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4 11:01 来源:网友分享
地球有了水,才诞生生命,生命有了水才能生存。至今尚未发现存在没有水的星球而存在着生命迹象。古今中外,与水相关的诗文不计其数,无论是“飞流直下三千尺”,还是“桃花潭水深千尺”,都显示出水的魅力与气魄。水与人类的息息相关,不但能维持我们的健康,有趣的是,还具有其他功效。
1. 饮水让我们更聪明的故事
故事1:伦敦大学曾做过儿童饮水与考试成绩的测试: 将9岁间的男孩和女孩分为2组,一组孩子喝250ml水,一组不喝水。20分钟后,所有孩子参加了测验。测验结果:(1)喝过水的孩子成绩比未喝水孩子高34%;(2)困难翻译测试,成绩高23%;(3)从序列中删除字母测试,成绩高11%。
故事2:英国《每日邮报》:数百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询问他们在考试前是否喝过水、咖啡或可乐等。结果发现,喝过饮料的人,成绩比没喝过的会提高10%。有一种理论认为,有了充足的水分后,脑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会更加通畅。当然,水的神奇离不开它的生理功能。
2. 水的生理功能
(1)维持体液正常渗透压:人体内环境中存在的水、无机盐,蛋白质、尿素等物质浓度维持内环境溶液有一定的渗透压。水分过多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外液渗入组织液,出现组织水肿。
(2)水和电解质平衡:体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其次是电解质。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对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与功能非常重要。
(3)运输功能:水是物质代谢的载体,能够协助营养物质运送,使食物能够消化、吸收、循环。水能够通过大小便、汗液等途径协助代谢废物排泄。健康人体每天约有50克固体成分需要从肾脏排出,至少要500毫升水溶解。少于必要的尿量,有可能使这些代谢产物(主要是尿素)在体内堆积,严重者产生尿中毒。
(4)体温调节功能: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需要恒定的体温环境,过高过低都会导致机体正常生理活动失调,深部最大有效温度保持在37.8℃范围,体表温度一般保持在33.3℃范围。生理测量表明,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的人,由于体内产热每小时可使体温升高2℃,要体温保特恒定不升高,需要依靠体内水分的蒸发。人在静止的状态下也需要不断蒸发水分(体表+肺呼吸)。按一个体重70kg的成人,一昼夜散失大约850毫升的水分。
3. 人体缺水的后果
水是生命之源。一个人若没有食物,可生存3周;但没有水,只可生存3天;断食至所有体脂和组织蛋白质消至耗50%时,才会死亡;而断水至失去全身水分的10%时,就可能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体表面积较大,身体中水分的百分比和代谢率较高,肾脏的调节能力有限,易发生严重失水。水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引起体内缺水,细胞外液电解质浓度增加形成高渗;细胞内水分外流,引起细胞脱水。
人体缺水会有什么症状?
(1)当失水占体重的1-5%时,会感到口渴,疲惫,烦躁,厌食,尿少,脉搏加快;
(2)当失水占的体重6~10%时,会感到眩晕,行走减慢,呼吸困难,皮肤刺痛,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
(3)当失水占体重的10%以上时,会极度不安,可能有谵妄,皮肤失去弹性、全身无力、无尿,体温升高、血压下降;
(4)当失水占体重20%以上,那么就可能引起死亡。
4. 不洁净的水带来的危害
饮水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但饮用致病菌污染的水给疾病的传播带来了极大的隐患,甚至引起疾病的流行。世卫组织报告仅在2011年,58个国家就总共通报了589, 854例霍乱病例,其中包括7816例死亡。去年在非洲塞拉利昂发生的霍乱,导致超过273人死于霍乱。致病菌污染生活饮用水带来的问题远不止这些。
5. 长期进食污染的水的危害
2013年6月25日,中国疾控专家出版了数字版《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证实了癌症高发与水污染的直接关系。证实了过去十多年中,淮河流域内的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多发“癌症村”。而这些癌症高发区就是因为食用了被污染的水。尽管目前该地区的水质已得到改善,癌症发病率的正常回归,起码还需10年。因此,饮用清洁无洁污染的水至关重要,保护水资源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
6. 喝什么水是最佳选择?
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水,纯净水、矿泉水、弱碱性水及各类饮料等,让家长们不知道如何给孩子选择谁。事实上,对孩子来说,安全卫生的白开水是最好的选择。从健康角度考虑,纯净水不适合长期饮用,否则可能会导致一些矿物质的摄入不足。然而一些商家看中了这一点,额外加了矿物质盐的净化水,变成了“矿泉水”。那些所谓的天然弱碱性水也未必比白开水更有优势。太烫的白开水往往不利于进食及健康,如果是温开水或凉开水,孩子就会相对喝的多一些。而漂亮、别致的杯子也会增加孩子对饮水的兴趣。
7. 婴幼儿何时喝水?
(1)对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就要注意随时适量喝水。一般来说,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前6个月一般不用喂任何其他食物包括水和果汁。对于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婴儿,除了部分容易“上火”(大便干燥等),一般也不用额外补充水,因为只要宝宝奶量摄入充足,无论母乳还是配方奶中的水分一般已经足够宝宝需要了。对于天热、发热或腹泻等需要及时补充水分的特殊情况除外。
(2)6-12月龄以后的宝宝就可以适量补充水。对于年龄大于3岁以上的儿童应随时注意补水,特别是在晨起空腹、午睡起床后、睡前2小时、活动后、洗澡后等时间点,而不是等孩子感觉口渴了才开始饮水。
8. 如何喝水?
一般应少量多次,根据年龄,每次20-200ml不等,并多次喝水。6个月以后的婴儿,可以在两顿奶之间喂20-50ml的白水,人工为喂养容易“上火”的宝宝,也可以在两顿奶之间喂水,按照奶与水的比例为100:20左右喂水(根据个体具体情况酌情调整)。当然进食过多水也是不恰当的,可能会影响宝宝的总进食量,也会增加宝宝肾脏的排泄负担,对肾脏发育尚不完善的宝宝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还是要把握一个度。
1岁以后随着年龄、进食量及活动量的增加,喝水也慢慢增多。6岁以上的儿童,每天可以喝到1200毫升以上的水,最好是白开水。因此,对于需要喝水的宝宝,随时应准备好水。
9. 饮水中存在的误区
误区1:认识的误区
据相关研究,28.4%的6岁以上儿童及人群不知道每天最少饮水1200ml;14.4%的调查对象认为饮水不足对健康没有危害;接近一半的人错误地认为只有感到口渴时再饮水有利于健康;18.9%的人不知道白水是最健康的饮品,其中尚有17.9%的人认为饮料最健康。由此看来,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对于喝水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误区2:甜饮料当水喝
琳琅满目的饮料,加上好的口感,逐渐吸引的很多的人的眼球,而白开水等淡而无味的水开始受到冷落,尤其聚餐、活动后或路途上等。事实上,这种做法不可取的。甜饮料中几乎都含有糖,不但不能更好的解渴,往往喝了以后感觉更渴。饮料往往使得我们摄入过多的糖,增加了肥胖等疾病的风险。因此,为了健康,最好选择白开水,偶尔是矿泉水或纯净水,尽量不喝或少喝甜料。
误区3:果汁代替白开水
一杯鲜榨纯果汁,也许让我们大饱口福。为了追求口味,或认为果汁营养更好还能补充水分,经常将果汁代替水果及白开水,还觉得自己“一箭双雕”。其实,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1)与水果相比,加工过程中纯果汁的维生素C几乎损失殆尽,膳食纤维也往往被“抛弃”。我们一次可能会200-300克左右水果,可一次喝下的果汁可能相当于400-500克甚至更多的水果的量的能量。果汁的升糖系数肯定比同类的水果的要高,这给肥胖、糖尿病等带来了发病风险,更可能导致糖耐量受损或糖尿病人血糖飙升。
(2)与白水相比,果汁裹着“糖衣炮弹”,能量高,同时又“引诱”我们对甜的嗜好。过多能量的摄入,可能会影响我们正常的食欲,又加重了在我们体内唯一可以降血糖的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负担。
因此,看似淡而无味的白水,确实最健康的饮品。
误区4:纯母乳的婴儿6月龄前喂水
对于足月的正常宝宝,国内外都提倡纯母乳喂养满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宝宝,一般在6个月以内不用喂辅食,包括果汁和水。然而,很多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在4月甚至在3月龄前就开始喂果汁及水。
不建议给纯母乳喂养儿额外补水的原因:1、母乳中80-90%的容量是水,母乳喂养属液体食物喂养,与辅食的固体食物喂养不同;2、母乳喂养期间,婴儿会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进食量,也就是调整了水的入量事实上,母乳的“前奶”一般比较稀,足够让宝宝“解渴”,“后奶”比较稠,让宝宝“挡饿”。这点与定量的配方粉喂养不同。这也是人类进化的成果,而任何奶粉无法模拟母乳的这种特色。观察孩子排尿的颜色,无色或淡黄即说明体内不缺水。
误区5:荤汤成“上等饮品”
在中国传统的观念里,荤汤往往是养生和滋补的上等佳品,至今仍然流传深广。很多人还是认为,荤汤的营养丰富,喜欢煲汤喝汤,甚至早早的开始给婴儿喂荤汤,或用荤汤给宝宝冲米粉,煮面条等。事实上,婴儿需要的营养密度较高,一般6个月前所需营养几乎全部来自奶类。6个月以后仍以奶为主,其他为辅食。荤汤的营养密度低,除了油、盐、少量溶出的蛋白质,其他营养素较低,远没有想象的那么有营养。因此,不应拿大量的汤给婴幼儿滋补。喝大量的荤汤,导致摄入能量密度低,可能会影响发育,摄入的盐水增加了宝宝肾脏的排泄负担。拿荤汤当饭吃,导致营养不够,拿荤汤代谢白水,又会增加过多的油而导致能量摄入增多,对于超重或肥胖的儿童,额外喝大量荤汤则更糟糕。当然对于1岁以上的儿童,进餐时也是可以适量喝点相对清淡但没有的荤汤。但不能拿荤汤代谢白开水作为婴幼儿的常规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