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中药真的如你们所想的就没有副作用吗?

2016-12-21 14:00 来源:网友分享

  中药有副作用吗

  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一方面,病人对西药嗤之以鼻,要求用中药治疗,总是认为西药说明书中列有大量的毒副作用,不安全,而中药作为传统药物,大多来源于天然动植物,效用中正淳和,是没有副作用的;而另一方面,临床医生对某些中药却是避之唯恐不及,特别是消化内科、肾内科医生对于某些中药引起的肝损、肾衰头痛不已。

  中药到底有没有副作用呢?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程思乐医生说,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尝试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q

  砒霜有没有副作用?

  a

  众所周知,砒霜是古代有名的毒药,在影视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砒霜入口即死”的桥段。但实际上,砒霜在历史上曾长期被用作治疗结核、梅毒,且效果明确。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砒霜所含三氧化二砷是良好的抗癌剂,可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临床如能合理应用,不仅可以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且可以治愈一些疑难杂症。

  q

  水有没有副作用?

  a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水,也不是总无害的。对于肝硬化、心脏病、尿毒症的患者来说,过多的水可能导致腹水、心衰、水中毒等情况,加重原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由此可见,凡事没有绝对的情况,中药的副作用也是一样。对某些患者来讲可能没有副作用,但是对另一些患者来说可能就有副作用。是否产生副作用,既要看药物本身的特性,也要看施药对象和病情,不可一概而论。“平衡”的概念贯穿祖国医学始终,因此在施药时需要不断的平衡药物和施药对象,才能达到提高药效、减少副作用的目的。因此,关于中药的副作用,任何“有”或者“无”的回答都是片面的,这涉及到中药和人体这两者之间平衡与否的问题。

  怎样减少中药副作用

  作为非中医药专业的人来讲,无论是作为患者还是作为医生,要想最大程度地减少中药副作用的发生,除了不断与中医师、中药师沟通外,还必须认识到以下几点:

  1

  中药也是药,是药三分毒

  中医辩证,西医辩病。中药的治疗原理就是辨证论治,以药物之偏性治疗人之偏性。因此,首先得知道患者的偏性是什么,才能选择出最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这是个专业问题,必须要找专业的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后才能确定。在临床上我们经常遇见这样的患者,听别人说吃了个什么中药对什么病有好处,一想自己也有这个病,甚至都不确定是不是就是这个病,可能只是表症类似,或者纯粹为了某些中药的保健作用,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买这个中药吃,其结果可能是期望的药效没达到,却吃出中药的副作用了。为什么呢?其实道理也一样,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因此对待中药,我们不能太过随意,应该在医生辨证论治的指导下,遵医嘱服用。在用所谓的验方、秘方的时候,应该先去正规的医院请中医师把关,看看适不适合自己的病情,能不能服用。

  2

  确保正规渠道买药,购买地道药材

  中药和西药最大的一个不同在于很多中药饮片都没有统一标准。区别于药典对西药的法律性严格的同质化规范,中药很多时候只能用“产地”、“等级”这样的简单方式进行分类。为了逐利,中药饮片市场充斥着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化学合成等乱象。服用这样的中药饮片,质量就难以保证,也容易出现副作用。中药饮片市场的这种乱象,现在难以完全杜绝,因此建议大家选择相对正规的医院或者药房购买中药,以提高药材的品质、质量,用药安全的保障性也更高一些。

  3

  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中医理论中,中药有“十八反、十九畏的说法”,说的是药物的配伍禁忌。在当代,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广泛用于临床,中药和西药同时服用的现象比比皆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容易产生药物副作用。例如,同时服用麻黄制剂和降血压药物,会降低降压药物的作用,严重者可加重高血压。药物的副作用可以表现为上述的拮抗作用;也可以表现为协同作用,放大药效,导致严重后果。譬如消化内科常见的,有心脑血管意外风险的病人长期服用银杏制剂的同时还在服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导致严重的自发性出血。不仅药物如此,不少食物与某些中药也会“犯冲”,一起服用可能会降低中药的作用,或者增加中药的副作用。譬如复方丹参片与豆奶相克,滋补类中药与萝卜相克等等。因此如果我们对中药的相互作用不是非常清楚,减少药物相互作用的最好办法就是间隔服用药物或食物,间隔2小时左右,药物相互作用基本上可以避免。

  4

  定期复查,门诊随访

  临床上不少药物性肝损或者肾损的患者都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没有复诊的概念,认为找医生看一次,然后就按这个方子一直吃下去,很长时间后才发现出现了药物副作用。甚至有些患者不能及时认识到出现副作用,忽视了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导致严重后果。例如消化内科常用的红藤合剂,是一剂有效的消炎化淤的良药,但是长期服用,部分患者会出现肝功能损害。因此我们在临床使用时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时变更方案。中医有句俗语:“话传三遍假成真,药方子抄三遍吃死人”。每个人的病情都是不断变化的,随着病情的变化,中药处方也需要不断调整,这样才能与患者和疾病相平衡,起到治病防病的作用,否则只能致病。因此,我们建议患者需定期门诊复诊,定期检测肝肾功能等指标,并根据病情变化,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不断调整处方。

扩展阅读:


一、不同类型灵芝的中药价值

  青芝:名龙芝,酸、平、无毒。明目,补肝,安神,增强记忆力。

  赤芝:名丹芝,苦、平、无毒。解胸胃郁结,补中益气,使人神志清明。

  黄芝:名金芝,甘、平、无毒。益脾胃,安神。

  白芝:名玉芝、素芝,辛、平、无毒。止咳益肺,安神,亦增强体力。

  黑芝:名玄芝,咸、平、无毒。利水道,益肾气。

  紫芝:名木芝甘、温、无毒。益精气,坚筋骨,利关节,疗虚劳。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食药安全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