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厌食症患者脑部会变小

2015-09-02 15:07 来源:网友分享

  减肥减肥再减肥,结果却引发港台乃至大陆等地出现大量厌食症患者,而且个案数字有增无减。对此,多位专家纷纷发表意见称,厌食症不但会毁人容貌,也会影响一生健康。在这个“享瘦”蔚然成风的时代,铺天盖地的减肥广告和随处可见的骨瘦如柴的模特儿,似乎不容人们选择。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如果女性在十几岁时患上厌食症,其脑部也会缩小,厌食症不仅需要心理治疗,还有必要治疗脑。日本福井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磁共振成像观察了20名女性厌食症患者的脑部,这些患者年龄为12至17岁不等。研究人员将她们与14名11至16岁健康女性的脑部比较后发现,厌食症患者的脑部由于身体瘦弱等因素影响,整体上比健康女性小10%。其中额下回缩小得最多,左侧比健康女性小19.1%,右侧比健康女性小17.6%。患者年龄越大,额下回就越小。额下回是负责控制欲望、冲动和遏制行动的部位。

  厌食症会令皮肤粗糙干裂,让女性的月经紊乱,而且还会使免疫力下降,引发其他疾病,死亡率高达20%!这的确值得众多为美节食的女性引起重视……

  什么是厌食症?

  厌食症,又称神经性厌食(anorexia nervosa)是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行为异常,特征为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为此采取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以减轻体重。常过分担心发胖,甚至已经明显消瘦仍自认为太胖,即使医生进行解释也无效。本症并非躯体疾病所致的体重减轻,病人节食也不是其他精神障碍的继发症状。常在l3~l4岁起病,发病高峰在17~18岁,85%的病人发病年龄为13~20岁。

  厌食症的症状

  厌食症和贪食症在临床表现上常常有一定的交叉,40%~50%的厌食症患者有过发作性暴饮暴食,而约50%的贪食症患者有过厌食的历史。研究资料还显示,厌食症患者常伴有其他心理障碍,如80%伴抑郁,21%伴自杀企图,55%伴焦虑,66%伴强迫症状,20%伴有冲动行为,这些并发症状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治疗时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1)起病隐匿

  起病隐匿,以致家里人不易发现,最初患者仅是偶尔几次的不进食,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规律性的节食,以致出现进食后引吐,参加剧烈运动,吃减肥药、喝减肥茶,参加各种与减肥有关的活动,如学习班等,交流减肥经验,心得,体会,最后发展成条件反射,一听到吃饭就恶心、呕吐,总说自己不饿,体重明显减轻,营养缺乏。出现头晕、头昏、眼花低血糖等反应,稍活动就出汗。

  (2)体象障碍

  厌食症的主要表现往往是围统体重减轻而进行的。患者由于长期刻意挖制食欲不敢吃饱,消化液分泌减少,引起食量进一步减少。随着“减肥”的深入而真的出现食欲减退现象。患者在发病早期,仅有体重减轻的现象,仍能正常工作学习,同时,由于刻意增加活动量、继续减肥、继续节食、体重持续下降。病程后期由于严重营养不良,产生浮肿、乏力、消瘦和心率减慢等症状,最后产生心、肝、肾、脑等器质性损害,然而至此病人仍然不愿进食,以致骨瘦如柴、皮包骨头、病情继续恶化,出现重度营养不良甚至并发其他躯体疾患如感染,严重者有死亡的危险。国外有人报告5%~10%的患者会死于自身的强迫饥饿,国内严重病例少见。

  (3)内分泌功能障碍

  由于营养不良以及内分泌功能障碍,少年女性常因月经初潮迟迟不来,来了月经的会出现闭经、乳房不发育,或停止发育或发育迟缓,男性少年儿童第二性征不明显,生长停滞。

  (4)其他

  部分厌食症患者还伴有贪食发作,以及贪食发作后的引吐现象。

  厌食症的治疗

  厌食症一经确诊,医务人员首先要以耐心和诚恳的态度洋细了解致病的心理一社会因素,并努力帮助病人消除病因。本病常发展为慢性,病情时好时坏,部分可自愈或经治疗而痊愈。治疗包括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研究资料显示半数以上厌食症可完全恢复正常,25%病情明显改善,20%发展为慢性,死亡率约为5%,自杀是主要手段,此外,也有并发感染而死亡等。

  本病的治疗往往包括两个步骤:首先是恢复正常的体重,其次是心理治疗,往往还要合并药物治疗。最初治疗一般均在医院进行,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坚定而温和地鼓励患者进食。在少数情况下,要对患者通过静脉补充营养或通过鼻腔插入胃管给予食物。

  (1)躯体治疗

  对于病情较轻者,首先在取得患者合怍的情况下,制定合理的进食计划,对每餐热量的摄入制定严格的标准,鼓励患者努力做到,说明营养缺乏的危害,如影响大脑及身体的发育,在患者做到后要给予适应的奖励,以强化坚持进食计划。对于病情严重的一定要住院强迫治疗,以免病情恶化,特别已有严重营养不良,内分泌功能紊乱的患者如对月经不调、闭经的患者一定要住院系统治疗或在医师指导下少量使用激素。要及时补充营养,可通过静脉补液,输白蛋白,输血及鼻饲,在躯体情况好转并配合治疗的情况下可试用胰岛素低血糖治疗,但用药剂量要逐渐递增以免出现严重的低血糖,胰岛素低血糖治疗有利于改善躯体营养,增加患者的食欲,强壮身体。

  一般认为厌食症与抑郁症有关,因此,目前多采用抗抑郁药来治疗,如氯丙米嗪、阿水替林,多虑平等,最早用于治疗厌食症的药物是小剂量的氯丙嗪,以治疗病人极度怕胖,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体形。对于严重营养不良者,应采取住院方式,如患者拒绝应采取强迫方式,以挽救其生命。

  (2)心理治疗

  首先要改善患者的认知,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使其正确理解健康体魄的概念以及标准体重和身材苗条的意义。只有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客观认识,从而克服厌食行为,才能达到恢复体重的目的。对由于环境改变引起的厌食。应多关心病人,及时调整其情绪,而对因生理因素引起的厌食,首先应帮助家长树立正确认识,并对其进行教育。对患者的厌食行为应采取“冷处理”,不能采用恐吓威胁的手段来强迫孩子进食,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

  支持性心理治疗,鼓励患者参加体育锻炼,进行科学的健身运动去达到美,而不通过节食达到美。家庭干预亦是一个重要因素。对厌食症患者来说,来自家庭的监督和督促是保证其恢复健康的一大因素。因为患者家属比其他人更关心患者健康,从而会对其进行精心照顾。

  对于合作的患者还可进行系统脱敏治疗,对于主要由于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要消除那些不良刺激。

  根据8个方面的征兆,判断是否有“厌食倾向”或患上“厌食症”

  1. 对身材和体重过份重视,已成为对自己评价的标准。对肥胖极端恐惧,有很强的欲望想要减轻体重。减肥成为一种习惯,就算体重已是过轻,但仍然把减肥挂在口边。

  2. 吃得很少或只喝饮料,接着强迫自己拒绝进食、过度剧烈运动、服用泻药及利尿剂、自我催吐等。

  3. 短期间内体重急遽减轻,使体重降至标准体重的75%至85%以下。

  4. 通常仍维持正常的作息活动,并且否认饥饿及疲倦虚弱。

  5. 有时亦出现贪食症的恶性循环,即间或在短期内吃下大量食物,然后用种种激烈的方法,把食物排出体外。

  6. 长期下来造成肠胃功能衰竭,一吃就吐,无法进食。

  7. 低血压、心跳减慢、掉发、骨质疏松、指甲脆弱、脸色苍白或腊黄、畏寒、体质极差。

  8. 出现月经失调或暂停。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医药科研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