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5 12:23 来源:网友分享
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皮肤病,2~3个月的婴儿就可发生湿疹,1岁以后逐渐减轻,到2岁以后大多数可以自愈,但少数可以延伸到幼儿或儿童期。
1.好发于头面部,严重者可侵延颈部、肩胛部,甚至遍及全身。
2.皮损特点:常见以下三型。
(1)脂溢型:多发于出生后1一2个月的婴儿。皮损在前额、面颊、眉周围,呈小片红斑,上附黄色油腻性鳞屑,颈部、腋下、腹股沟常有轻度糜烂。
(2)湿型(渗出型):多发于消化不良、外形肥胖、3~6个月的婴儿。皮损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
(3)干型(干燥型):多发于营养不良、瘦弱或皮肤干燥的1岁以上婴儿。应损潮红、干燥、脱屑,或有丘疹和浸润斑片,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3.因阵发性剧痒,患儿常摩擦搔抓患处。烦躁,哭闹不安。
4.可因搔抓皮肤破损而继发感染,引起附近核肿痛,伴有发热,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从内因上来说,我们的小婴幼儿本身的皮肤角质层只有成人的1/3厚,非常薄,而且毛细血管网又非常丰富,内皮细胞含水量及氯化物比较多,对各种刺激因素比较敏感,所以婴幼儿容易得湿疹。
另外一个内因,湿疹是有遗传倾向的,如果孩子的父母是过敏性体质得湿疹,这个孩子的湿疹率比其它孩子要高很多。
还有外在因素。比较常见的是过敏,如果孩子吃入的东西让他引起过敏反应,比如牛奶蛋白,虽然有些孩子是吃纯母乳喂养,但是也可能起湿疹。 母亲吃的虾、鸡蛋、牛奶,其中一些食物的成份可能通过乳汁引起新生儿过敏。
婴儿湿疹的皮疹
多数皮疹在面颊、额部、眉间和头部,严重时前胸、后背、四肢也可有皮疹。起初的皮疹为红斑,以后为小点状突起的皮疹或有水疱样疹(医学上称丘疹、疱疹),很痒,疱疹可破损,流出液体,液体干后就形成痂皮。湿疹常为对称性分布。
含皮质激素药物对轻症或范围小的湿疹可以选择;对面积大的湿疹或反复发作的湿疹,如果频繁或大量或长期应用含皮质激素的药物,会有全身和皮肤局部的副作用,可采用中药调理。
一、内治疗法
(一)辨证论治
1.胎火湿热证
证候:患处皮肤潮红水肿,可见丘疹、小水疱,抓痒流滋,甚则黄水琳漓、糜烂,结黄色痂皮;伴哭闹、烦躁不安、大便干、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利湿止痒。
方药:消风导赤汤加减。渗出多者,加马齿苋、车前草、黄柏。
2、脾虚湿蕴证
证候:患处上淡红斑,成片小丘疹、小水疱,瘙痒,抓破后结薄痂,或皮肤干燥脱屑;伴有消化不良,纳呆腹胀,大便稀溏或完谷不化;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缓。
治法:健脾化湿止痒。
方药:小儿化湿汤加减。消化不良者,加鸡内金、生山楂;皮肤干燥脱屑瘙痒者。加当归、白蒺藜。
(二)中成药
导赤丸:清热泻火,用于奶癣胎火湿热正。
王氏保赤丸:祛滞、健脾、祛痰。用于奶癣脾虚湿蕴证。
启脾丸:健脾和胃。用于奶癣脾虚湿蕴汪。
二、外治疗法
1.渗液多者,选用马齿苋、车前草、黄柏等水煎,待温后外洗湿敷患处,每日2—3次。
2.结痂较多者,选用青黛膏或黄连锌氧油外搽,每日2次。
3.皮损于燥者,用润肌膏、黄柏霜外搽,每日 2—3次。
宝宝湿疹的发生,与饮食的关系很大。研究显示: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出现过敏(湿疹)相对较少,而喂普通婴儿奶粉的宝宝,过敏(湿疹)的发生率较高,这是因为普通婴儿奶粉中含有大分子的异体牛奶蛋白,有些宝宝不能耐受这样的蛋白质,所以出现了过敏(湿疹或食物过敏),这些宝宝将来出现其他过敏性疾病的风险会相对较高。
专家建议,首先要规避已经明确的过敏原,同时还可以给孩子涂一些滋润保湿型的护肤霜,另外多吃以下三种蔬菜有助预防和治疗湿疹:
1.苦瓜:苦瓜内含奎宁。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之功。可用于治疗热毒、疖疮、痱子、湿疹等病症。
2.番茄:番茄内含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维生素E;还含有苹果酸、柠檬酸,钙、磷、铁及番茄碱等物质。具有生津止咳、健胃消食、凉血平肝、清热等功效。番茄中的果酸对维生素C有保护作用,故而能有效地补充维生素C;番茄碱有抑菌消炎、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所以外用番茄汁治疗湿疹可起到止痒收敛的作用。
3.韭菜:韭菜内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及钙、磷、铁、蛋白质、纤维素等。韭菜还有解毒祛湿的功效,故韭菜汁外搽可治湿疹。
温馨提示:
要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搔抓,日晒等,尽量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