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0 14:35 来源:网友分享
1、口臭,乳食积滞于胃脘,消化不良,往往先发生口臭,特别是晨起口臭、口酸为乳食停滞的表现,临床称此为高位停食。有这种现象的话,可以减食或停食一顿,这样有利于肠胃功能的恢复。
2、食欲减退宝宝如果消化不良,会出现食欲减退、拒奶、腹胀、肠鸣音亢进的症状,有时还可以听到肚子的“咕噜”叫声,偶然还会出现溢奶、呕吐的情况。,
3、腹泻,大便每天约3~10次,黄色或绿色,稀糊状或蛋花汤样,常见白色或黄白色奶瓣或泡沫,有酸味。这样的情况,多数是因为进食不当、消化不良引起的轻度腹泻。
4、夜卧不宁,消化不良的时候,孩子会有烦燥、啼哭、手心热、夜卧不宁,甚至会出现低烧的情况,睡觉时会踢被子,刚入睡时头汗多,为饮食过多积滞肠胃而产生内热。
1、容易导致孩子体虚,常出虚汗出汗跟消化是有很大关系的,很多宝宝由于长期饮食不当,就会导致排汗系统紊乱,从而经常性出虚汗,导致感冒。
2、睡觉磨牙磨牙的诱因有很多,比如孩子换牙,口腔有炎症等,其实消化不良也是一个因素。
3、比较容易出现过敏现象一些宝宝在肠胃不好的时候,之前吃了不过敏的食物,现在吃了反而出现过敏的奇怪现象。
4、影响身体发育消化不良导致孩子没有食欲,易出现偏食现象,进而影响孩子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重要时期,消化不良对孩子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严重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体态特征及智力水平。
5、会使孩子身体热量不足由于食物很难被消化,就很难产生热量来维持身体内部的恒温环境。
6、孩子容易生病,反应迟钝孩子长期处于肠胃不良的状态会导致身体虚弱、营养物质跟不上机体的需求,孩子会很容易感冒、注意力不集中。
1、脱脂奶:将鲜牛奶煮沸后冷却,待液面上出现一层奶皮,即可用小匙将其除去,再煮沸冷却,除去奶皮,反复去奶皮3次,即成全脱脂奶,可用于对脂肪消化不良的患儿。半脱脂奶即除去1次奶皮而成。
2、酸牛奶:将鲜牛奶煮沸,待冷却后,每100毫升牛乳中加10%乳酸3至5毫升,或加鲜橘汁6毫升或柠檬汁2毫升,亦可加食醋4至6毫升,边滴边搅, 待乳液形成均匀细小的颗粒,即成乳。酸牛奶易于消化,能刺激胃肠道消化酶分泌,同时有杀菌作用,适用于经常消化不良的婴幼儿。
3、焦米汤:先将米粉或奶糕研粉炒至焦黄,加糖,加水适量煮沸成稀糊状即可。米粉遇水加热即成糊糊,易于消化,而且米在炒制时表面部分炭化,具有吸附止泻作用。
4、苹果泥:取新鲜苹果1只切开,用金属小匙轻轻刮取。苹果的纤维较细,对肠道刺激小,富有碱性,含有果胶和鞣酸,有吸附和收敛作用。
5、胡萝卜汁:将胡萝卜洗净切碎煮烂,包于纱布中挤榨,去掉纤维,将挤出的泥状物加水放糖即成胡萝卜汁。胡萝卜汁是碱性食物,含有果胶,有促使大便成形和吸附细菌及毒素的作用。
下脘穴下脘穴主治腹胀、呕吐、食谷不化、腹泻等。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处。下脘和内庭相配,可以清胃泻火,消食化积。
足三里穴足三里为全身强壮要穴之一,能调节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有防病保健作用。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等。足三里这个穴位就像是人体里的一株灵芝仙草,所以我们要善用它。
四缝穴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位于第2-第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所以今后只要你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就可以找四缝解决,按摩就行,最好是用大拇指用力掐按,效果很神奇。
按揉板门穴板门穴在手掌面大鱼际平面。家长可以用拇指按揉此穴位,操作持续1~2分钟。
摩腹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面绕肚脐顺时针按揉50下,再逆时针按揉50下。家长如果能每周给宝宝做三次上述治疗并长期坚持,会帮助宝宝健健康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