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8 06:17 来源:网友分享
1、乳食壅滞型疳积
证见精神烦躁,夜寐不安 ,纳呆,腹胀形瘦,腹痛,磨牙,毛发稀疏,手足心热,大便泄秽,小便混浊,舌苔厚腻,脉滑数。治宜消积导滞,方用保和丸、消乳丸等。
2、脾虚失荣型疳积
证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发稀,厌食,腹大青筋、大便完谷不化,小便如米泔,舌淡苔腻,脉濡。治宜益气理脾,方用肥儿丸等。
3、气血两亏型疳积
证见精神萎靡,睡时露睛,食欲不振,便秘或泄泻完谷不化,面色白,形瘦羸弱,四肢不温,啼哭无力,口唇干燥,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治宜益气养血,健脾和胃,方用人参养荣汤等。
疳积是疳症和积滞的总称。疳症是指由喂养不当,脾胃受伤,影响生长发育的病症,相当于营养障碍的慢性疾病。积滞是由乳食内积,脾胃受损而引起的肠胃疾病,临床以腹泻或便秘、呕吐、腹胀为主要症状。古人有“无积不成疳”、“积为疳之母”的说法。
1、技术一
艾灸穴位:脾俞(双)、胃俞(双)、中脘、足三里(双)。
操作规程:
①温和灸:以细枝艾条回旋温和灸法,每穴灸5~10分钟,每日1次。
②艾炷灸:每穴可灸壮,每曰1次。
③隔药灸:将丁香、苏叶、吴茱萸各等份,共研极细末,兑入冰片少许,将药面敷平于穴位上,然后两麦粒大艾炷放在药面上灸之,每穴可灸2~5壮。
主治:形体较痩.面色萎黄,困倦无力,不思乳食,或食多便多,大便干稀不调,精神不振,好发脾气,唇舌淡红,苔白腻,脉细滑。
2、技术二
艾灸穴位:章门(双)、四缝、膏肓俞(双)。
操作规程:艾炷灸。取章门、膏肓俞,用小米粒大艾炷灸之,每穴3~5壮,每日1次。隔物灸亦可。以三凌针点刺四缝穴出浑浊稠液为佳。
主治:面色萎黄,形体较瘦,困倦无力,夜寐不安,不思乳食,腹满喜伏卧,大便稀糊,唇舌淡红,苔白腻,脉细而滑,指纹淡滞。
3、技术三
艾灸穴位:神阙、关元、长强,章门(双)、脾俞(双)。
操作规程:
①艾炷灸:上方选取2~3穴,取艾炷如麦粒大,每穴灸5~10壮,间日1次。
②隔盐灸:取神阁穴,凡脱证急用粗盐填平肚脐正中,用黄豆粒大艾炷隔盐灸之,每次20~30壮。
主治:极度消瘦,皮肤干枯有皱纹,毛发干祜,精神委靡,目光无彩,啼哭无力,无泪,大便稀溏或清稀,舌红嫩或光红少津,苔少,脉弱。
1.主证
(1)疳气证①证候形体略瘦,或体重不增,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稀疏,纳呆少食,腹胀,性急易怒,大便干稀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指纹淡。②治则调脾助运。③主方资生健脾丸加减。④方药党参、豆蔻、黄连、白术、莲子、神曲、茯苓、橘红、焦山楂、甘草、广藿香、炒麦芽、山药、砂仁、桔梗、薏苡仁。
(2)疳积证①证候明显消瘦,面色萎黄少华或面白无华,腹胀膨隆,腹有青筋,纳呆,烦躁易怒,揉眉,挖鼻,疲倦乏力,大便干稀不调,舌质淡,苔白厚腻,脉细滑,指纹紫滞。②治则消积理脾。③主方肥儿丸加减。④方药人参、白术、茯苓、焦六神曲、焦山楂、炒麦芽、大腹皮、槟榔、黄连、胡黄连、甘草。
(3)干疳证①证候明显消瘦,枯瘦如柴,面色萎黄或苍白,头发稀疏枯黄,腹凹如舟,精神萎靡,懒言少语,冷漠呆滞,夜寐不安,头大,项细,厌食,哭声无力,便溏或清稀,舌质淡,苔少,脉沉细弱,指纹隐伏不显。②治则补气益血。③主方八珍汤加减。④方药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陈皮、砂仁、焦六神曲。
2.兼证
(1)眼疳证①证候兼见夜盲,两目干涩,畏光羞明,黑睛混浊,白翳遮睛,眼角赤烂,眼痒。②治则养血柔肝,滋阴明目。③主方石斛夜光丸加减。④方药石斛、天门冬、生地黄、枸杞子、菊花、白蒺藜、蝉蜕、木贼、青葙子、夏枯草、川芎、枳壳。
(2)口疳证①证候兼见口舌生疮,糜烂,口臭,面红,烦躁,夜卧不宁,五心烦热,进食时哭闹,小便短黄。②治则清心泻火,滋阴生津。③主方参苓白术散合泻心导赤散加减。④方药党参、茯苓、白术、薏苡仁、黄连、栀子、连翘、灯心草、竹叶、生地、麦冬、玉竹。
(3)疳肿胀证①证候兼见全身肿胀,眼睑浮肿,颜面肿,神倦,肢冷,小便短少,面白无华。②治则健脾温阳,利水消肿。③主方参苓白术散合真武汤加减。④方药党参、茯苓、白术、附子、生姜、白芍、薏苡仁、白扁豆、猪苓、泽泻。
小儿有疳积,可以通过吃健脾、消积的药物治疗,但对有些宝宝来讲喂药很困难,且见效慢。中医传统疗法即捏积,对治疗小儿疳积有其独到之处。捏积也称为小儿按摩,是中医外治法之一,通过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年龄越小,疗效越好。
捏积的方法操作简便,方便易行,并且见效快、疗效好、无毒副作用。方法为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各位妈妈不妨一试。操作方法如下:
1.运大肠:大肠穴位于食指端桡侧边缘至虎口。可用一根食指在此处做直线推动按摩,每次推200次,每天1次,还可治疗腹泻。
2.推脾土:脾土穴位于拇指螺纹面。可用一根食指在此处推动按摩,每天1次,每次推200次,可治疗小孩儿呕吐、腹胀。
3.揉板门:板门穴位于大鱼际隆起处,可用一根食指揉此处,每天1次,每次揉50-100次,可治疗小孩儿腹胀、食欲不振。
4.推天河水:天河水穴位于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可用一根食指推动按摩此处,每天1次,每次100-200次,可治疗身热烦躁、便秘的小孩儿。
5.捏脊4遍:双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小孩儿的皮肤,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到大椎两旁,即为捏脊一遍。如此反复4次,可治疗小孩儿厌食、腹胀、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