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破解寨卡病毒结构 找出可被药物攻击要害

2016-04-21 16:12 来源:网友分享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新加坡《联合早报》4月20日报道,新加坡科研人员破解寨卡病毒的结构,并找出可被药物攻击的要害。

  来自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科研人员指出,其实寨卡病毒(Zika virus)与骨痛热症和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的整体结构相似,但寨卡病毒比骨痛热症病毒更耐热,在40℃时还能保持结构的完整性,等同于受感染病患发高烧的体内环境。

  科研人员也发现,寨卡病毒的蛋白质结构比骨痛热症病毒更紧密,这可能是寨卡之所以能在精液、口水和尿液等酸性或碱性,或者含有可杀灭病毒物质的环境中继续生存的原因。这也令病毒可通过性接触进行传播。

  寨卡病毒也可通过蚊子叮咬、输血,以及孕妇传给胎儿等方式传播。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指出,寨卡病毒停留在精液的时间比血液长久,可潜伏超过两个月。病毒可潜伏在血液中最多10天。

  科研团队下来将研究强效抗体对病毒的影响,以确定抗体可以如何杀灭病毒,并找出在爆发疫情,或孕妇感染病毒等紧急状况时,可立即使用的强效抗体。

  据报道,寨卡病毒已迅速传播至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的30多个地区。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也出现零星病例。美国也已确认,寨卡病毒是导致新生儿小头症和其他几种天生缺陷的原因。巴西至今有至少944起小头症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2月1日将寨卡病毒疫情列为全球紧急公共卫生事件。

  杜克——国大医学院负责新兴传染病重点研究项目的陆雪湄副教授说,科研团队分析数千张高清病毒图,才完成病毒结构的重塑。

  她说,研究结果显示,抗体或药物若能令病毒结构变得不稳定,有望降低染病者病重的程度,也可能降低病毒传播的力度。

  她还表示:“科研人员也能通过改变病毒结构,更了解结构完整性对病毒传播能力的影响,进而研发一个安全、副作用较少的寨卡疫苗。”

  报道称,这份研究19日刊登在权威科学期刊《自然》(Nature)的网站上。研究获得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教育部和卫生部的拨款资助。

  此外,专家警告,全球暖化将加快蚊媒疫病的扩散,欧洲和美国今夏可能出现第一波寨卡病毒疫情。

  牛津大学研究病毒全球扩散的学者莫里茨•克雷默说:“气候变化已导致蚊子的栖息范围扩大。”克雷默领导一个研究小组,专门研究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的栖息地变化。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医药科研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