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建区域医联体 分级诊疗缓解看病难题

2015-07-22 15:08 来源:网友分享


近日,“北京市区域医联体试点全面启动”荣膺2014《中国卫生》年度“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举措。

“患者不仅存在看病难问题,有的还存在看病远问题。”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高小俊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将建设50个左右的医联体,作为构建分级诊疗模式重要抓手,实现医联体服务辖区居民全覆盖,从而缓解居民看病难问题。”

到大医院就诊可走“绿色通道”

医联体是指在一个区域内,由一家大型三级医院为核心医院,跨部门,跨隶属关系,联合多家三级、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合作医院,通过签约,组建成一个“大手拉小手”的联合体,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就医格局。

高小俊指出,医联体是一项开创性的制度安排,也是紧紧围绕国家“建机制,强基层,保基本”的医改目标和要求推出的。从2013年至今,北京市共成立38个区域医联体,其中包括38家核心医院,涵盖382家医疗机构,实现了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通过分级诊疗的模式,有效缓解北京市居民‘看病难’、看专家难的问题,使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看上大医院的专家。

“北京市2014年常住人口2151.6万人,而去年全市医疗机构完成门急诊诊疗人次近2.3亿,这好比说北京市每一名常住人口平均每年要到医院看11次病。当然,这2.3亿的诊疗人次,其中有部分外地患者。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到三级医院看病的患者中,有2/3都是常见病、一般性疾病或慢性病患者,如果这些病能够在基层医院或者一般的医院解决,就可以大大缓解百姓‘挂号难,看病难’问题。”高小俊说。

据悉,2013年底北京市卫计委同市发改委、市人力社保局等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北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意见》一经下发,北京市平谷区、海淀区、朝阳区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率先实现了区域医联体对辖区居民全覆盖的要求。高小俊说:“比如北京朝阳医院医联体联合13家医疗机构,按照‘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要求,为疑难病、危重症患者开通了绿色通道,而将康复治疗或延续治疗的患者下转到了基层医院。同时,在医联体内部搭建了统一的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了医联体内的远程会诊。这些措施不仅方便了基层的患者,让百姓就近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也缓解了三甲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

然而,京版医联体创建虽然秉承了‘医者先行’的理念,但在实际推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对此,高小俊认为,在“倒逼”机制的影响下,北京市人大、市政协及各有部门深入调研,积极完善与医联体相关的工作机制和政策配套措施,初步建立了医联体推进的支撑体系,比如在医保支付、患者康复、医师晋升、待遇、财政等方面,都在结合医联体推进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或正在调整当中。

合作办医缓解外地患者赴京就医难题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研究统计和抽样测算,2014年北京市内三级医院外来就诊患者达3036万人次,外来就医流动人口日均70万左右,北京俨然成了“全国看病中心”。

究其原因,高小俊认为,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医疗秩序不够合理,分级诊疗、预约门诊都未实现。比如京津冀地区,一方面,北京、河北医疗资源差距较大,导致不少河北病人到北京就医;另一方面,由于医疗体系不够完善,医疗资源紧张与资源浪费现象并存。“所以,推进北京医疗卫生事业与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合作共建,将有助于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从而缓解外地患者赴京‘就医难’问题。”

高小俊举例说:“比如我们已经开展了北京朝阳医院、天坛医院和肿瘤医院与河北燕达医院的合作,燕达医院的门诊量有较大提高,方便了当地患者就诊;再比如,北京儿童医院与河北保定儿童医院托管式的共建,就是通过派执行院长参与医院管理,主任医师到医院进行诊治、带教、培训等多种方式,帮扶合作医院提高医疗能力和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京津冀地区医疗资源协同发展的要求。”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药界动态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