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8 11:21 来源:网友分享
1.补充水分
水胜过药,发热身体出汗多,勤喂温水进行补充很有必要。半岁以内婴儿,继续采用母乳喂养。母乳易消化,能保证营养需求,可补充水分。人工喂养,可喂稀释全脂奶,即2份奶粉加1份水(2:l),此时婴儿虽然奶量减少些,但补充了水分,更利于幼儿消化吸收。幼儿发热宜以饮白开水,可适当喂些白开水,以补充人体的维生素C,增强抗病。饮水量的保持口唇滋润力度,不必过多。
2.流质饮食
发热幼儿,饮食调理以流食为主,如奶类、藕粉、奶类(少油)等。也可喝些绿豆汤、冰西瓜、以助降温,利尿抗病。但对伴有腹泻的幼儿(6个月以内),抵抗力差,胃的蠕动弱,冒粘膜耐受性差,则冷饮不利于身体康复,应禁食之。当孩子体温下降,食欲好转时,可喂半流质,如肉末粥、面条、稀饭、蛋花粥、配些易消化的某(清花鱼)。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油、盐宜少,少量多餐,切忌吃辛辣和刺激食品。但不必忌口,以防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
3.服糖盐水
幼儿发热伴腹泻,可多次服用。服糖盐水。配置比例500毫升水加一小匙糖和半酒瓶盖盐混合。4小时内可眼500毫升。同时可补充电解质食物如柑桔、香蕉等水果(钾、钠较多)奶类与豆浆(含钙)、米汤、面食(含锌)。症状较重者,暂禁食,同时打“吊针”以补充水份和电解质。腹泻、呕吐缓解后可进流质食物,如米汤、过滤菜汁、藕粉等,但应禁食牛奶和豆浆(易产气)。对发热伴咳嗽小儿,不能进食过多以防呕吐,宜吃易消化食物,少吃海鲜和过咸过腻的食物,以防引起过敏和咳嗽,加重症状。
(1)不要急于退热。
不急于给小儿退热的几方面原因
①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
低热或中热有利于小儿成长发育。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
②不到高热不用药。
体温达到39度以上就必须用药,而且刻不容缓。高热持续过久,可使身体的许多重要功能失调;由于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脏血管的负担;大脑兴奋过度而导致高热惊厥或过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减弱,合并肺炎等。
③退热药副作用大,非万不得已不用。
无论是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APC),还是其它五花八门的退热药,都离不开由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汀来合成。因此,退热药都有较大的副作用:刺激胃粘膜,破坏食欲,使胃溃疡加重甚至出血,引起胃肠长期少量出血并由此而导致缺铁性贫血;引发血液疾病;损害肝脏和肾脏;严重过敏反应者,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合并肝肾中毒而致死。
④可酌情采用物理、药物降温。
(2)合理用药
小儿感冒不要随便使用抗菌素,应选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因感冒是由病毒所引起。小儿常用抗感冒病毒的药物有
①病毒灵(吗啉胍),服用量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0毫克,分3次口服。
②板蓝根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白开水冲服。
③金刚烷胺,每片0.1克,小儿用量按年龄折算,允许连续服药时间为3~5日,最长不可超过10日。
④抗病毒口服液,每次半瓶,每日3次。
⑤抗感解毒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白开水冲服。
(3)可合用抗菌素的指征
①服用抗病毒药物后仍不退热时。
②防止6个月以下月龄婴儿发生继生性细菌感染。
③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
④经常患扁桃体炎者。
⑤出现气管炎(咳嗽、脓痰)或肺炎征象者。
(4)应用抗病毒药、退热药、抗菌素时,应注意什么
①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太久。
②多喝开水,促进药物的吸收与排泄。
③3岁以下小儿肝肾尚未发育成熟,故不宜使用扑热息痛。
④小儿本人或其家族有解热类药过敏史。
宝宝发烧期间,适合少量多餐,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如藕粉、代乳粉、粥、鸡蛋羹、面片汤等。
1、西瓜水:新鲜的西瓜,去籽取瓤,榨汁,代茶频服。如发烧时不伴有其他症状,可以吃少量冰西瓜汁之类的冷饮,帮助降温、利尿。
2、绿豆粥:绿豆25克,米15克,白糖适量,煮绿豆和白米成粥,煮好后放糖食之。
3、银花茶:银花10克,煎水加糖服。
4、生芦根粥:鲜芦根15克,粳米25克。芦根加水煎至一半纳米于汁中煮粥食之。
5、荷叶粥:白米煮粥,粥好放荷叶微煮即食。
6、海参粥:海参10克,白米25克,煮粥食之。
7、五汁饮: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和匀凉服,也可炖温服。
8、治小儿发热、咳嗽:鸭梨3个洗净切碎,加适量水煎煮半小时,捞去梨渣,再加淘净大米适量,煮成稀粥,趁热食用。
9、治小儿痰热惊痫、发热头痛:鲜竹笋150克切成薄片,放人开水中略煮片刻,捞起放入清水,浸泡。再用植物油爆炒,加适量食盐调味佐膳。
10、蜜饯黄瓜:黄瓜数条,去瓤洗净,切成条块,加少量水煮沸后捞出,趁热加入蜂蜜100克调匀煮沸,即可随量食用,每日数次。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11、鲜梨汁:鲜梨汁具有清热、润肺、止咳的作用,适用于发热伴有咳嗽的宝宝。
12、鲜苹果汁:苹果汁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既可以补充宝宝体内的营养需要,又可以中和宝宝体内的毒素。
1.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较用冷毛巾敷前额要好。
2.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
3.温酒精拭浴:酒精擦浴将70%酒精兑自来水1/1,或75%酒精兑水1/2,也可用白酒兑水1/4,放在一个小碗中。擦浴时将门窗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儿手心、脚心、腋窝和上臂内侧、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会宝宝觉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可以再重复第二次,如此重复三次左右,体内外的温度可迅速下降。由于退烧速度较快,适合1岁以上之幼童,且超过40℃以上不易退之高烧使用。
4.以凉毛巾擦拭:用稍凉的毛巾(约25度)在额头、脸上擦拭。
5.多喝水:有助发汗,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流失的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