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6 07:23 来源:网友分享
(一)原发性眼睑痉挛:是由于眼轮匝肌痉挛性收缩引起的眼睑不随意闭合,常为双侧病变,呈进行性进展。
为女性,多在60岁以上发病。其病因不明。痉挛的频率和时间不等,轻者眼轮匝肌阵发性、频繁的小抽搐,不影响睁眼;重症者抽搐明显,以致睁眼困难、影响视物,引起功能性失明。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在3-5年内稳定。1/3的患者有相关的运动异常,如:Meige综合征、原发性震颤或帕金森病。诊断时应除外角结膜炎、倒睫和睑缘炎引起的继发性眼睑痉挛。
对本病的药物物理治疗包括:氯硝安定、安坦等,针灸、经皮的面神经热解术等,但均收效甚微。手术治疗包括:眼轮匝肌、眉肌的肌肉切除术联合眉成形术及上睑提肌加固术、面神经选择性抽出术联合肌肉剥离术,但这些方法效果不理想,前者副作用有:前额麻木、眼睑水肿、后者可有严重的面神经麻痹并发症,表现为眉下垂、兔眼、角膜暴露、睑外翻。50%的患者术后复发。
(二)半侧面肌痉挛:是累及单侧的病变,面肌周期性的强直性收缩。痉挛通常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扩展到面积的其他部分,无论睡眠或清醒时均可发作。常起自中年,女性多见。可伴有单侧面肌无力。病因常为第七脑神经根在小脑桥脑角被血管结构或肿瘤压迫。血管病变占90%,小于1%的病例是由于后颅凹肿瘤。药物治疗包括卡马西平、安定、苯妥英钠等,以及生物反馈法,手术治疗包括肌肉切除术。选择性面神经切除术。但可产生听力丧失、中耳炎、脑脊液漏等并发症。
正常的瞬目过程是闭睑肌(环形眼轮匝肌、皱眉肌和降眉肌)和开睑肌(提上睑肌和额肌)协同作用的结果。而睑痉挛就是由于闭睑和开睑的协同功能失调所致。过去,许多医生都认为,睑痉挛是可能由精神因素引起的。他们通过观察发现,长期的精神压力可以触发和加重睑痉挛,并伴有精神性疾病的出现。同时,睑痉挛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又可增加病人的精神焦虑和压力。结果有些病人偶然很相信精神和行为方面的治疗。一些病人的心理状态、痉挛发作时古怪的自然现象及它的变化过程往往被曲解成睑痉挛的精神性病因。
通过血管影像,可以解释两种临床现象:
1.虽然这些动脉的变异都是先天性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程度的加重,硬化的血管可以逐渐加重对面神经的压迫,这就是为什么此病的一般发病年龄都为中、老年患者。
2.从面神经中纤维的分布来看,支配眼轮匝肌的颞支位于面神经中的上方,支配口轮匝肌的颊支位于面神经中的下方。而血管的压迫方向是自上往下。即颞支先行受压,颊支后受压。这与临床现象—肌肉的抽搐一般是由眼轮匝肌逐渐扩散到口轮匝肌相吻合。
结论:特发性睑痉挛的病因可能与脑干部位的血管异常,并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处有密切的关系。
1.原发性眼睑痉挛
由于眼轮匝肌痉挛性收缩引起的眼睑不随意的闭合。常为双侧病变,呈进行性进展。 2/3为女性,多在 60岁以上发病。其病因未明。偶见有脑干病变者。痉挛的频率和时间不等,严重者可引起病人功能性的失明。大多数病人的症状在3~5年内稳定。1/3的病人有相关的运动异常,如:Meige综合征、原发性震颤或帕金森病。诊断时应除外:角、结膜炎,倒睫和睑缘炎引起的继发性眼睑痉挛。
Meige综合征为双侧的口、面、颈的张力障碍性疾患,患者除眼睑痉挛外,还有眉,下面部如口唇、下颌、颈部、软聘的运动障碍。这种病人常有吸嘴、咀嚼、开颌、构音障碍和发音障碍等症状。有人认为良性原发性眼睑痉挛是一种小块发作的Meige综合征。
2.眼病性睑痉挛
系正常保护反射的过激。见于倒睫、结膜炎(瘟疫性)、角膜炎、眼外伤、电光性眼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等。视网膜受强光刺激亦为短暂睑痉挛的原因。
3.脑炎后睑痉挛
亦常系双侧性,可十分严重。虽也是一种非意志性睑痉挛,但可由于意志性闭眼引起。病理变化主要在黑质,支配眼轮匝肌的神经核无异常,提示睑痉挛是锥体外系统对闭眼运动施加异常影响的结果。
4.反射性睑痉挛
由Fisher提出,故称为Fisher征。主要见于近期的严重偏瘫病人。睑痉挛通常见于非瘫痪侧,表现为分开眼睑的动作激发睑痉挛,分开的力量越大,痉挛愈剧,显然是一种原始反射,系皮质脑干束损害的释放现象。
注射时使用5号长针在距睑缘2~3mm处作皮下或肌肉注射。上睑的一半剂量注射在内1/3,另一半在外1/3。中1/3不注射,以免影响提上睑肌。下睑的剂量可注射在外毗外侧5mm。剂量范围是:5~25u/每睑,5~75u/每眼。
另一常用的方法是在上、下睑的内外部的眼轮匝肌各注射2.5~4u。通常每睑需4~6个位点。一些人在眉弓部另注射2~3个位点。每个注射位点注射2.5~10u。
注射法三,注射位点是在上、下睑的内外部的眼轮匝肌各1个位点,外毗外5mm1个位点,眉弓内、外部各1个位点。每个注射位点注射2.5~10u。
注射法四,注射位点是在上、下睑的内部的眼轮匝肌各1个位点,下睑的中、外1/3部的眼轮匝肌各1个位点、外毗外5mm1个位点,眉弓内、外部各1个位点。每个注射位点注射2.5~10u。
对半侧面肌痉挛的病人除眼睑位点外,在下面部、唇侧和颞侧面肌痉挛部位选定相应的注射位点。每个注射位点注射2.5~10u。
效果评价
睑痉挛的有效率一般为75%~100%,注射后最大作用在数天内出现,注射后l~5天痉挛症状减轻或消失,痉挛缓解持续5~100周。
痉挛缓解间期是与肉每杆菌毒素的剂量相关的。Scott建议当痉挛缓解期短于3个月时可加大注射剂量一倍。然而较大的剂量可大大增加副作用,所得到的仅仅稍增加痉挛缓解间期,因此 Dutton不赞成增加毒素的剂量。
重复注射后的痉挛缓解间期不变或延长。延长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初次注射的剂量较少或由于多次注射引起肌肉的萎缩造成。是否曾经手术对肉毒杆菌毒素的效果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