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7 22:43 来源:网友分享
应采用综合措施,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除保暖、供氧等外,应积极控制感染,针对不同病原予以抗生素治疗,适当限制液量,纠正酸中毒,对症处理,防治并发症。
1.一般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清除吸入物,吸净口咽、鼻部分泌物,定期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排出。
加强护理和监护,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适宜的稳定的温度和湿度。
2.抗生素
新生儿出生后一旦发现呼吸增快即开始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肺炎以早期静脉给予抗生素为宜,原则上根据病原菌选用抗生素:
(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用第一代头孢菌素、耐酶青霉素或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
(2)B族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可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和青霉素治疗3天,再改用大剂量青霉素,疗程10~14天。
(3)革兰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重症或对一般抗生素耐药者,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肠道杆菌肺炎可用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和氨苄西林
(4)李斯特菌肺炎:可选用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
(5)衣原体肺炎:首选红霉素,剂量为每天50mg/kg,共 2~3周。
(6)厌氧菌感染:首选甲硝唑(灭滴灵)静脉滴注。
(7)病毒性肺炎:可用利巴韦林或干扰素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用利巴韦林(病毒唑)雾化吸入3~7天。单纯疱疹病毒可用阿糖腺苷或阿昔洛韦(无环鸟苷)静脉滴注。
3.供氧
重症并发呼吸衰竭者,可用持续正压呼吸或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
对于低氧血症,可因情况进行供氧,维持血氧在6.65~10.7kPa(50~80mmHg),不超过16.0kPa(120mmHg)。
新生儿肺炎是发生在产前、产时或产后,由细菌、病毒或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根据病因、病史可分为3种类型。
1.产前感染 是病原体通过血行侵袭胎儿,可有孕妇妊娠晚期感染或胎膜早破史。
2.产时感染 是通过羊水感染所致,可有产程延长、胎儿吸入污染的羊水、产道分泌物或断脐不洁史。
3.产后感染 是通过呼吸道途径或医源性传播所致,多因密切接触者有呼吸道感染,或患儿有其他部位感染或接受过侵入性医疗操作引起。
本症更容易发生在未成熟儿,死于新生儿肺炎的病例中几乎一半为未成熟儿。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患儿只出现吃奶减少或拒乳,哭闹不安或体温不升,随后出现呼吸急促、口吐泡沫、口周发青等较为典型症状,此时应立即送医院住院治疗。此病虽发病率高,但如果及时到医院就诊,经过合理治疗、护理,治愈率较高,预后良好。
新生儿肺炎的典型症状如下:
1、呼吸快:正常新生儿呼吸频率每分钟40次左右,新生儿肺炎患儿呼吸可增加到每分钟60次以上。有时出现的就是“感冒”症状,如鼻塞、呛奶。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的呼吸很快(大于45次/分,正常情况下是40~44次/分),甚至可能伴有三凹征(吸气时胸骨上窝、肋间隙和剑突下凹陷叫三凹征)等呼吸困难的表现。
2、青紫:肺炎患儿可以出现口周青紫,重症患儿口唇、指(趾)甲床、头面部和全身都可以现青紫,青紫是缺氧的表现。
3、咳嗽:新生儿患羊水吸入性肺、胎粪吸入性肺炎和宫内感染性肺炎时往往没有鼻塞、流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而出生后感染性肺炎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呼吸道症状相对多一些,可表现为吃奶时的呛咳,单声咳以及短暂的咳嗽。
4、口吐白沫:口吐白沫是新生儿肺炎的特征之一,白沫主要来源于气管内分泌物。
5、发热:大部分新生儿肺炎不发热,即使发热体温也多为低热,持续时间多为2-3天,很少超过一周,重症患儿有时不但不发热,仅表现为体温不升。
6、其他症状:有吃奶欠佳,精神弱,有的患儿还出现腹泻、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预防新生儿肺炎的复发的措施如下:
1.避免接触传染源
患者出院回家后,应尽量谢绝客人,尤其是患有呼吸道感染者,要避免进入宝宝房内;产妇如患有呼吸道感染,必须戴口罩接近孩子。家庭成员是引起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主要原因。密切接触新生儿的家庭成员如果呼吸道带菌或感染,就会通过空气或接触将病菌传给新生儿。因此感冒的成人要尽量避免接触新生儿,如果母亲感冒,应戴着口罩照顾宝宝和喂奶。
2.改善患者的个人和环境卫生。
室内空气要新鲜,适当通风换气,开窗时要注意关门,避免对流风,避免患者受凉。室温最好维持在18~22℃;保持适当湿度,冬天可使用加湿器或在暖气上放水槽、湿布等。室内空气太干燥,影响痰液排出,增加呼吸更为困难。,冬天洗澡时室温应升到26℃~28℃,水温38℃~40℃,以大人胳膊肘试水温为宜,洗完后用预先准备好的干燥的大毛巾毯包起来轻轻擦干。
3.多晒太阳,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及时增减衣服。
温馨提示:
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季节交换时避免受凉。避免过度疲劳,感冒流行时少去公共场所。尽早防治上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