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1 09:03 来源:网友分享
特应性皮炎:常有家族过敏史,最早者出生数天就发病,严重者可影响一生。皮损多形性,表现为红斑、丘疹、斑丘疹等,常伴鳞屑、黄痂及渗出,自觉瘙痒,好发于头面部、四肢屈侧等。患儿常有皮肤干燥倾向。
丘疹性荨麻疹:易发于暴露部位,春秋季多见,表现为梭形或纺缍形的风团样红斑,自觉瘙痒,一般病程约十余天。
荨麻疹:表现为时起时消的风团,苍白色或鲜红色,伴瘙痒,反复发作。皮肤划痕征常常阳性。严重者可合并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状。
过敏性紫癜:表现为皮肤的瘀点或瘀斑,压之不褪色,常常多发,常见于四肢。严重者伴关节痛、腹痛及肾脏损害。
血管瘤:包括鲜红斑痣、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
脓疱疮:表现为脓疱或大疱,伴糜烂、黄痂,好发于暴露部位,传染性强。夏季常见。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手、足、口腔等部位的较小水疱,呈梭形或麦粒状,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水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冬春两季多发,以周身成批出现针冒至绿豆大水疱为特点,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该病有自限性,常获得终身免疫。
脓疱疮是儿童夏秋季常见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面部、躯干及四肢,突然发生大疱,疱液开始澄清,后混浊化脓,疱壁较薄,易于破裂,破溃后可露出鲜红色湿润的糜烂面,数小时或1~2日迅速波及躯干各处,有时可并发败血症,肺炎、肾炎或脑膜炎而死亡。
脓疱疮的防治:
(1)凡患有化脓性皮肤病的医护人员家属均不能与婴幼儿接触。
(2)对婴儿皮肤应注意清洁卫生,常洗澡,衣被、尿布应勤洗,洗后用开水烫消毒,室内注意通风散热,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
(3)全身治疗:及早给予有效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红霉素并给予支持疗法及时治疗并发症。
(4)局部治疗,注意保护创面,避免摩擦,无菌的情况下剪破疮壁,吸取疱液,可外涂1%龙胆紫溶液或0.5%~1%新霉素软膏。
(1)全身治疗,急性、亚急性期及皮损较广泛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抗组织胺类药物,如扑尔敏、克敏能等,若伴有感染发热加用抗生素。
(2)局部治疗,急性期的红肿、糜烂、渗液明显时,用硼酸水湿敷,外用氧化锌油、百多帮等,亚急性期治疗原则为消炎、止痒,选用炉甘石洗剂,湿疹霜等,慢性期以止痒,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可选用黑豆油软膏、湿疹霜、艾洛松软膏等。
(3) 家庭护理,首先找出可疑致病因素,予以去除,如疑饮牛奶过敏,可较久煮沸牛奶,使其蛋白变性或更换奶粉,减少致敏物,少食或不食鱼、虾、牛、羊肉、鸡蛋及 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喂养过量食物,保持消化正常。患处不用香皂,肥皂洗。防止小儿搔痒时手抓患处,以避免发生继发性感染,内衣要干净、宽松、柔软,用 纯棉制品,不用一次性纸尿裤,勤洗勤换尿布,按时洗澡。保持卫生。
疥疮是疥虫寄生于人体皮肤所引起的皮肤病,传染发生很大,儿童疥疮主要由于家庭保姆、外地来的亲属、学校、幼儿园等传染而得,往往一人患病,全家受染。疥疮多发生在皮肤较薄而柔软的部位,如手指间、腑窝、脐周、下腹部、阴部、大腿内侧,皮损为米粒大小红色丘疹、水疱、脓疱,皮疹剧烈搔痒,夜间为甚,儿童常影响睡眠,有时引起全身抓伤、结痂、色素沉着及继发感染。
疥疮的防治①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双手干净,衣服被裤要勤洗勤晒,怀疑疥疮应及时到医院诊治,控制疥疮的传播。
② 发现疥疮患者应进行隔离并积极治疗,家中或集体如有同患者,应及时进行治疗。
③ 常用5%硫磺软膏外涂,早晚各一次,连续三日,两周后重复一次疗程。疥虫消灭后,皮肤瘙痒一般经过1~2周才消失。
夏季皮炎,用刺激性强的“癣药水”涂擦,势必损伤局部皮肤,使炎症加剧,反之患了“癣”后,却用肤轻松等激素药搽,癣病就会扩散蔓延,另外要正确选择剂型,如急性期皮损湿烂,流水不止,就应选择水溶液湿敷,慢性期用软膏,最后是注意涂药的方法,一般水、粉剂每日涂多次,过少起不到治疗作用,软膏每日涂二次,过多会引起刺激反应。总之,正确使用外用药,可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温馨提示:
要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搔抓,日晒等,尽量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