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7 12:53 来源:网友分享
1、通过照镜子识别五官
与孩子坐在一起,或者抱着他站在镜子前,当他看见镜子里映照的形象时,就和他说:“看见那个宝宝了吗?他就是贝贝,看见镜子里的贝贝了吗?”。
如果孩子没有照镜子的经验,当他看见镜子里和镜子外的两个父母时会感到惊奇。通过照镜子这种游戏,孩子增加了新的体验,告诉孩子,“妈妈在抱着你,镜子里照的正是妈妈。”
做这个游戏的时候,一一指出孩子身体的不同部位,尤其是他的脸部,有助于孩子认识自己。比如,指着孩子的嘴巴,告诉他:“这是嘴巴。”
2、传球
首先选择和宝宝脑袋大小差不多的球,然后选择一块室内或室外的空间,家长坐在离他一两步远的地方,轻轻将球滚到宝宝脚边,然后鼓励他把球滚回来。
学会滚球或让球停止都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大动作技能;可以训练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还可帮他们培养时间感,因为需要算出球达到他们需要多长时间。
3、练习《拍手歌》
家长可以给小宝宝唱《拍手歌》,并教宝宝根据歌词做动作,宝宝可学习身体各部位的名称,所以要强调歌词中的手和脚,做大幅度的动作以强调词义。
锻炼宝宝的身体意识,学会控制手和脚对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是非常重要的事,当家长说出这些部位,他就可以指出身体的位置,说明游戏起作用了。
4、定格舞
将宝宝抱在怀里,乐声响起时,和宝宝一起左右摇摆做大动作,也可倾斜一下;音乐停止时,保持原有动作不动,音乐再次响起时,继续跳。然后每次停止时都定格。大一点的宝宝自己能掌握好跳或停,小宝宝在家长怀里定格,也会感到高兴的。
当宝宝跳舞时,能体验到音乐的韵律,这是宝宝发展语言和音乐技能重要的第一步。这种游戏还可以开发宝宝的平衡和听觉技能。
5、躲猫猫盒
收集有些鞋盒或礼品盒,找一些家庭成员照片或物品、动物、玩具的静物画,然后填在每个盒盖的里面。打开盒子,和宝宝讨论里面的画和照片。并让他自己打开,说出画和照片是什么。一旦宝宝掌握了一些,就测试他的记忆:问他哪个盒里有爸爸或马、球等。
这个游戏能提高宝宝的视觉记忆和小动作技能。更重要的是,把名称和画面搭配起来,会对宝宝的口语表达有所帮助。当然也应即使更新盒子里的图片,给宝宝惊喜。
荡秋千是一种简单的儿童游戏,始于春秋时期。但你可能不知道,它涉及复杂的人体平衡。
人能够感知头、躯干、四肢所处的位置和运动的变化,除视觉和关节、肌肉的本体感觉之外,主要是靠内耳的前庭功能。前庭器官可大致分为半规管和耳石器,内有极敏感的感受装置。半规管通过内淋巴的流动感受头部旋转运动变化的刺激;耳石器通过耳石的重力感受身体倾斜和直线运动变化的刺激。由中枢神经调节身体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度,维持身体的正常姿势。
前庭功能障碍或过于敏感的人,头部位置和运动速度的突然变化,会引起眩晕、恶心、呕吐,影响身体的平衡。然而,当一个特定的刺激反复作用于前庭器官时,一段时间后,前庭反应会逐渐减弱,前庭功能的稳定性会因主动的训练而得到加强。这一现象叫做前庭习服。
花样滑冰运动员、舞蹈演员能够潇洒自如地快速旋转,就是这个道理。而荡秋千是一种增强前庭功能的稳定性、建立习服、提高人体平衡能力的最简便、最廉价的训练方法。2500多年延续至今的传统运动项目,其健身机理已由现代科学逐步揭示。
荡秋千时,人随秋千板来回摆动,运动的方向和速度、所具有的势能和动能、距地面的高度不断变化,身体处于超重和失重的急速变化之间,耳腔内气压忽大忽小。这样,前庭感受细胞会受到内淋巴流动和耳石重力不断变化的刺激,膜电位大小变化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会使前庭器官受到急性和慢性交替的安抚。这可以提高感受细胞的适应能力,增强其稳定性。这便是荡秋千锻炼前庭平衡习服的基本机制。经常荡秋千者很少发生晕车、晕船的毛病。荡得越高,时间越长,习服的效果越好。
荡秋千的健身效应是全身性的。在不断克服紧张和恐惧心情的同时,可以增强心理承受和自我控制能力;在四肢和头部受限的情况下,骨骼肌有节律地收缩和放松,还有利于肌纤维体积的增大。
宝宝不适合玩的五种游戏:捏鼻子
有些人见宝宝鼻子长得扁些,或想逗宝宝笑,常用手捏宝宝鼻子。
危害性:这么做不利于宝宝健康,因为宝宝的鼻腔黏膜娇嫩,血管丰富,外力作用会引起损伤或出血,甚至并发感染。宝宝的耳咽管较粗、短、直,位置又比成人低,乱捏鼻子会使鼻腔中的分泌物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如果成人手上粘有感冒病毒,这样捏鼻子最容易使宝宝染上病毒性感冒。
宝宝不适合玩的五种游戏:坐飞机
坐飞机是指大人一手抓住宝宝的脖颈,一手抓住宝宝的脚腕,用力往上一抛,飞快地转圈圈。也有人用手托住宝宝的屁股,往上高抛。宝宝往往因为新鲜、刺激,被这样的游戏逗得哈哈大笑。
危害性:这两种逗乐方式不仅容易使宝宝跌伤,而且还会造成“摇晃综合征”,导致脑瘫的危险。因为宝宝的脑组织及脑血管比成人脆弱娇嫩,把宝宝向上抛和自由落下,两者均可产生速度差,它类似飞机起降或坐过山车时产生的加速度。加速度会使宝宝的颅骨与脆弱的脑组织相互发生碰撞,导致脑震荡,脑挫裂伤,重者发生生命危险。
宝宝不适合玩的五种游戏:拔萝卜
大人双手托住宝宝的下巴往上提,逗得宝宝哈哈大笑,所谓“拔萝卜”。
危害性:这种玩法最容易扭伤宝宝的脖颈,损伤脊椎骨。轻者疼痛不止,重者会导致瘫痪。电视剧《大宅门》里就出现过这样逗嬉宝宝而发生的悲剧。
宝宝不适合玩的五种游戏:转圈子
大人双手抓住宝宝的两只手腕,飞快地转圈。转得宝宝头晕眼花,甚至放在地上都站立不稳。
危害性:这种玩法最容易拉伤宝宝的关节,造成肘关节及肩关节脱位或半脱位。
宝宝不适合玩的五种游戏:找“小鸡鸡”
有些大人喜欢逗宝宝找自己的“小鸡鸡”,或者用手捏摸宝宝的“小鸡鸡”。
危害性:宝宝的生殖器和尿道黏膜比较娇嫩,容易损伤。这种逗乐还会助长宝宝成人以后出现手淫的坏习惯。此外,大人手上沾染的病菌也会乘机侵入,势必造成感染,报纸上就曾有因逗弄宝宝生殖器,造成宝宝患性病的报道。
一、从游戏规则来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即便是游戏,没有了规则,也无法继续进行下去。而游戏的规则,往往是依托于游戏的目的而设计的,所以规则会重要到直接影响游戏最终的结果。
那么在游戏开始前,家长就一定要提前讲好游戏的规则,并确保孩子能够领悟或者清晰的明白游戏的规则。面对年幼的孩子,游戏规则的制定当然要依照“简单、生动、易懂”为主。如果讲完规则之后看孩子还不是特别清楚,不妨先给孩子做一下示范或者简单引领孩子。
还有一些游戏,不妨让孩子来设计游戏规则或者讲解游戏规则,家长也会有很不一样的收获哦!
禁忌1、游戏规则的发布表达不清楚或词不达意;
禁忌2、游戏规则的制定过于繁琐或不符合孩子身心发育;
二、从游戏内容来讲:
游戏的内容是游戏进行的核心,也应该是最快乐、开心的时光。不管我们进行室内的还是户外的游戏,不管是竞技类游戏还是互助类游戏,家长响亮的一句“准备好了吗?开始倒计时!3——2——1!”足够让向往游戏的孩子充满笑容。这样,我们的游戏已经成功了一半。
但是如果游戏的内容没有准备足够充分,孩子一定是敷衍了事的、无精打采的模样。因为这个世界上最单纯的就是他们的眼睛。
同样如果游戏的内容不符合孩子的生长发育特点,仅仅是以让孩子学到什么知识或者达到家长的什么目的而开始的,效果也一定会大打折扣。
另外针对幼儿时期的孩子,游戏的内容也并非是花样十足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只要相关的道具适当、内容准备充实,一副小小的扑克牌都可以让孩子兴奋的和家长玩上几个小时!
禁忌3、游戏内容过于简单、单调
禁忌4、游戏内容反复重复、缺少新鲜感
禁忌5、游戏内容花样过多、缺少相关道具
三、从游戏结果来讲
游戏的结果其实也充分显示出我们游戏当初设计时的目的。当然游戏的过程中我们还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者改变。但是,在一个游戏结束的时候,让孩子有所收获才是游戏真正目的所在。哪怕这种收获仅仅是孩子的快乐,又有什么比孩子的快乐更让人快乐的事情呢?
但是有的家长会在游戏即将结束的时候,通过调整自己而不是游戏让游戏的结果改变。其实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自己的思想与思考。游戏的结果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得到了什么,家长又从中收获到什么。
成功的亲子游戏可以让家庭关系更加融洽,而失败的亲子游戏也不必趋之若鹜,不管怎样都会有收获。而如何收获却在于家长的别具匠心。很多时候失败的总结更胜于成功的喜悦。有了动力才能够更好的前行。
禁忌6、家长没有原则的退让
禁忌7、家长没有智慧的胜利;
禁忌8、家长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置身事外、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