触因素时可用斑贴试验鉴别。但在新生儿期及婴幼儿期,斑贴试验往往既不易表现亦不够准确。

  3.与尿布皮炎及念珠菌感染鉴别 在尿布区域或肛周、腋下等处发生湿疹时,须与尿布皮炎及念珠菌感染相鉴别。

  尿布皮炎位于尿布区域、会阴及股内侧,境界清楚的弥漫性红斑、丘疹、丘疱疹及鳞屑。勤换洗尿布,选择干爽型纸尿裤,保持尿区域的清洁干燥即可治愈。

  念珠菌感染则为淡红色斑片及扁平小丘疹,边缘隆起,境界清楚,边缘可有少量鳞屑。很容易查到真菌,同时常合并鹅口疮、口角炎等。

四、奶癣的检查和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1.血象检查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比例及直接计数升高;并发感染时周围血中性白细胞增高,有时出现中毒颗粒。

  2.血液检查 血清IgE升高。

  3.病理改变特点 急性期同接触性皮炎。慢性期为表皮角化亢进及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突增宽下延,真皮乳头层增厚,浅层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少许嗜酸性细胞浸润。

  皮肤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测到在表皮真皮连接处有IgG和C3沉积。

  其他辅助检查:

  根据临床需要,必要时选择X线胸片、B超等检查。下述试验阳性:①磷酸组胺皮试阳性;②乙酰胆碱皮试阳性;③划痕试验阳性;④皮肤拔刺试验阳性;⑤被动转移试验阳性。

  并发症

  由于病因复杂难以确定而反复发作。剧烈地搔抓可继发感染,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极少数病例可发生全身感染,导致败血症或毒血症,临床上可出现精神不振、高热、乏力、腹泻等症状,可合并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奶癣

挂号科室:皮肤科

温馨提示:
饮食要定时定量,最好吃母乳,乳母及患儿忌食发物。

婴儿湿疹中医称奶癣。又名「胎敛疮」,多为体质过敏,为风湿所袭,搏于气血而发。常发于婴儿的颜面部。分干、湿二型。起初形如粟粒,散在或密集,疹色红,搔之起白屑,其形如癣疥而不流津水的,为「干敛疮」,偏于风热盛。如皮肤起粟,搔痒无度,破则流水,浸淫成片,甚至可以延及身体其它各部,为「湿饮疮」,偏于湿热重。此证常使患儿躁烦,睡卧不安,病久皮肤可有苔癣样变化,若皮损渗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出生后1-3个月的婴儿 常见症状:红斑丘疹、丘疱疹、剧烈瘙痒、糜烂、淋巴结肿大、发热、潮红、脱屑、皲裂抓痕、结血痂、婴儿哭闹、睡眠不安、皮肤潮红、黄色油腻性鳞屑、脂痂、渗出等[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中医药物治疗、西医药物治疗

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