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7 12:19 来源:网友分享
疳积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的影响,致使脾胃功能受损,气液耗伤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慢性病证。临床以形体消瘦,饮食异常,面黄发枯,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为特征。本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5岁以下小儿多见。古代疳证被列为儿科四大要证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疳证的发病率明显下降,特别是重症患儿明显减少。
为什么小儿时期易生疳积呢?这是由于婴幼儿时期脏腑娇嫩,机体的生理功能尚未成熟完善,而生长发育迅速,对水谷精微的需要量大。因此,产生了生理上的“脾常不足”。而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吃不饱,就像填鸭一样喂哺饮食尚不能自节的婴幼儿。俗话说:“乳贵有时,食贵有节”,绝不是吃的越多就能长的越好。孰不知,哺食过早,甘肥、生冷食物吃得太多,会损伤脾胃之气,耗伤气血津液,就会出现消化功能紊乱,产生病理上的脾胃虚损而发生疳积之证。
对疳积的防治,要针对病因进行调养:
(1)合理喂养,均衡膳食,从小养成良好的饭食习惯。制订可口的菜谱,调动宝宝的食欲。
(2)预防慢性病,如:结核病、痢疾等应及早治疗。注意饮食卫生,少食生冷食物。
治疗:调理饮食,纠正偏食治疗慢性病,可让宝宝口服一些中成药,效果更好。
有助于治疗疳积的中成药
(1)化积口服药,内有鸡内金、使君子、茯苓、槟榔等9味药,可纠正饮食不当所导致的脾胃功能失调。
(2)儿康宁口服药,内有党参、黄芪、白术、薏米等,可益气健脾、和中调胃,用于宝宝身体瘦弱。、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等。
(3)健脾消食丸,内有木香、鸡内金、白术、枳实等,可健脾、消食、化积,用于宝宝释虚积食。
(4)启脾丸,内有人参、白术、茯苓、莲子、六神曲,可健脾和胃,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1、伤食
表现:精神烦躁,夜间不能安睡,纳呆,腹胀,腹痛拒按,或呕吐食物残渣,或大便腥臭,小便混浊或伴发热,苔厚腻,脉滑数。
治法:消食导滞,和中健脾。
推拿配穴;揉板门2分钟,清大肠2分钟,推下七节骨1分钟,推下承山1分钟,呕吐者配天柱骨和逆揉巨阙2分钟。
2、积滞伤脾
表现:精神不振,烦躁不安,面色萎黄,乳食不进或食后即饿,毛发干枯结穗,形体消瘦,头大颈细,腹部膨胀(蛤蟆腹),脂肪消失,青筋暴露,苔腻舌质淡,脉濡细。
治法:益气健脾,兼以消积。
推拿配穴:退六腑2分钟,摩腹1分钟,逆揉天枢1分钟,刮四缝1分钟,分腹阴阳1分钟。
3、气血两虚
表现:精神萎靡,睡眠露睛(睡眠时两眼不能闭合),食欲不振,或便秘或便不消化食物,面色鱿白没有光泽,形体干瘦如柴,四肢不温,哭声无力,舌质淡少苔,脉虚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和胃。
推拿配穴:补肾2分钟,补脾3分钟,推上三关1分钟,揉三阴交2分钟。
附:捏脊法
医者用两手拇指从大椎穴旁开1.5寸,自上而下按压丙遍。然后以两手食指背面横压长强穴部位,拇指指端与食指合作捏起皮肤,交替向上,捏至大椎穴为一遍,连续捏六遍。到第三、四遍时,在腰椎部和胸椎部用隐力把肌肉拉起向左右上方提,每次捏两下,向上提一下,捏完第六遍后,
另以两拇指从命门分向肾俞穴压按一次。这样连续捏6天为一疗程,一日2次。
针刺四缝穴:用毫针快刺不留针,刺破后用手挤出黄水或淡血水,一日一次。
1、珠玉二宝粥
功效:健脾养胃,补肺去内热,主治因脾肺气虚而至的各种病症。
用料:生山药60克,生薏苡仁60克,柿饼30克。
做法及服法:先将薏苡仁煮至烂熟,再将山药洗净去皮捣碎、柿饼切成小块,同入锅中煮成粥糊即成。以5-7天为1疗程,每天分2次服食。
2、红糖大麦粥
功效:适用于面黄肌瘦、乏力少食、脾胃虚弱的儿童,可治小儿疳症。
用料:大麦米50克,红糖25克。
做法及服法:将大麦米洗净放入高压锅内煮成软粥,加入红糖即可食用。连服数日可见效。
注意:服食温热,少食多餐。
3、薯蓣拨粥
功效:养心气,健脾胃。适用于心气不足,自汗盗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儿童。
用料:生薯蓣(山药)100-150克,面粉100-150克,葱、姜末适量,红糖少许。
做法及服法:将生山药洗净,刮去外皮捣烂,同面粉一起调入冷水中煮成粥糊,将熟时加入葱、姜末和红糖,稍煮1-2沸即成。可常年服用。
注意:无论寒暑,均须温热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