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何治疗

2017-08-16 09:01 来源:网友分享

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哪些原因

  1.直接胆红素偏高

  若肝细胞受损,胆红素不能正常转化为胆汁,或是胆汁排泄受阻,都会引起直接胆红素偏高,引起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常见病因有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2.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都增高

  见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

  3.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

  见于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4.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高

  见于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

  5.红细胞破裂因素

  肝脏的损伤,可导致患者肝脏内红细胞的大量死亡而发生破裂,当肝脏代谢功能不足以使得其转化为直接胆红素时,可引发溶血性黄疸症状。

  6.肝细胞病变因素

  当乙肝患者体内肝细胞发生病变,亦或者胆红素不能够转化为胆汁时,可导致肝脏肿大、肝内胆管受到压迫而造成胆汁排泄受损,引发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升高。

  7.胆汁排泄受阻因素

  譬如乙肝患者患有胆结石,胆结石可阻塞肝脏内胆汁的排泄,使得胆汁不能顺利排出肝脏,进而也可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升高。

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

  1.溶血性黄疸

  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时,生成过量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的能力,致使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特征:

  (1)巩膜轻度黄疸,在急性发作(溶血危象)时有发热、腰背酸痛,皮肤黏膜往往明显苍白;

  (2)皮肤无瘙痒;

  (3)有脾肿大;

  (4)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如周围血网织细胞增多、出现有核红细胞、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

  (5)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非结合胆红素增高;

  (6)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

  2.肝细胞性黄疸

  因肝细胞病变,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以致有相当量的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同时因肝细胞损害和(或)肝小叶结构破坏,致结合胆红素不能正常地排入细小胆管,反流入肝淋巴液及血液中,结果发生黄疸。特征:

  (1)皮肤和巩膜呈浅黄至深金黄色,皮肤有时有瘙痒;

  (2)血中非结合和结合胆红素均增高;

  (3)尿中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常增加,但在疾病高峰时,因肝内淤胆致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4)血清转氨酶明显增高;

  (5)血中肝炎病毒标记物常阳性;

  (6)肝活组织检查对弥漫性肝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胆汁淤积性黄疸

  肝内胆汁淤积从分子细胞学上是指胆汁的生成和分泌减少,以及胆汁淤滞和浓缩。肝内胆汁淤积或单独出现,或与肝实质损害同时存在。特征:

  (1)肤色暗黄、黄绿或绿褐色;

  (2)皮肤瘙痒显著,常发生于黄疸出现前;

  (3)血中胆红素增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胆红素定性试验呈直接反应;

  (4)尿胆红素阳性,但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5)粪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粪便显浅灰色或陶土色;

  (6)血清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增高、脂蛋白-X阳性。

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碱性磷酸酶(ALP)在肝外、肝内阻塞性黄疸及肝内胆汁淤积,ALP明显增高。

  (2)血清总胆固醇、胆固醇酯、脂蛋白-X(LP-X)测定在胆汁淤积性黄疸,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肝细胞性黄疸特别是有广泛坏死时,胆固醇酯降低。

  (3)凝血酶原时间肝细胞性和胆汁淤积性黄疸时,凝血酶原生成减少,因而凝血酶原时间均延长,注射维生素K2~4mg后24小时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如较注射前有明显缩短,表示肝功能正常,黄疸可能为胆汁淤积性;如无改变,表示肝制造凝血酶原的功能受损,黄疸可能为肝细胞性。

  2.超声显像

  如发现肝内胆管扩张则肯定为肝外胆管阻塞引起的黄疸。

  3.食管吞钡、胃肠钡餐检查

  如发现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则可诊断肝硬化。

  4.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

  对诊断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及了解胆道系统情况有重要帮助。

  5.CT检查

  对肝胆、胰腺疾病诊断及肝外阻塞部位、范围、性质有很大的诊断价值。

  6.肝穿刺活组织检查与腹腔镜检查

  能协助诊断肝细胞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及Dubin-Johson综合征等。

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如何治疗

  (1)激素治疗试验:口服泼尼松(强地松)10~15mg,3次/d,共服5~7天,肝内胆汁郁积者在治疗后,血清胆红素常较治疗前降低40%~50%以上。而肝外胆汁郁积者则治疗后胆红素下降不明显。但本试验有假阳性或假阴性,故判断结果时应慎重。

  (2)苯巴比妥治疗试验:苯巴比妥对肝微粒体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及肝细胞Na -K -ATP酶有诱导作用,及促进胆汁的运输与排泄作用。口服苯巴比妥30~60mg,3~4次/d,共服7天,对肝内胆汁郁积有效。对其疗效评估或判断同强地松试验。

  (3)熊去氧胆酸(UDCA):熊去氧胆酸有刺激胆汁分泌,减少疏水性胆汁酸的潴留,有利于转为亲水性胆汁酸,从而减少细胞毒性,保护肝细胞,并使 胆管上皮细胞免受疏水性胆汁酸的破坏,故可用于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熊去氧胆酸常用剂量为10mg/(kg/d)。如熊去氧胆酸联合应用甲泼尼龙(强的松 龙)等药物后,可明显增强疗效。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育儿指南向日葵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