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该怎样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疫苗?

2016-12-06 11:54 来源:网友分享

  根据医学界研究院的调研,高达95.20%的受访医护将“安全性”列为给孩子接种疫苗时的首要考量。

  近来,山东疫苗事件在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疫苗作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中重要的一环,影响的主要群体是婴幼儿,触及每个家庭,特别是传统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家庭的核心。

  这次事件让每一个普通中国家庭重新思考对子女疫苗接种的问题。那么,具有一定医学知识基础的医护群体在这个问题上是如何考虑的?带着这些问题,医学界研究院发起了一次小型网络调研,针对“医护如何为孩子选择疫苗”做了较详细深入的了解,问卷共收到2059份有效回执,报告结果如下:

  安全性是医护为孩子接种疫苗的首要考量

  根据我们的调研,高达95.20%的受访医护将“安全性”列为给孩子接种疫苗时的首要考量。

  过7成医护选择就近接种疫苗

  关于疫苗的接种地点,74.8%医护选择就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防疫站接种。23.8%选择去大医院,在大多数医护都为子女接种一类疫苗的前提下,社区卫生院和防疫站等公立基层卫生机构已经能满足他们对安全可靠的诉求,74.80%的受访者并不“迷信”大医院。

  近7成医护为子女选择一类疫苗

  与此同时,国家规定强制和免费接种的一类疫苗,成为了大多数医护的选择。目前,一类疫苗由国家统一分配和发放,提供此类疫苗的公立医疗机构都有一定程度的公信力。

  (我国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在国家疫苗接种规划以内,疫苗单位须上报接种计划。二类疫苗则属于公民自费、自愿的范畴,疫苗提供方必须具有相应资质,并且取得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批准。)

  我们的调研显示,针对相同的免疫项目(如骨髓灰质炎),近7成(67.10%)的医护都为子女接种一类疫苗,自愿接种二类疫苗的医护则不足3成(22.80%)。这个选择表明综合性价比、安全性等各方面因素,一类疫苗获得了更高的认可。

  医生对疫苗接种与否相对保守

  对于疫苗的接种与否,相对于普通大众,医生们的选择相对保守。

  根据2009年出版的《中国疫苗和免疫》估算,2005至2007年,全国常规免疫接种报告的完整率分别为79.8%、92.3%、92.0%,实种人数在913万至1395万之间。

  而我们的报告则显示,过半医生(51%)认为,除了强制性疫苗外,对发病率低且可以治愈的疾病,对应的疫苗可以不接种。相对而言,选择尽量给孩子接种所有常见疫苗的医护偏少,占本次受访人群的41.60%。

  工作接触儿童疫苗多的科室更加保守

  我们的调查还发现,日常工作与儿童疫苗接触相对频繁的科室,在接种与否的选择上,比其他科室的医生更加保守。如图,有60.80%的儿科医生都倾向于,可治愈、发病低的病就不接种。而内科(52.90%)和妇科(49.30%)这两个和儿童疫苗密切相关的科室,对此选项的选择率也明显高于外科及其他科室的医生。

  多数医护倾向接种联合疫苗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on,FDA)在1995年10月发表的《联合疫苗的评价要点》中,将联合疫苗定义为“能够预防多种疾病的联合制品(其中包括在注射前混合的制品和载体疫苗);或能预防由同一病原体的不同株或不同血清型引起的同一疾病的多价疫苗,这类产品可以由活的或灭活的多种微生物以及多种纯抗原联合制成。如果载体疫苗也可以预防此载体所引起的疾病,亦认为是联合疫苗“。)

  据了解,目前国内市面上,联合疫苗的价格相对单病种疫苗较贵,但仍然有58.50%的医护选择为孩子接种联合疫苗。接种次数较少,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小,和自身工作相对繁忙,可能是这些医护人员的主要考量。

  医护更偏爱进口疫

  总体上看,针对同一个免疫项目,在有国产也有进口疫苗的前提下,更多医护倾向选择进口疫苗(43.40%),选国产疫苗医护的人数稍逊,占比38.30%。

  更重视疫苗安全性的医生会更多选择进口疫苗

  我们进一步分析发现,将安全性作为选择疫苗的首要考虑的医生中,选进口疫苗的比例(44.20%)多于国产疫苗(38.30%)进口疫苗,可以推断出,进口疫苗以其安全性高而取得了医护们更多的信赖。

  而国产疫苗的优势则是覆盖面广,且价格较低,选择它的人也不在少数。以便利性和经济因素为出发点的医护,选择国产疫苗的比例分别是41.50%和44.40%,都大于进口疫苗(分别是31.70%和22.20%)。

  大城市医生青睐进口疫苗

  然而,不同地区的医护,对疫苗的来源表现出较强的倾向性。如图,多数特大型城市(53.3%)、其他直辖市和省会城市(55.5%)的医护都青睐进口疫苗。而随着地方行政级别降低,医护对国产疫苗的倾向则表现得更加明显。其中,乡镇和农村的医护,选择国产疫苗的人数超过了一半(50.9%),这可能和经济接受能力有关。

  乙肝疫苗是超七成医护为子女接种的二类疫苗

  在自愿接种的二类疫苗中,二类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率(72.20%)大大超过其他二类疫苗,麻腮风(50.80%)和水痘(49.30%)分列二、三位。可以看出,这些疫苗对应的疾病,其严重程度和流行范围都不是医护考虑的首要因素,这中间,社会关注度似乎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城市越大,选择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医生越多

  虽然总体看来,主要导致大叶性肺炎的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选择率最低,但选择此疫苗的医护群体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分化。大叶性肺炎作为一种呼吸道疾病,其通过空气传播的特质,让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的医护更加担忧。

扩展阅读:


一、预防接种的症状

  正常反应

  局部反应如轻度肿胀和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宝宝屁股上出现硬结就是吸附制剂接种后常见的现象。

  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一般发热在 38.5 ℃以下,持续 1 ~ 2 天均属正常反应。无论局部还是全身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喂水、并注意让宝宝多休息即可。如果宝宝高热,可服用退烧药,可以做物理降温、吃些富有营养又好消化的食物、多喂水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   有时会赶上接种疫苗刚好和其他病偶合的情况,只有仔细地观察和分析才可鉴别。万万不可以看到接种后发热就只想到接种反应,遗漏了原发病造成误诊。

  异常反应

  局部感染、无菌性脓肿;晕针、癔病;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遇到晕针、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让宝宝平卧、头部放低、口服温开水或糖水;与此同时立即请医生作紧急对症处理。

  出现皮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应用脱敏药。

  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表现为接种后很短时间内宝宝面色发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呼吸困难、甚至神志不清、抽风等。此时一般医生会立即给宝宝进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同时给激素和脱敏药观察治疗。

  疫苗虽经灭活或减毒处理,但毕竟是一种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质,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引起的。其实这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就象感冒发热一样是机体在抵御细菌或病毒。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药界动态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