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4 09:21 来源:网友分享
宝宝在睡觉的时候总是容易出汗,有些妈妈会顾虑,明明没有给宝宝盖被子,可是宝宝身上都是汗,自己也不感觉热,这是怎么回事。婴幼儿新陈代谢旺盛,体内热量产生多,需要通过汗液的蒸发带走多余的热量,这是很正常的事。如果您的宝宝没有其他异常表现,即属于生理性多汗,这样的宝宝出汗多,不是宝宝的体质虚,家长不必担心,无需服特别药物。
另外,宝宝长期的多汗,会从汗中丢失了锌元素,需要有意识增加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蛋、肉、肝、豆和花生等,以满足宝宝生长发育需要的锌元素。如果宝宝出现厌食、体重和身高增加缓慢等情况,则要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用含锌元素的药物治疗,一般葡萄糖酸锌副作用小,宝宝更容易接受。注意钙剂会阻止锌剂在肠道的吸收;许多宝宝在预防性服各种钙剂,锌剂要避免与钙剂一同服锌。
另外,宝宝除生理性多汗外,缺钙佝偻病引起的多汗也是婴幼儿宝宝常见的原因,最好做一下微量元素的检测,如果缺乏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补充,以免影响生长发育。
小宝宝在睡眠中出汗是常见的,并非都是体质虚弱、身体有病的症状。请各位宝妈放下心里负担。入睡1小时之内出汗是正常的。宝宝睡着之后几分钟开始出汗,额头和颈部最为明显,常在入睡后半小时内发生,1小时左右就不再出汗了。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不是宝宝体质虚弱出的虚寒。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活泼好动的孩子要靠睡梦中出汗散发热量 。
有些活泼好动的孩子,白天运动量大,产生的热量多,机体没有能力将多余的热量通过出汗散发出去,热量积聚在宝宝体内,宝宝晚间体温可达38℃左右。宝宝入睡后,产生的热量减少,交感神经敏感性减弱,身体便通过出汗散发多余热量,以维持机体正常体温。
二是睡前食用牛奶、巧克力等食物引起出汗。
有的家长在孩子入睡前给其喝牛奶、麦乳精等,小儿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主要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另外,保暖过度也是小儿睡眠时出汗的原因,这些都属于生理性的出汗。
三是天气闷热、通风不良更易让宝宝出汗。
这种出汗在医学上称“生理性出汗”,一般都发生在上半夜刚入睡时,深睡后汗液便逐渐消退。对于生理性出汗,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这只是宝宝生长过程中一种生理现象,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逐渐减少。
1、佝偻病患儿。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感染性疾病应抗感染治疗。疾病治愈后,夜汗症状也就消失了。
2、结核病的病儿。白天活动时易出汗称为虚汗,夜间的出汗称为盗汗。如怀疑宝宝感染了结核,应做肺部X线检查或做结核菌素实验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3、如果小儿常在天亮前出现多汗症状,同时伴有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而快等表现,则可能是发生了低血糖。这时可给宝宝喝些糖水或进食些糕点,多汗症状即可消失。
4、体质弱的小儿常常在白天活动时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吸收不良而发生营养不良造成的。
5、护理上要注意调整喂养方法,促进小儿食欲,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糖的摄入量。
此外,小儿患贫血、风湿、类风湿等疾病时也会出现夜间多汗的症状。所以,宝宝发生夜间多汗时,家长应及时带其到医院就诊。
根据医生经验,2~6岁的孩子出现汗证大部分是一种“虚”的表现,因此常说孩子爱出“虚汗”。孩子气虚会影响到血,进而影响到五脏。久而久之,孩子的体质就会变得虚弱。这时候如果排除了身体病变,以下几种情况可以通过中医来进行调理。
表虚不固型:宝宝体质虚弱的话,常常就会是这种体质类型引起的汗证。主要表现为宝宝经常出汗,并伴有盗汗,一般在头部和肩部特别容易出现多汗,玩耍以后出汗比别的宝宝要多。这种孩子平常很容易患感冒,脸色显得苍白,手脚也比较冰冷。这种汗证的治疗方法要以益气固表为主,可以选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或给宝宝服用广药虚汗停颗粒,以植物成分治虚汗。
营卫失调型:这种类型的汗证主要是由于患上各种急、慢性的疾病后,宝宝的“营气”和“卫气”失调造成的。这种情况的宝宝经常全身无故出汗,怕冷怕风、有时候还会伴有低烧。父母可能还会看到宝宝经常精神疲倦,胃口不好。这种情况,医生会调和“营卫”,让宝宝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
气阴二虚型:不少妈妈会发现孩子在早晨醒来时,背后都是汗,床上也湿了一大片,这就是盗汗。如果孩子常常盗汗,可能就是气阴虚了,这也是许多妈妈最常碰到的情况。一般出现气阴虚的孩子体型比较消瘦、出汗多、精神不好、面色潮红、口干、大便干,手脚心热,有时候体温还有点低热。如果宝宝盗汗以手足心、胸腹部等部位教多,或者醒后哭闹、低热等,可能是偏阴虚,可用酸枣仁汤合生脉散加减;如果宝宝伴有拉肚子,可能偏气虚,可以用益气汤合生脉散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