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28 15:35 来源:网友分享
2015南京金洽会“互联网+3D打印”新兴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紫金(江宁)创新类项目签约活动昨天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3D打印之父的卢秉恒在活动上透露,预计5—10年内,我国即可使用3D技术打印包括脏器在内的人体活体器官。
随着3D打印技术逐渐成熟,其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医疗定制等领域。卢秉恒介绍,在医疗领域,3D打印目前已能够定制骨骼,方便医生在手术前反复练手。此外,还有医生将3D打印应用于癌症的靶向治疗,打印癌症病变部位后反复模拟,最终使用穿刺技术将药物精准送达病灶。
而打印人体活体器官,技术要求更高、更复杂,但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记者获悉,3D打印机的原理和喷墨打印机类似,材料从喷嘴喷出,层层叠覆,最终形成一个三维物体。3D打印无需用纸,而其“颜料”则是ABS(一种树脂)、PLA(一种生物材料)或聚碳酸酯、金属粉、黏土,甚至活细胞等这样的热塑性原料。
2013年,美国专家就尝试使用3D打印技术打印人耳。英国赫瑞瓦特大学也和一家干细胞技术公司合作,首次将3D打印拓展到人类胚胎干细胞范围。
在我国,卢秉恒团队此前已成功利用羊、兔等动物试验,打印“活体骨头”——使用可降解材料做支架,附着干细胞生长因子。当这种“活体骨头”植入动物体内后,可降解材料逐渐降解,然后长出骨细胞,成为真正的活体器官。
“和骨头相比,肝脏等活体脏器更难打印,因为脏器拥有多种不同组织且结构更加复杂,需要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攻关。”卢秉恒说,目前,自己的技术团队正和北京一家知名医院合作,研究攻关脏器3D打印技术难题。预计5—10年内即可实现3D打印人体活体脏器,这种脏器和人体真实脏器并不一样,但拥有相同的功能。
卢秉恒还介绍,随着打印技术、材料研发等逐渐成熟,3D打印技术已在工业制造、医学等领域实现广泛应用,相关产业的产值正以每年30%—40%的速度高速增长。面对全新的机遇,江宁区从2013年起开始布局重点发展3D打印。自南京增材制造(3D打印)研究院落户紫金(江宁)科创特别社区以来,园区目前在孵企业超过30家,覆盖包括软件开发、设备开发销售、材料研发、工艺研发在内的整个3D打印产业链。预计到明年,该特区3D打印产值将超1亿元,接近国内市场10%份额,初步形成3D打印产业集聚效应。
签约活动中,电力载波通信研发中心、中软国际南京研发中心等一批创新项目,以及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陈大勇、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杨芃原等专家人才同时签约落户紫金(江宁)科创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