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2 18:38 来源:网友分享
新型丙肝药物的广泛使用或许不仅会导致血源性疾病病例的减少,还会降低相关肝癌发生率的上升;但这些所谓的直接作用的抗病毒药物并没有在澳大利亚和海外国家广泛使用,因此我们(笔者)需要通过研究来观察是否这种药物使用的增加和肝癌新发病例的降低直接相关,当然这也是研究人员研究的一个重点。
肝癌发生率持续上升
在全球范围内,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是男性人群中第五大常见的癌症,同时其还是女性人群中第九大常见的癌症,2012年全球就有74.6万人死于肝癌。
平均而言,患者一旦被诊断出肝癌其仅能生存一年,部分原因是患者被诊断为肝癌时癌症已经进展成了恶性阶段,且可用疗法并不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在澳大利亚每年大约有1500人被诊断为肝细胞癌(一种最常见原发性肝癌),而且每年死亡患者的数量都相似,在过去20年里,肝癌患者死亡的数量翻了一番。
引发原发性肝癌新发病例数量增加以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感染了丙肝病毒;随着时间延续,丙肝病毒感染会诱发肝纤维化,随后肝脏中疤痕组织会替换掉正常健康的组织,这种损伤会使得机体肝脏趋向于癌变。
开始使用老药物
直到最近,研究人员发现慢性丙肝人群人口老龄化的增加,但却很少有人选择治疗,在2000年代初期至2010年代中期,研究人员对23万澳大利亚慢性丙肝人群进行评估,发现仅有1%至2%的人群每年在利用干扰素疗法进行治疗。
这种注射药物疗法模拟了机体中能够自然产生蛋白质来帮助抵御感染,但进行治疗的人群中仅有少数会反应疗法并不总是有效,同时疗法还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比如疲惫和抑郁等,同时患者还需要进行为期24周至48周的疗法。但慢性丙肝病毒感染的自然历史以及人口老龄化就意味着目前丙肝的治疗并没有明显的改善,而且未来前景似乎也很渺茫,研究人员或会在下一个十年里看到澳大利亚肝脏疾病所带来的巨大负担。
直接作用性抗病毒药物或许会带来希望
幸运的是,直接作用性抗病毒药物以及无需干扰素的口服疗法或许能够给研究人员治疗丙肝带来革命性的进展;这些药物能够通过阻断丙肝病毒特殊蛋白或酶类的活性来发挥作用,而这些关键蛋白或酶类对于丙肝病毒的复制以及感染肝脏细胞非常必要。在这些药物的帮助下,丙肝疗法所产生的副作用被降到最低,而且疗程较短(8-24周),摄入药物的患者中有95%的个体都能够有效清除病毒。
尽管直接作用性的抗病毒药物从2014年才开始被使用,但从2016年3月份开始,这种药物才被列入到澳大利亚药物福利计划中用于治疗成年丙肝患者,从业医生以及专科医生也能够开具处方。2016年3月至12月期间,有超过3万名澳大利亚患者都开始了疗法,相当于13%的慢性丙肝患者,同时治疗人数也远超于过去10年的患者治疗人数。
更重要的是,和丙肝相关的肝硬化患者中大约60%的个体都已经接受了这种直接作用性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这或许就为澳大利亚有效应对肝癌所带来的的疾病负担提供了一定的机遇和希望。
洞察趋势
对于肝癌新发病例及其死亡患者进行动态的趋势监督对于评估我们距离终结丙肝相关的肝癌的时间非常关键,尤其是终结丙肝相关的特殊肝细胞癌。如果治疗丙肝患者能够有效减少个体患肝癌的风险,并且延长患者的生存率,那么其或许就能够改变全球人口的癌症预防、疗法政策及实践性策略。
同时研究人员也希望后期能够通过更为深入的研究开发出治疗丙肝患者更多的新型疗法,相关的研究发现或许能够增加研究人员对丙肝以及更严重肝脏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和探索,同时研究者还指出,增加筛查或许能够尽早发现丙肝相关的肝癌患者,同时使得更多肝癌患者得以及时治疗。
1.继发性肝癌:肝脏为转移性癌肿的好发器官,临床上较为常见。然继发性肝癌症状较轻,发展较慢,除肝脏癌变的症状之外,有原发癌灶的相应症状。其次,继发性肝癌多数呈结节型而很少有巨块型。甲胎蛋白试验在原发性肝癌大部分为阳性,而在继发性肝癌几乎皆为阴性。
2.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常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故肝癌与肝硬化的鉴别常有困难。鉴别的方法,在于详细的临床观察并配合一定的实验室检查。
3.肝脓肿:除较少的细菌性肝脓肿外,多为阿米巴性肝脓肿,其临床表现及某些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原发性肝癌非常相似。以超声波检查或肝穿刺以资鉴别。
4.其他肝脏良性肿瘤,血管瘤,肝包囊虫病,胆囊癌,胰腺癌等,有时也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相混淆,应注意鉴别。
温馨提示:
肝癌的病人要注重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端正心态,正确客观对待。注意饮食,给予易消化、要给低脂肪的食物,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