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31 16:24 来源:网友分享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乙肝病毒感染后的一种特殊病理状态,但从客观临床检查数据和症征方面来看,还未表现出有肝细胞损害、肝功能异常等情况,所以从临床角严格而言,它不属于乙肝,可以说是乙肝的早期。在当前临床中还存在一种争议,就是乙肝病后出现的慢性病毒携带者是否也归属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当前还没有统一的共识;但从病程角度来看显然一个是乙肝病毒的感染初期,一个是乙肝转归的一种表现。而从病毒的传染性而言,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传染性也较强,危害性也较大。
传染是乙肝病毒的特性之一,只要体内还存在着乙肝病毒,那么就意味着传染性的存在,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也是会传染的。临床上乙肝病毒携带者常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传染:
1、母婴垂直传播。这是最主要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之一,我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85%通过母婴传播。
2、生活上的密切接触。如共用一个饭盒、牙刷、毛巾、剃须刀等,都是有可能造成乙肝病毒传染的。
3、性传播。在和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性生活时,如果不采取防御措施,会造成感染,感染率可达10%-15%。
4、医源性传播。如使用不洁注射器、消毒不严格的内窥镜以及不卫生的修牙、补牙等。
5、血液传播。如输入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等。
所以如果要判断携带者是否有传染性得去检查肝功能及DNA,还有B超,看是否正常,如果异常那么传染的几率是大的。但如果乙肝病毒携带者同时有乙肝病毒或丁肝病毒在肝内活跃复制,有大量病毒颗粒不时向血液或体液中释放,那么这个人的血液、唾液,精液、乳汁、宫颈分泌物、尿液都可能带有传染性。
乙肝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恶心、腹胀和肝区疼痛等症状;肝大、质地为中等硬度,有轻压痛;病情严重者可伴随有慢性肝病面容(面色黝黑晦暗)、蜘蛛痣、肝掌(手掌大、小鱼际明显充血)、脾大、肝功能可异常或持续异常。
发现以下症状要警惕乙肝
1、看大小便:孩子经常腹泻,大便不成形,颜色变浅,变得像白陶土一样;或者小便呈深黄色,看上去像浓茶水一样,有时尿液沾在衣服上,会留有黄色的痕迹等,这些都是黄疸型肝炎的早期症状。
2、看上腹部是否疼痛:孩子患有肝炎,肝脏发生肿大时,会表现出右上腹有隐痛或连续性胀痛感,疼痛感在夜间尤为严重。个别肝炎患儿会表现为脾脏肿大,并伴有脾区疼痛,常用手自觉不自觉地按抚上腹部。发现孩子有捂肚子的动作,细心的妈妈就要详细问问孩子“哪里疼”,还要亲自动手摸摸,确定疼痛的部位。
3、看面色:主要是观察孩子的面部是否发黄,特别是巩膜和结膜(白眼球)是否发黄,接着就要看是否有周身皮肤发黄等,一旦发现黄疸体征,就应及时带孩子去做相关的检查。
4、看食欲:观察孩子的食欲是否正常。需要和过去进行比较,看他最近吃饭香不香,饭量是否下降了,如果一见到肉或闻到油腻味就呕吐,那就要特别当心了。
1、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垂直传播,另外一方面就是水平传播。主要是在围生期和出生后的密切生活接触水平传播。
2、医源性传染:在医院的检查治疗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被乙型肝炎病毒(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感染的,这个叫医源性传播,包括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
3、输血传播:输入被HBV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
4、破损的皮肤黏膜:包括一起生活当中只要皮肤黏膜有受到损害,那就有可能被感染。
5、性传播:乙肝患者可以通过性传染,性传播也是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另外接吻也能传播,如果口唇黏膜破损了也有这种可能性。在家庭中,夫妻间如有一人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另一方一定要接种乙肝疫苗,获得抗体;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好各项预防措施。
6、父婴传播:乙肝的父婴传播主要是孩子出生后,由于孩子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缺乏,通过生活中的密切接触,感染乙肝病毒,这种感染方式,我们称之为水平传播。这种生活密切接触的感染主要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免疫系统不健全的孩子中,因此,更应该引起注意。
1.治疗原则
慢性乙肝的治疗:三分药治,七分调理;需有战胜病魔的信心及意志,精神愉快,生活规律,合理饮食,不宜过度营养引起肥胖;除黄疸或转氨酶显著升高需要卧床休息外,应适量活动,动静结合。
2.用药原则
(1)用药不宜过多过杂 很多药物经过肝脏解毒,用药过多过杂增加肝脏负担,对肝病不利。
(2)根据慢性乙肝病人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用药 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明显的病人用抗病毒药物;有免疫功能紊乱的用调整免疫功能的药物;有肝细胞损伤的用保护肝细胞的药物;有肝脏微循环障碍的用活跃微循环的药物。中医在我国历史悠久,其精髓在于辩证论治。通过辩证论治,可改善慢性乙肝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他们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促进免疫系统清除病毒,促进疾病恢复。
(3)用药过程中注意休息、营养 休息和营养是肝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在保证休息、营养的基础上才可能发挥药物作用。
温馨提示: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B,简称乙肝)系由乙肝病毒(HBV)引起,以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大及肝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病例有发热和黄疸;少数病例病程迁延转为慢性,或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重者病情进展迅猛可发展为重型肝炎;另一些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乙肝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因其可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