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明原因发烧 宝宝不明原因发烧的处理方法

2017-09-11 07:07 来源:网友分享

一、对于不明原因发热时需考虑的两大因素

  对于不明原因发热时考虑感染因素要注意

  EB病毒感染:是儿童常见的致病原,人的口腔中带有EB病毒,可通过亲吻传播,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接吻病’。EB病毒属疱疹病毒属,有嗜淋巴细胞性,感染合会引起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活化,引起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衣壳抗原IgM提示诊断。相关疾病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噬血细胞综合症等。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传染病,近年有增多趋势。由于小儿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变化多样、发病部位隐蔽,常常给诊断增加困难。当身体免疫力降低的情况下常常是结核病发生的诱因,比如患麻疹、百日咳等疾病时。

  而非感染性原因要注意:

  全身型的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也叫幼年still病。特点是与发热相伴的皮疹,呈短暂性、非固定性的红斑样皮疹,大小约2-5mm,热退消失、发热再现,分散分布。可以有全身淋巴结的肿大和肝脾的肿大。可有浆膜炎表现。代表炎性反应的白细胸、血沉及CRP明显升高。

  风湿热:是由于链球菌感染后的体内的免疫反应引起的,一半以上出现在链球菌感染后2周左右,诊断仍使用Jones标准,心脏炎、关节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舞蹈症等为诊断主要表现。要有链球菌感染的证据支持,比如近期曾诊断猩红热、咽拭子培养结果为溶血性链球菌、抗O明显升高等。

  我们提到的只是对于不明原因发热的小儿较为常见的原因,还有很多原因会引起小儿不明原因发热,如少见的原虫感染、肿瘤、外胚层的发育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等等,在分析病情时也要考虑。

二、在没有确诊病因情况下家长该如何处理

  由于儿童特殊的地位,以及疾病的特点,针对儿童不明原因发热,我们建议应尽早进行病因诊断,因此建议家长当患儿存在不明原因发热的情况下,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寻找病因,对症治疗。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需要使用抗生素,比如:病毒感染并不需要应用抗生素。因此应在有指征的情况下遵从医师嘱托合理选择抗菌素。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下降, 长期使用易导致药物热、混合感染等,干扰疾病的诊断。而对于高度怀疑感染的病例及重症病例为避免延误病情,仍建议在进行了有效的病原学检查后经验性的应用抗生素,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病原学检查回报后进行适当的调整。

  因导致患儿不明原因发热及长期发热的病因常常较为复杂,而在初期诊断时可建议家长进行初步的筛查,如可进行简单的血常规、CRP、尿常规、便常规以及血生化等,可初步排查常见的疾病及行可能疾病的判断。而在未能确诊断的情况下仍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系统的检查,这其中包括各种病原学、血液标本及影像学检查等等。

三、针对小儿不明发热相应的治疗原则

  各种病毒感染,特别是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疱疹病毒6型以及人疱疹病毒7型(均全称)等病染引起儿童长期发热较为多见的原因。在各种细菌感染中,容易导致长期发热而不易诊断的病原中,常见的是结核杆菌以及其它毒力较弱和较为少见的病原菌。在其它病原体感染中,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也可引起长期发热。均应在诊断明确后给予相应的治疗。同时注意并发症的处理。单纯的支原体感染引起长期发热的并不多见,其往往伴随着混合感染以及由于感染后导致的免疫相关性疾病。如:血管炎(川崎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等。

  儿童中,虽以感染性疾病最为多见,但仍有很多非感染性疾病亦可表现为长期的发热,并与其不易鉴别。这类疾病中,容易与感染性疾病混淆的是结缔组织病。如: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动脉炎,川崎病等等。此外,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淋巴瘤导致患儿长期发热的比例并不在少数。往往风湿免疫性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需要应用激素治疗,但在未明确诊断前合理的使用激素往往会导致事倍功半的结果,影响诊断。因此激素建议慎用。其它非感染性疾病中,如:由于环境因素及自身原因导致的暑热症,可能与遗传及免疫缺陷有关的周期性发热,与机体高代谢有关的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在治疗过程中药物因素导致的药物热,以及由于当今社会压力的增加,儿童负担的加重,家庭环境的变化所导致的心因性的发热都是导致患儿长期发热的原因。也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

四、孩子长时间不明原因发烧警惕是这些疾病

  感染性疾病

  引起小儿发烧最常见的就是感染了,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均可引起感染性发热;累及的部位也是可以多个方面,如肺部感染、胆道系统感染、泌尿系感染、心内膜炎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提供诊断线索,如细菌感染时,患儿可出现长期发热伴畏寒及寒颤,还有一些患儿可出现出血点、斑疹、丘疹或荨麻疹等皮疹,实验室检查可见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血、骨髓培养等病原学检查或聚合酶链反应(PCR)可帮助找出病原菌;再如,小儿病毒感染时以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为多见,EB病毒感染时,患儿可出现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还有一些病例可出现肝脾大、多样性皮疹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外周白细胞增多和变异淋巴细胞增多的血象改变、检测EB-IgM、血嗜异凝集试验有诊断价值。另外,还需要特别提醒注意的是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这也是引起小儿长时间发热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尤其是那些有家庭病史的患儿,如果长期低热、轻咳、盗汗、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更是需警惕,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可帮助诊断。

  肿瘤性疾病

  肿瘤性疾病也是引起小儿长期不明原因发热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中以血液系统肿瘤为多数,淋巴瘤所占的比例最高,此外,也还有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等。一般来说,大部分实质性肿瘤可以在就诊后通过CT、MRI等影像技术检查出来,而血液淋巴系统的肿瘤则比较隐匿,但它进展快,甚至可威胁到患儿生命,所以需引起高度重视。一般来说,对于那些长期发热伴贫血、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经常规治疗无效的患儿,应高度警惕,及时行骨穿,淋巴结活检及胸腹部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还需要多次重复检查,以尽早作出诊断。

  结缔组织病

  相对来说,结缔组织病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往往不能在早期就被诊断出来,一般来说,对于热程较长者,也应考虑结缔组织病的可能。小儿结缔组织病中,最常见的是川崎病。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疾病,主要好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热是该病最常见、也是最早出现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孩子还可陆续出现有各种形态的皮疹,双眼结膜充血,唇及口腔黏膜充血、皲裂,手足红斑、手指足趾末端硬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和颈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依靠上述的临床表现,再结合血沉、血小板计数、心脏彩超及治疗反应可确诊。川崎病是一种自限性的血管炎,如果患儿能够在发病一周内就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的话,大部分还是可以痊愈而不留有后遗症,但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则可使心血管病变的发率大大增加,再严重一点的甚至还可使冠状动脉瘤破裂而引起猝死,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患儿的发热时间及降低冠状动脉病变是非常重要的。

  其他疾病

  还有一些孩子他们也可能会因治疗而使用某种药物而出现了持续发热的情况,也应考虑药物热的可能,因药物而导致的持续性发热,通常在停药后可逐渐恢复正常体温。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新生儿向日葵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