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3 12:35 来源:网友分享
非疾病因素
婴儿体温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温度过高(中暑)、衣服穿太多、水份摄取不够、水份流失(流汗、腹泻)、房间空气不流通、剧烈运动前后、某些特殊药物作用,其它如预防注射也可能引起发烧。若体温呈现不稳定状态,则应考虑疾病的可能性。
疾病因素
·小于3个月的婴儿发烧
以细菌感染最常见(如B型链球菌);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肠胃道受感染或中耳炎也会引起发烧。最严重的感染疾病是败血症。所以新生儿发烧时,一定要带给医生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大于3个月的婴幼儿发烧
最常见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中耳炎通常是因感冒的细菌或病毒由耳咽管向上感染到中耳,除了严重的中耳炎可以看到脓流到耳朵之外,大部份是无法从外表看到异常现象。
此外,当小朋友有原因不明显的发烧时,验尿检查也是很重要的。大小孩在泌尿道感染时可能出现频尿、小便痛,甚至于有小便失禁、腰痛的现象。小婴儿则可能只有厌食、吐奶、腹泻、黄疸等现象,看不出泌尿道方面的症状,所以非常容易误诊。少部份的泌尿道感染是因为泌尿器官先天发育畸型,例如肾脏的形状不对、输尿管进入膀胱的角度不对等等,需要以手术治疗。
几度算发烧? Go Top
儿童的体温在36.2℃~38℃为正常。一般定义:肛温高于37.8℃,口温高于37.3℃,腋温高于36.8℃为发烧。现在用耳温枪的机会较多,耳温枪所量的温度与肛温相近,均称为“核心温度”(core temperature)。
1.测量腋温比肛温好:因肛温必须插入肛门内,对宝宝较具刺激性,腋温则较温和。
2.三岁以下宝宝适用水银温度计或耳温枪:耳温枪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已被医界肯定;水银温度计则较电子温度计准确。
3.使用前将水银柱甩至36℃以下:如此测量到的体温才准确。
4.需测量足够时间:若测量腋温需夹5分钟以上,肛温则仅需1分钟即可。
5.肛表要先润滑:测量肛温前,需先在肛表上涂上润滑膏,然后插入肛门内2公分即可。
6.洗澡、饮食、运动后不可立即量体温:洗澡后要半个小时才能测量体温;吃热的食物、大热天刚从外面进来或运动后,其体温在38~38.5℃之间,应先休息半小时后再量,不宜遽然诊断为发烧。
发烧是一个警讯,它在通知你身体有某部位生病了;然而发烧本身不至于伤害孩子,所以退烧是否必要,长久以来一直有争议。主张不必退烧的学者诊断,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
当宝宝体温达上述的发烧温度时,使用以下温和(物理性)的退烧方法可让宝宝舒服一些:
1.冷敷法: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较用冷毛巾敷前额要好。
2.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
3.温酒精拭浴:酒精擦浴将70%酒精兑自来水1/1,或75%酒精兑水1/2,亦可用二锅头酒兑水1/4,放在一个小碗中。擦浴时将门窗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儿手心、脚心、腋窝和上臂内侧、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若直接用酒精擦拭,会让小朋友觉得很冷,很不舒服,甚至抽搐。
擦拭后可用浴巾盖一下身体,等5~10分钟,酒精蒸发得差不多的时候,体内的血液循环到了身体表面,又使皮肤变热时,就可以再重复第二次,如此重复三次左右,体内外的温度可迅速下降。由于退烧速度较快,此方法适合1岁以上之幼童,且超过40℃以上不易退之高烧使用。
4.以凉毛巾擦拭:用稍凉的毛巾(约25度)在额头、脸上擦拭。
5.多喝水:有助发汗,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流失的水份。
6.使用冷水枕:肛温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较低的温度作局部散热。现在市面上的软冷水枕甚为方便,冷度也不会太冷,较大幼儿及儿童可用。
但是不建议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因为婴儿不易转动身体,会造成局部过冷而冻伤或导致体温过低。
7.适当增减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畏寒),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如果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则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该不该吃退热药?
发热是很多疾病初期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侵袭,促进人体恢复健康,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当然发 热会使人体处于高代谢、高耗氧、胃肠道功能减弱的状态,尤其是持久的高热,也会损害人体的健康,使得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功能失常,最终将导致人体防御疾病 的能力下降,增加继发其他疾病的风险。给予必要的降温措施,有助于增加人体的舒适感,但是对发热的过度处理,反而也会增加身体的不适,因此,发热时,千万别走两个极端。
发热是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上调所致,宝宝的大脑发育还不成熟,经常会出现调节过度的现象,大脑会表现出不稳定状态,即发生高热惊厥,因此宝宝发热时,应适当采取一些退热措施,常见的有物理降温法和药物降温法,通常建议当腋温高于38.5℃时,可服用退烧药。
什么情况下能吃退热药?
当然,腋温38.5℃以上使用退热药并非绝对,还要参考宝宝当时的一般表现。如果宝宝的精神好、能吃、能玩,即使测得的腋温在38.5℃以上,还是可以考虑继续观察,暂不使用退热药;但如果在发热的寒战期测值,即使测得的数值略有不到38.5℃,那往往意味着体温可能还会继续迅速升高,您也可以根据宝宝当时的一般表现和以往的护理经验,考虑是否使用退热药。
哪些退热药相对安全?
任何一种药物都非绝对安全,世界卫生组织和儿科医生推荐使用的婴幼儿退热药物主要有两种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和具体的症状来选择。
两岁以下儿童和普通发热,通常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退热起效快,控制体温的时间大约为两小时左右;副作用相对较少,对胃肠道无明显刺激,对凝血功能也无显著影响,无肾毒性,安全性较高;但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即随着剂量的上升疗效上升,因此要防止过量而引起肝脏的损害。
3岁以上且发生高热,可以使用布洛芬。布洛芬退热相对平稳而持久,控制体温的时间大约可以持续6-8小时;对39℃以上高热的效果较对乙酰氨基酚更强,退高热的效果大约可以维持4-6小时;副作用相对较少,主要是轻度的胃肠道反应和转氨酶升高,偶可影响到凝血功能,在脱水、血容量低、心输出量低的情况下,偶可发生可逆的肾功能损害;过量服用可能会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癫痫发作等情况。
怎样吃退热药才能确保安全?
成分不同,安全剂量不同。对乙酰氨基酚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4小时一次,每次15mg/kg,如孩子体重超过44千克,可参考成人剂量1000mg/次或4000mg/日。布洛芬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6小时一次,每次10mg/kg,如孩子体重超过44千克,可参考成人剂量600mg/次或2400mg/日。
注意:具体使用时应参照药物说明书;
退热药连续服用不能超过7天;
未经医师指导,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同种成分的复方感冒药。
反复高热,退热药却一天最多只能用4次怎么办?
反复高热时,两种成分的药物交替使用安全高、效果好。即在发烧期间,一次服用布洛芬后,下次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两种成分的药物交替使用,可减少反复使用一种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又可维持较好的退热效果。
原则上: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后的4小时,如仍有需要使用退热药,可选用布洛芬;
使用布洛芬后的6小时,如仍有需要使用退热药,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
如因前期一种成分的药物使用剂量不足,而导致退热效果不理想的,可将剂量补足,也可直接选用另一种成分的药物;
若出现高热惊厥,可以两种成分的药物同时使用,且每种剂量照旧。
吃了退热药,为何高热仍然不退?
体温下降需要通过增加人体的散热来完成的,主要是通过皮肤发汗、尿液排出等完成。所以,即使药物选择正确,剂量使用恰当,但要达到理想的退热效果,必须让孩子摄入足够的液体,不然退热药就不能发挥退热的作用。此外,适当的物理降温有助于达到更好的退热效果。
当然,发热期间,体温时高时低是普遍现象,须待病因消除、疾病治愈后,体温调定点恢复到原来的设定,体温方能恢复到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