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5 10:06 来源:网友分享
“急救就是要快!要分秒必争!”
这是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危重症中心ICU主任何忠杰经常提及的一句话。然而,从伤病发生后,到120急救车赶到现场,这段时间却因为缺乏专业救护人员成了急救 “空白期”。
火炬传递现场
抢时间:有人突然倒地,别站那干等着
在事发现场,每推迟1分钟抢救,你面前倒地的人死亡率就会上升。
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急救状况来看,很多专业救护人员在10分钟左右很难达到事发现场。这就意味着,在急救的这段“空白期”,很多患者失去了抢救的最佳时机。
何忠杰教授率领课题组进行的《中国院前心跳骤停患者白金10分钟心跳恢复成功率的meta分析》数据显示,10分钟内进行抢救,心跳恢复的成功率在19.7%,而10分钟以后的抢救成功率只有5.7%,差别为3.5倍。为此,何教授在“白金十分钟”理论中,号召第一目击者珍惜10分钟内的每一分钟,根据现场情况积极采取心脏复苏等急救措施。
何教授呼吁大众认识到,现场抢救心跳骤停是最好的把握急救的时效性规律的实践,理解120或999进行必要的现场心肺复苏抢救,而不是急于转运到医院。
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可进行一些简单判断。中国应急急救教育科学普及联盟专家组委员丁建荣教授指出,当患者突然倒地,要跟他说话,同时观察生命体征,如脉搏、瞳孔、呼吸等,如果没有反应的话,就要解开衣领,立刻做心肺复苏,直到医护人员到达。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即便在这个“空白期”做了半天心肺复苏,可最终患者还是没能抢救过来,感觉白费力气。
“事实上,急救链条上做的任何救助都不会白做。”何忠杰指出,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虽然患者看起来还是一动不动,但每次按压都会减少患者脑部损伤,这样即便患者被送到医院也会提高抢救成功率。
培训员示范心脏复苏
缺意识:不懂急救知识,不会急救技能
但更多的情况是,很多人面对意外受伤的人根本不敢伸手救护。一是不知道如何救护,二是害怕承担责任,也没有急救这个意识。
中国应急急救教育科学普及联盟主席、北京雪中金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王家起在国外的几次考察中,深刻体会到了国内急救教育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
王家起介绍,美国的商场、电影院、机场等公共场所,不仅有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的讲解图,有的地方还配备了AED除颤仪等急救设备。这些公共场所的警察、服务员等,需要急救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此外,美国的急救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了,主要让孩子知道哪些事物是危险的,比如刀具、电线插座、煤气开关等。
其实,急救培训在欧美、日韩等国都得到了积极推行,公民学习掌握现场救护技能的比例达50%以上,而在我国,目前这个比例还不到1%,很多人都不知道去哪里学习急救技能。
相关阅读
学急救重点在五类人
中国应急急救教育科学普及联盟泰安分会会长刘丁介绍,泰安有个12349便民服务热线,只要打电话就可以报名参与急救技能培训,以及五个一生命包工程,即1套急救教育科普读物、1个急救药盒、1个急救药包、1个急救信息卡、1个社区建立一家心肺复苏技能宣教站。
刘会长说,目前在泰安已经举办了100~200场急救培训班,并在公园、广场进行了心肺复苏技能路演,重点培训居家慢病老人、警察、老师、儿童、公共场所管理者等这五类人群,教会他们心肺复苏的急救技能、火灾发生的应急自救逃生、拥挤与踩踏现场的应急与自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