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觉出了好多冷汗 宝宝出汗怎么治疗

2017-08-08 07:31 来源:网友分享

一、出汗分为生理性出汗和病理性出汗

  生理性出汗

  1.是大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反应

  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身体的新陈代谢要比大人旺盛,又总是不停地活动着,加之皮肤中的水分含量多,微血管分布广泛,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身体对冷热的调节能力较差,一旦受到环境刺激或兴奋时,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水分也就比较多,尤其是在气候炎热季节、室温过高、衣着或被褥过厚、快速吃热的饮食及活动后。

  2.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

  有些妈咪一看到宝宝出很多的汗,首先会担心宝宝患了佝偻病。其实,出汗多并不一定就是佝偻病的特有表现。因为,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功能发育还没有完善,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较高就会导致多汗。只要宝宝没有其他异常表现,不必认为是不正常。这种出汗与佝偻病不同的是,大多是白天活动过度,晚上入睡后多汗,常发生在入睡后的半小时内,主要见于头、颈部以上,尤其是以额部为多,不湿被,但胸背部也可出汗。但只要进入深睡,出汗就会逐渐减少。随着宝宝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完善,这种出汗的现象就会好转。

  病理性出汗

  1.身体内存在内科疾病

  好多疾病都可引起,如营养不良、活动性佝偻病、活动性结核、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但在出汗的同时,还会出现原发病的明显症状。

  2.身体内存在神经系统疾病

  如果是局部性出汗或半身性出汗,多是由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但同时还伴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多种表现.

  3.身体发烧

  身体发烧时,使用退热药物后引起全身出汗,以使体温降下来。

二、妈妈注意宝宝的下面这些症状

  1、宝宝出汗大多为生理性出汗,尤其是环境温度增高,妈咪没有及时给宝宝减少衣服,或宝宝剧烈活动、奔跑、跳跃、玩耍时。因此,只要宝宝没有其他不舒服,出汗比大人多是正常现象,妈咪不必惊慌失措,更不能擅自给宝宝使用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2、由于佝偻病是婴儿的多发病,不少宝宝的出汗即是因它而致,所以在除外以上提到的原因后,宝宝多汗时应注意宝宝是否缺少户外活动?有没有添加维生素D制剂?尤其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同时观察是否伴有夜啼、夜惊、烦躁、脑后枕部头发脱落等症状。若有以上情况应请医生进行诊察。

  3、宝宝多汗时,应注意身体有无活动性结核,观察宝宝是否与结核病患者有接触,是否出现午后低热、消瘦等症状;由于内分泌疾病引起的多汗较为少见,如果是糖尿病伴有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等症状。如有可疑情况及早就医,明确多汗的病因。

  4、宝宝多汗时,应注意衣着或被褥薄厚要适宜,并随环境温度变化及时穿脱。当内衣被汗湿后,一定要及时更换,以免受凉感冒。

  5、多汗的宝宝多喝温热白开水,补充身体失去的水分。为了避免宝宝出汗后易受凉,尤其是夜间,可请医生开些既能止汗又能预防感冒的中药。

三、宝宝出汗异常可能是这些疾病

 

  在宝宝安静状态下,有某些疾病所引起的多汗往往是异常的。

  1、这些疾病会引起宝宝多汗

  (1)佝偻病

  表现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宝宝的头部出汗比较明显。宝宝的后脑勺受到汗液刺激,头部皮肤发痒,宝宝会在睡觉时,经常摇头、摩擦枕头,结果造成后脑勺一圈的头发稀疏、脱落,称之为“枕秃”,这是婴儿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只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佝偻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会得到改善。

  (2)结核病

  会出现盗汗现象。出汗特点为整夜出汗,睡着汗出,醒时立止,还会伴随低热、咳嗽、消瘦、无力、脸色潮红等症状。

  (3)糖尿病

  除了多汗,常常还会出现多饮、多尿、消瘦、乏力等症状。

  (4)儿童肥胖症

  稍微运动,或者走路也会出很多汗。

  (5)低血糖

  常常出冷汗,大汗淋漓但是四肢发冷,伴有面色苍白、心慌、难过不安。

  (6)神经系统疾病

  一般出现局部性出汗或半身性出汗多。

  (7)发烧

  身体发烧时,使用退热药后可引起全身出汗,使体温降下来。

  2、宝宝多汗的异常特点:

  除了出汗多这个表现外,往往还伴随有原发疾病的症状。

四、如何护理宝宝出汗异常

  1、佝偻病引起的多汗

  特点:

  这是婴幼儿宝宝常见的原因。婴幼儿宝宝每日需要维生素D400~800IU,若日光照射不足,又不能及时补充维生素D的食物,易致维生素D缺乏,加上宝宝生长发育迅速,所以宝宝因维生素D缺乏就引起了佝偻病,有佝偻病的宝宝表现为烦躁好哭、睡眠不安、多汗,尤以头部汗多,但与气候无关。

  佝偻病的宝宝除多汗外,还有骨骼的畸形,如方颅、囟门宽大,闭合延迟,出现环秃、出牙延迟、肋缘外翻(哈氏沟)、念珠胸、罗圈腿等。佝偻病多汗的宝宝需要治疗佝偻病,才能解决多汗的问题。

  对策:

  (1)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完成疗程后再进行预防佝偻病的措施,如给宝宝添加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肝、奶制品等;

  (2)平时注意让宝宝多晒太阳。2岁内的宝宝每天要补充维生素D400IU(国际单位)和钙元素600毫克左右(药房里有专给宝宝的维生素D制剂和钙剂),以满足快速的生长发育需要。

  (3)注意佝偻病多汗的宝宝的护理,要求与生理性多汗宝宝相同。

  2、肥胖症引起的多汗

  特点:

  肥胖宝宝爱出汗,人所共知,即使稍活动或走走路也会大汗淋漓。

  为什么宝宝肥胖会出现怕热多汗症状,由于肥胖者皮下脂肪层增厚,体表的辐射散热和传导散热功能减弱,需要更多的汗液蒸发散热来代偿,出汗就比瘦人多。胖宝宝同时可伴有不愿体力活动、易疲劳、呼吸短促和下肢不同程度的浮肿等。由于多汗,宝宝的皮肤可出现较深皱褶,常伴有折皱糜烂、皮炎及皮癣。随着肥胖加重,行动困难,动则气短、乏力,还会出现智力发育迟缓。所以肥胖多汗的宝宝,应该给予特殊关照。

  对策:

  (1)不能采用饥饿疗法减肥,更不能用药物减肥。

  (2)从小培养孩子定时喂奶或进餐;不要加补,不吃零食;

  (3)2岁后提倡1%的低脂牛奶或脱脂奶;稍大儿童即应限制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改掉吃零食的习惯,糖果、巧克力都会增加热量使人发胖;

  (4)远离洋快餐垃圾食品和高糖饮料;

  (5)增加体力活动,从爬行开始,带稍大孩子运动;

  (6)拒绝滋补保健品,保健品不仅引发肥胖,还促成性早熟。⑥加强胖宝宝皮肤护理,常洗澡既可增加散热,又可清洁皮肤,防止感染发生。

  3、结核病引起的盗汗

  特点:

  以夜间出汗(盗汗)为特点。还伴有,面色潮红、低热消瘦、食欲不振、发育迟缓。检查血沉,抗结核抗体、拍胸片等,常可发现异常;详细查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这对小儿结核病的诊断极有价值。当然夜间出汗并不是结核病的专利,佝偻病缺钙患儿中也多见夜间出汗。

  对策

  (1)首先查明夜间多汗的原因,然后针对病因采取措施;

  (2)对于结核病引起的盗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抗结核治疗。

  (3)低钙多汗参考上文佝偻病处理。

  4、甲亢引起的多汗

  特点:

  小儿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发病率较低,只占全部甲亢病人的1%~5%,主要发生在学龄前儿童,3岁以内很少得病,3~4岁以后逐渐增多,11岁后得病者最多,女孩较男孩多。甲亢因为代谢异常旺盛,体内产热过剩,所以有明显的怕热多汗症状。同时可伴有多吃而体重减轻、精神亢奋、易激动、情绪不稳定、手足震颤、眼球突出(或无)、发育缓慢等特点。

  对策:

  (1)早期确诊。发现宝宝有上述症状应及早看医生,及早诊断;小儿甲亢治愈难度大,治疗时间长,容易复发,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治疗。

  (2)精神护理。对甲亢儿童特别重要,减轻压力,避免精神刺激;妈妈应多陪伴宝宝,更多地更换阿姨都会增加宝宝的精神负担,对治疗甲亢不利。

  (3)合理饮食营养。甲亢宝宝代谢旺盛,消耗增多,加之发育期营养需求也多,要求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和富含钙、磷的食物为主,如黄豆、猪骨、水果、蔬菜等;病孩出汗多,应多饮水,以补足丢失的水分;了解和观察孩子的饮食习惯及要求,调整好配餐。

  (4)甲亢宝宝应忌碘。禁忌含碘饮食,不吃海产品、含碘药物(如昆布、黄药子等),不要接触和使用含碘造影剂,就连平时打针消毒的碘酒、碘伏也应避免。

  (5)保护眼睛防致残。严重内分泌突眼的患儿,眼睑常不能闭合,可引起角膜损伤,故应注意保护角膜和球结膜,可采用眼膏防护,有溃疡者可局部涂以抗生素眼膏(或氯霉素眼药水),睡觉时在眼部覆盖纱布,以防感染。

  5、低血糖出汗:

  表现为难过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大汗淋漓、四肢发冷。饮糖水可迅速缓解,注意防止宝宝过度饥饿或过度活动消耗。

  药物性多汗:

  吃退热药过量,引起大量出汗,甚至虚脱。退热药要慎用,不可过量;还有些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如:伤寒、败血症、类风湿病、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或血液病疾病等也常有大量出汗的表现,通常要请医生鉴别处理。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育儿指南向日葵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