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1 15:36 来源:网友分享
目前各医院和药房出售的儿童退热药主要有水剂、片剂、栓剂和针剂四种剂型,比较常见的小儿退烧药可按成分分成6大类:
1、阿司匹林
注意:16岁以下禁用
使用最久的一种退热药,其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也大,对胃肠刺激严重,甚至会诱发溃疡。英国明确规定,16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目前该药在国内儿科也趋于淘汰。
2、对乙酰氨基酚
注意:比较安全,可常备家中
即扑热息痛,是目前儿科临床最常用退烧药物,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退热效果迅速、不良反应较少,可以常备家中。代表药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
3、布洛芬
注意:适合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用于解热镇痛
布洛芬是属于比新的儿科退烧药物,安全高效,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较乙酰氨基酚对胃肠刺激小。代表药为托恩口服溶液。
4、尼美舒利
注意:风险高,需慎用;12岁以下儿童禁用。
尼美舒利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和解热作用。但是,近期有报道表明,尼美舒利有极高的致严重肝损害的用药风险,需慎用。
5、复方氨基比林
注意:婴幼儿禁用,年长儿慎用
又名安痛定,是一种注射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强效退热药之一。潜在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皮疹等副作用风险。若注射本品剂量过大会使孩子出汗过多,体温骤降,易引起虚脱。
6、安乃近
注意:非万分紧急情况不要使用,和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反应。
安乃近的退热效果明显迅速,但副作用也非常很明显,个别病人对该药过敏,甚至会出现休克甚至死亡。因此仅在急性高热、病情急重,又无其他退热药可用时才用于紧急退热。目前27个国家禁止或限制使用安乃近,但国内有的地方医院还在使用,值得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在给宝宝服用退烧药之前,妈妈首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退烧药。
退烧药,在医学上的全名是解热镇痛抗炎药。这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由于其特殊的抗炎作用,阿司匹林是这类药物的代表,故又将这类药物称为阿司匹林类药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体温高于38.5摄氏度才有必要使用退烧药,因为发烧是人体的一种有利防御反应,可以杀灭入侵人体的病原微生物,因此贸然降温会削弱机体的防御能力;但是,当体温高于38.5摄氏度时,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就会受到影响,引发各种不适,严重者甚至会出现昏迷、肝肾功能损伤,儿童还可能出现高热惊厥等,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了。当体温降至38.5摄氏度以下,即可停用退烧药。
常规意义上的退烧药只起降温作用,并不针对引起疾病的病原体进行治疗。比如细菌性肺炎引起高热时,首先需要使用抗生素控制细菌,从而达到彻底消炎降温的效果。如果仅使用解热药,体温只能暂时性地降下来,一会儿又升上去了,导致反复用退烧药,这种盲目降温还会导致病人因出汗太多而虚脱,反而不利于治疗。
正所谓“是药三分毒”,化学类药物一般有见效快的优点,同时也可能会带有不同的副作用。
常见儿童退烧药的副作用普遍是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从以上对6种儿童退烧药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退烧药成分对应产生的副作用情况。相较而言,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副作用是最小的。但像安乃近、氨基比林的副作用就更为明显,可能会引起虚脱,甚至发生休克,有过敏体质的孩子会产生药疹、荨麻疹,危及患儿生命。这些类别的药物也正逐渐被淘汰掉。
有些退烧药存在一定的肝肾毒性和神经毒性,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用量
由于退热针剂副作用较多,因此婴幼儿应首选口服退热药物,常用的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泰诺)和布洛芬(如美林)。由于这些药物都配制为水果口味,易于为婴幼儿接受。而退热药物的服用也有讲究,以前多为体温超过38.5℃时服用,而现在的观点认为:为了发挥解热镇痛药的抗炎作用,每日服用4次(即每隔4~6小时服用1次)更加合理,同时孩子的体温也控制得更趋于平稳。
宝宝发烧其实首推物理降温。当宝宝体温超过38.5℃,可以给他枕冰袋、洗温水澡、擦擦酒精,还要尽量多喝水。晚上,父母精力不够,就要使用药物降温。如果孩子有高热惊厥史,则要尽早用药。
1.宝宝发热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如果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要急于退烧,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前。如果盲目退烧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对病情的诊断。当体温不超过38.5°C,不宜服用退烧药物,而应选择物理降温方法,如冰敷、退热贴等。当体温达到39℃以上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
2.有些退烧药存在一定的肝肾毒性和神经毒性,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用量。一般来说,连续使用不要超过3天,各种药物还要注意最大用量,以免产生毒性。药物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体温不可能、也不应该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下来,所以重复使用退烧药,最好间隔4个小时以上。如果患者连续3天服用退烧药物,但仍无明显好转,就需要前往医院,因为这意味着病情较为严重和复杂,需要做进一步的详细检查和治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