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3 22:04 来源:网友分享
视网膜发生部分脱离时,患者在脱离对侧的视野中出现云雾状阴影。如果发生黄斑区脱离时突出,中心视力大为下降。眼球运动时出现闪光是视网膜脱离前兆常见症状。另外,由于玻璃体混浊,视野内有黑影飘动也是视网膜脱落的前兆。
视力下降也是视网膜脱落前兆症状表现之一,但其视力减退的程度取决于脱离的部位范围、玻璃体混浊程度和变性等因素。
如果视网膜全脱离,视力减至光感或完全丧失。在视力减退前也常有视物变形,眼球运动时有物象震颤的感觉。
由于眼内液更多地通过指导色素上皮进入脉络膜,致使眼压偏低脱离,范围广和时间愈久眼压愈低,偶也有眼压偏高的病例脱离,较久的视网膜后面可见白色沉着小点,当视网膜复位视网膜下液吸收眼压可恢复。
以上就是视网膜脱落前兆的症状表现。视网膜脱落越早治疗越好,因此,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免耽误治疗最佳时期。
(1)格子样变性:格子样变性与视网膜脱离关系最为密切。由此产生网膜裂孔者占孔源性脱离眼的40%,约7%的正常眼存在格子样变性。多见于颞侧或颞上象限的赤道部与锯齿缘间,呈梭形或条状,长轴与锯齿缘平行,病灶内视网膜变薄,有许多白色线条,交错排列成网格状。这些线条实际上是已经闭塞或带有白鞘的末梢血管。病灶内有时可见色素团,来源于视网膜色素上皮。
(2)囊样变性:好发于黄斑部及颞下锯齿缘附近。边缘清楚,呈圆形或类圆形,暗红色。周边部病灶呈网状,为成簇而略显高起的小红点。黄斑囊样变性呈蜂窝状。
(3)霜样变性:大多发生于赤道部和锯齿缘附近,网膜表面可见到一些有细小白色或黄色颗粒覆盖的区域,厚薄不均,如同覆盖了一片白霜。此类变性可单独出现,也可和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同时出现。在赤道部融合成带状的称蜗牛迹样变性。
(4)铺路石样变性:好发于下方周边网膜。表现为有色素边缘的、淡黄色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楚的多发性萎缩病灶,大大小小病灶列成一片呈铺路石样。病灶中央部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露出脉络膜大血管或白色巩膜。
(5)视网膜加压发白与不加压发白:将巩膜压陷后,眼底的隆起部变为不透明的灰白色,称为加压发白。病情进一步发展时,不加压也呈灰白色,称为不加压发白,其后缘有时形成一清晰的嵴,多见于上方周边网膜,被认为是玻璃体牵引的一个指征。
(6)干性视网膜纵向皱襞:皱襞自锯齿缘的齿缘间向赤道部方向伸展,是过度生长视网膜组织的折叠,皱襞后端受玻璃体牵引易发生裂孔。
手术治疗:根据脱落的时间、范围、位置、是否涉及黄斑及是否存在其他眼部并发情况等,治疗视网膜脱落的手术可以分为玻璃体切割手术和非玻璃体切割的视网膜脱落手术。
1. 非玻璃体切割手术:非玻璃体切割手术操作方法主要有:眼内注射空气填充术,视网膜冷冻手术,巩膜扣压术以及结合多种方法的联合手术。位于上方而且玻璃体健康的视网膜脱落可以先尝试气泡注射手术;而若视网膜下方积存液体较多,则需要通过穿刺将视网膜下方的液体放出,同时利用外加的顶压力量(扣带或者硅胶垫)将神经上皮层和色素层重新贴合,同时可以结合冷冻的方法,通过产生疤痕反应,加强视网膜的贴合。
2. 玻璃体切割手术:若视网膜的撕裂位置在眼睛较后方,外部仪器很难到达,而且如果病人玻璃体不健康,存在纤维膜牵拉或较严重出血等情况等,需要进入眼内进行操作,此时就需要考虑玻璃体切割手术。微创玻璃体手术使用显微套管针直接穿刺进入眼内,建立起手术所需要的通道,玻璃体切除术直接进在眼内进行,效果直接准确,目前已经逐渐成为国际主流。
1.高度近视眼病人应避免剧烈运动及避免重体力劳动,不要过度用眼。
2.避免眼部外伤及头颅震荡。
3.眼前如出现闪光与火花,或某方位有幕状黑影挡住,应立即上医院请眼科医生检查。
4.如眼底检查仅发现单纯视网膜裂孔而无视网膜脱离时,可采用激光封闭裂孔。
5.视网膜脱离轻者,注意卧位,多吃水果、蔬菜,清淡饮食,不嚼硬东西,保持大便通畅,视网膜脱离有的可复位。
6.视网膜脱离重者,必须手术治疗,目的在于设法封闭视网膜裂孔和解除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使脱离的视网膜恢复原位。
近视患者发生视网膜穿孔或者脱落的风险较一般人高,但患有近视并不等于要在生活中处处制肘,重要的是定期到眼科医生处检查,适当评估自身情况,及早发现问题,及早治疗,就能“趋吉避凶”,避免视力受到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