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2 17:03 来源:网友分享
简单说,弱视就是视觉功能发育受阻的症状表现,就好像当孩子的头上给压了个重重的大杠铃后,杠铃的重量大于孩子能承受的重量:
(1)首先,大杠铃的重量抑制了孩子正常的视觉功能发育,导致矫正视力低下;
(2)其次,视觉功能发育受抑制,又同时导致眼球运动、屈光系统等外周系统出现异常,从而形成斜视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弱视。
对于弱视形成,”中枢发生学说“是广泛被支持的主要学说。Wiesel、Hubel等人通过视觉诱发电位观察弱视猫模型的研究显示,弱视病变位置位于大脑视中枢。大脑视中枢的损伤抑制了正常的视觉功能发育,从而导致了弱视的形成。由于这一研究结果得到了业内的普遍支持,二人因此获得了198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
由于弱视病发机制和大脑功能存在紧密联系,使得绝大多数家长,甚至包括很多眼科医生在内,认为弱视只是一种眼疾。但事实上,多项视觉电生理研究证实,弱视的本质是一种大脑视觉功能损伤性疾病。
我们知道,视觉系统主要分为两部分。
(1)视器官、视通路等外周系统,负责从外界获取视觉信息;
(2)大脑枕叶皮层等视觉中枢系统,负责处理视觉信息。
Wiesel,Hubel等人的研究证实,弱视病变位置位于大脑视中枢。这一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大脑视觉功能低下,导致弱视患儿的大脑视中枢无法及时处理大量输入的视觉信息,导致视觉信息传导迟滞,并在临床上表现为明显地视觉影像模糊,无法准确地判断物体的方位和远近,从而形成了弱视。
弱视中的这个”弱”字就是一种对视觉功能低下的形象描述。这也意味着,弱视的危害要远远大于常见的近视。
(1)近视眼的视力问题来自于屈光系统异常,但视觉功能正常。近视患者可以通过验光矫正到正常视力,不影响其参与对视力有要求的工作。
(2)由于弱视的病变位置和大脑视中枢损伤有关,导致视觉功能低下。弱视患儿的视力无法通过验光矫正到正常值。长大后,弱视患者无法从事对视力有要求的职业,例如:工程设计、外科手术、机械加工、美工绘画等专业。
另外,弱视造成的行动不便、眼球运动异常或者斜视等还会给儿童造成自卑、自闭等心理,严重影响儿童正常的心理健康,家长对此不可轻视。
弱视患者即使佩戴了合适度数的眼镜,弱视眼的视力依然比另一只眼差,(但比在没有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前清楚了很多),这正是弱视眼的定义和特徵。不过这只是暂时性的,一般需要佩戴了合适度数的眼镜6个月或以上的时间,弱视眼的视力才会有改善。
早发现、早治疗可以获得好的结果,但常因发现太晚而影响疗效。
一、遮盖疗法
常规遮盖及交替遮盖并可做一些精细工作,如穿珠子、穿针、刻剪纸和描画等。本方法主要用于中心注视性弱视,对旁中心注视性弱视也有良好的效果;
二、视刺激器疗法(CAM疗法)
视刺激器是一种新型弱视治疗仪,中心注视性弱视疗效好,旁中心注视弱视疗效差。
三、红色滤光胶片疗法
四、后像疗法
本疗法只适用于旁中心注视性弱视;
五、三棱镜疗法:
本法只适用于旁中心注视弱视眼。
六、压抑疗法:
①抑制健眼看近;
②抑制健眼看远;
③抑制健眼看近及看远;
④交替抑制。
1、学龄前体检
幼儿园要对孩子视力每年进行一次普查筛选,家长也可自购一张标准视力表,挂在光线充足的墙上,在5米远让孩子识别。检查时一定要分别遮眼检查,不可双眼同时看,防止单眼弱视被漏检,反复认真检查几次,若单眼视力多次检查均低于0.8,则需带孩子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眼科专家建议,孩子视力检查最好不晚于4岁。
斜视和弱视可以互相影响,斜视可导致弱视,弱视又可形成斜视。它们共同特点是年龄越小,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很多眼科专家通过研究和临床实践认为:斜视和弱视治疗的关键在于一个“早”字。3~6岁治疗效果最好,7~12岁较差,13~16岁更差,成人则无法治愈了。
弱视形成的原因很多,有先天性弱视;有在婴幼儿时期由于某种原因,如多病、头部外伤或因某种原因长期包扎眼睛引起的弱视,但大多数是由斜视、远视、近视、散光引起的弱视。
眼的视力下降是不知不觉的,而且常是一只眼视力正常,另一只不正常,因孩子小,不会告诉父母。为此,3~14岁的儿童要定期检查视力,即每年一次,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2、孩子看东西的习惯
弱视孩子往往有除了视力低下以外的其他表现,如斜视、视物歪头、眯眼或贴得很近等等。一旦发现孩子有斜视的现象,应尽早到医院眼科检查、确诊,因为约有1/2的斜视孩子有弱视。上述其他异常现象也要引起重视和注意,要到医院眼科检查是否由眼部疾患引起。
另外,对于不能识别视力表的幼儿,家长可作遮盖试验大致了解孩子双眼视力情况。操作的方法是:遮盖孩子的一只眼睛,让孩子单眼视物,若很安静这提示基本上没有问题,如果遮盖眼睛后孩子哭闹不安或撕抓遮盖物,那就提示孩子眼睛视力有问题,请尽早到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