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11:39 来源:网友分享
肠虫清驱肠虫药,药理作用,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吸收,致使虫体因能量耗竭而逐渐死亡。
肠虫清是高效广谱驱虫新药,适用于驱除蛔虫、蛲虫、勾虫、鞭虫,虫卵阴转率分别为100%、96.4%、98.9%、70%。本品尚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囊虫病、如脑型(皮肌型),显效率为80%以上,用于治疗旋毛虫病,总有效率达100%,疗效优于甲苯咪唑。
用量用法 成人:驱勾虫第1次服400mg,10日后重复给药1次。驱蛔虫、蛲虫、鞭虫,以400mg顿服。其他寄生虫如粪类圆线虫等,每日服400mg,连服6日。必要时重复给药1次。 12岁以下儿童;用量减半,服法同成人或遵医嘱。 治疗囊虫病:每日每千克体重15~20mg,分2次服用。10日为1疗程。停药15~20日后,可进行第2疗程治疗。一般为2~3个疗程。必要时可重复治疗。
注意事项 1.少数病人有轻度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腹泻、口干、乏力等不良反应,无需处理可自行消失。 2.急性病、蛋白尿、化脓性或弥漫性皮炎、癫痫等病人以及孕妇,授乳妇不宜应用。 3.有严重肝、肾、心脏功能不全及活动性溃疡病者慎用。 4.少数病人服药后可能在3~10日始出现驱虫效果。 5.在治囊虫病过程中,部分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发热,荨麻疹等反应,反应程度与囊虫数量、寄生部位及机体反应有关。重度感染病人必须住院治疗,进行脑脊液及眼底检查,并密切观察,必要时可酌情给予地塞米松,20%的甘露醇。对皮肌型囊虫病无需处理。
蛔虫症十种征象及发现办法
1.不明原因的经常性肚脐周围疼痛。
2.大便不正常,有时干燥,有时腹泻。
3.脸上有指头样的圆形白色皮癣块。
4.多食,易饥,爱吃零食,虽然吃得多,却不长肉,发育不良。
5.时有气喘、发热,但又找不到其他原因。
6.皮肤上常起不明原因的“风疙瘩”。
7.眼白区有三角、圆形或半月形的蓝色斑点。
8.夜间睡眠容易惊醒,时有磨牙、流口水现象。
9.经常厌食、偏食,甚至爱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泥土、纸张、布头等。
10.舌面上有散在的圆形或边缘整齐的乳头状红色丘疹。
怎样发现有蛔虫呢?一旦染上蛔虫,虫体虽然不大,但都寄生在肚子里,很难被发现。但如果掌握上述特征以及以下四点具体方法,即可及时发现疾病。
一看 看是否贫血。脸色常显得苍白可能有贫血,特别是口唇、眼睑等处为明显。有的甚至面部浮肿,头发稀少、干燥、没有光泽,并伴有精神不振等症状。
二察常常厌食,消化不良,消瘦,严重时会影响发育和智力,有时睡觉时常磨牙(有的地方叫做挫牙)、惊恐、易醒,对此应细心观察。
三问 是否肚子痛?哪部位痛?用手按摩,看有无疙瘩。因蛔虫可产生毒素,导致肠痉挛,引起腹痛,。痛的部位多在肚脐周围。
四查 检查面部有无虫斑。舌头有无杨梅样肿物,特别是下唇内侧黏膜有无粟粒样丘疹。 如果有上述表现,就应上医院去检查大便,以便进行确诊治疗。
肠虫清在体内代谢为亚砜类或砜类后,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吸收,导致虫体糖原耗竭,或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系统,阻碍ATP的产生,使寄生虫无法存活和繁殖。临床可用于驱蛔虫、蛲虫、绦虫、鞭虫、钩虫、粪圆线虫等。
肠虫清的杀虫作用强,有完全杀死钩虫卵和鞭虫卵及部分杀死蛔虫卵的作用。除可杀死驱除寄生于动物体内的各种线虫外,对绦虫及囊尾蚴亦有明显的杀死及驱除作用。
与以往的打虫药相比,肠虫清有以下特点:
高效:彻底杀灭成虫、幼虫,还有虫卵。
安全:安全性记录良好,两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均可放心服用。
广谱:可治疗多种肠道寄生虫及其混合感染。
方便:儿童、成人一般只需服用一次,一次两片。
而且肠虫清是在体内就把蛔虫分解了,但是在服用肠虫清时应该注意,2岁以下小儿及孕妇禁用。急性病、蛋白尿、化脓性或弥漫性皮炎、癫痫等患者以及授乳妇女不宜应用。有严重肝、肾、心脏功能不全及活动性溃疡病患者慎用。
人们一般认为,驱虫药是给儿童吃的,成年人肚子里就不长肠道寄生虫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人的一生都有患肠道寄生虫的可能性。成人发病率低,只是相对而言。
成人患肠道寄生虫的概率,主要依据环境卫生状况和个人卫生习惯而异,环境卫生条件和个人卫生条件好者,患肠道寄生虫的概率就会低。在条件相同的同一地区,因成人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洗净生吃的蔬菜、瓜果等,发病率就低。
得了蛔虫病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不要搔肛门,要剪短指甲,勤用刷子洗手,饭前便后均应洗手,纠正吮手习惯。
2、衣裤勤换并用开水烫洗,最好煮沸以消灭虫卵。床单要勤换、勤晒。
3、药物 除了涂药膏外,可以服用肠虫清等药物。 蛔虫病是小儿常见的寄生虫病,孩子得了此病,往往出现胃口不佳、脐周腹痛、营养不良、贫血和生长发育缓慢等现象,有的还会萎靡不振或兴奋不安、头痛、易怒、睡眠不好和晚上磨牙,由于蛔虫有见孔就钻的习性,当孩子高热或驱蛔虫药量的不足时,蛔虫可乱窜乱钻而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蛔虫钻入胆囊胆管,可引起胆道蛔虫症和胆囊炎,钻入阑尾,则可引起蛔虫性阑尾炎,穿破肠子,引起肠穿孔、腹膜炎,扭结成团时,则可引起蛔虫性肠梗阻。
蛔虫病的防治:首先要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吃新鲜瓜果要洗净,勤剪指甲,教育孩子不吮手指,另外,在幼儿园,小学、农村生产队的每年要定期作一次集体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