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的症状 小儿麻痹的食疗方法

2017-09-13 08:06 来源:网友分享

一、小儿麻痹症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麻痹症脊髓损害以腰段颈椎为主,脑干或大脑也可被侵袭。瘫痪特点是双侧不对称,不按周围神经干支配区分布,不伴感觉障碍非均衡性。起病可缓可急,主要表现为发热,一般在38℃~39℃之间,伴多汗,并有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炎症现象,经过2~3天体温可恢复正常。1~6天后,再次发热,与第一次发热形成两次发热高峰,即“双相热型”。随后,逐渐出现肌肉疼痛、知觉过敏、项背强直,以至出现肢体瘫痪等典型症状。

  小儿麻痹症的临床表型差异很大。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轻型(顿挫型)和重型(瘫痪型或非瘫痪型)。

  1、轻型小儿麻痹症占临床感染的80%~90%,主要发生于小儿。临床表现轻,中枢神经系统不受侵犯。在接触病原后3~5天,患者出现轻度发热、不适、头痛、咽喉痛及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一般在24~72小时之内恢复。此外,患者还出现流感样症状和关节、肌肉酸痛等。

  2、重型小儿麻痹症常在轻型的过程后平稳几天,然后突然发病。更常见的是发病无前驱症状,特别在年长儿和成人。潜伏期一般为7~14日,偶尔可较长。发病后发热、头痛、颈背僵硬、深部肌肉疼痛,有时有感觉过敏和感觉异常。在急性期出现尿潴留和肌肉痉挛,深腱反射消失。此后,病情可不再进一步进展,但也可能出现深腱反射消失、不对称性肌群无力或瘫痪。这主要取决于脊髓或延髓损害的部位。呼吸衰弱可能由于脊髓受累使呼吸肌麻痹,也可能是由于呼吸中枢本身受病毒损伤所致。吞咽困难、鼻反流、发声时带鼻音是延髓受侵犯的早期体征。

  此外,还有一种是没有出现症状的隐性感染者。患者感染后并无症状出现,病毒繁殖只停留在消化道,不产生病毒血症,也不浸入中枢神经系统,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体内可查到特异性中和抗体。

二、小儿麻痹的食疗方法有哪些

  1.瓜蒌根粉15克,粳米50克,共煮成粥。适于肺热津伤者。

  2.鲜百合、粳米各50克,白糖适量。米煮粥至半熟加入百合同煮至熟,调入白糖即成。适于肺热伤津者。

  3.山药、薏苡米各60克,柿霜饼24克,山药、薏米煮熬至熟,再将柿霜饼顾碎入粥中,熬至熟烂即成。适于肺热伤津者。

  4.赤小豆50克,粳米200克煮成粥,放入适量食盐、少许味精即成。适于湿热浸淫者。

  5.冬瓜200克,去皮煮汤。适于湿热浸淫者。

  6.薏米500克,煮粥加适量白糖即可。适于湿热浸淫者。

  7.白粳米150克,武火煮沸,文火焖熟,用于日常正餐。适于脾胃虚热者。

  8.山药200克,陈皮3克,红枣500克,鲜扁豆50克。将红枣肉、鲜扁豆切碎,山药切薄片,陈皮切丝,共同合匀,做成糕,上笼,用武火蒸20分钟即可。适于脾胃虚热者。

  9.红枣10个,粳米100克共煮粥,熟后加冰糖汁少许即成。适于脾胃虚热者。

  10.桑椹蛋糕:桑椹30克,女贞子20克,旱莲草30克,共煎汁,将汁同500克鸡蛋、300克糖、200克面粉和成面团,加入发面,待面发起后,加碱,试好酸碱度,做成糕上笼蒸熟即可。适用于肝肾亏虚者。

  11.枸杞子30克,粳米100克,共煮成粥即可。适用于肝肾亏虚者。

  以上就是一些小儿麻痹食疗的方法,相信大家通过以上的阅读,已经了解了一些小儿麻痹的食疗方法了吧。小儿麻痹中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由消化道传染经口进入人体后即侵入咽部和肠道的淋巴组织则形成隐性感染;抗体低下病毒则进入血循环引起病毒血症,严重着甚至会引起瘫痪。那么,我们就应该多多关爱小儿麻痹者,在生活中用一些食疗方法来加快治愈的速度。

三、导致小儿麻痹症的病因有哪些

  很多人都知道小儿麻痹症这个疾病,此病会让孩子的肌肉萎缩,严重的会导致瘫痪,行动不便,是很多家长都感到头疼的疾病。此病一般在儿童时期发病,发病时,孩子会不明原因的发热、全身都不舒服。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疾病的呢?下面就为您详细的介绍。

  小儿麻痹症即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毒自口咽或肠道粘膜侵入人体后 一天内即可到达局部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咽壁淋巴组织、肠壁集合淋巴组织等处生长繁殖,并向局部排出病毒,若此时人体产生多量特异抗体,可将病毒控制在局部。形成隐性感染,否则病毒进一步侵入血流(第一次病毒血症) 在第3天到达各处非神经组织,如呼吸道、肠道、皮肤粘膜、心、肾、肝、胰、肾上腺等处繁殖,在全身淋巴组织中尤多,并于第4日至第7日再次大量进入血循环(第二次病毒血症) 如果此时血循环中的特异抗体已足够将病毒中和,则疾病发展至此为止,形成顿挫型脊髓灰质炎。

  仅有上呼吸道及肠道症状,而不出现神经系统病变,少部分患者可因病毒毒力强或血中抗体不足以将其中和,病毒可随血流经血脑屏障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严重者可发生瘫痪,偶尔病毒也可沿外周神经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特异中和抗体不易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和肠道,故脑脊液和粪便内病毒存留时间较长。因此,人体血循环中是否有特异抗体,其出现的时间早晚和数量是决定病毒能否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因素。

  多种因素可影响疾病的转归,如受凉、劳累、局部刺激、损伤、手术(如预防注射、扁桃体截除术、拨牙等)以及免疫力低下等,均有可能促使瘫痪的发生、孕妇如得病易发生瘫痪、年长儿和成人患者病情较重,发生瘫痪者多。儿童中男孩较女孩易患重症,多见瘫痪。

  脊髓灰质炎最突出的病理变化在中枢神经系统(本病毒具嗜神经毒性) 病灶有散在和多发不对称的特点,可涉及大脑、中脑、延髓、小脑及脊髓,以脊髓损害为主,脑干次之,尤以运动神经细胞的病变最显著。脊髓以颈段及腰段的前角灰白质细胞损害为多,故临床上常见四肢瘫痪。大部分脑干中枢及脑神经运动神经核都可受损,以网状结构,前庭核及小脑盖核的病变为多见,大脑皮层则很少出现病变,运动区即使有病变也大多轻微。偶见交感神经节及周围神经节病变,软脑膜上可见散在炎性病灶,蛛网膜少有波及,脑脊液出现炎性改变。无瘫痪型的神经系统病变大多轻微。脊髓灰质炎病毒经口进入人体后,即侵入咽部和肠道的淋巴组织,则形成隐性感染。抗体低下病毒则进入血循环,引起病毒血症,若机体缺乏免疫力,病毒随血流经血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并沿神经纤维扩散,引起无瘫痪期症状。如果运动神经元受损严重,则导致肌肉瘫痪,引起瘫痪期症状。

  以上为您介绍的就是导致小儿麻痹症的病因,通过文章的内容我们了解到,疾病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的传染性疾病,但不会传染给其它人,是通过自身的血液循环进行传播的。因此,在孩子生长发育时期要多观察孩子的身体,避免孩子发生疾病给将来带来影响。

四、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有哪些

  孩子在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的时候,对孩子的健康将会造成严重的威胁,生活中小儿麻痹症的症状也是非常多的,我们要引起重视,加强疾病的护理才行,对于小儿麻痹症的症状,我们要多加认识和掌握,那么,大家跟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吧。

  1、脚也可以发生各种畸形,例如走路时脚跟不能落地或脚尖不落地,也可能是足内翻用脚背外侧走路等,也是常见的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症状。另外,身体其他处也可发生畸形,如上肢的畸形、脊柱的弯曲畸形、骨盆的倾斜畸形等等同样是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症状。

  2、肢体肌肉萎缩无力、肢体变形、上下肢活动困难、关节不稳定、双侧肢体不等长等都是常见的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症状。

  3、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症状还包括髋关节挛缩屈曲或者松弛不稳,甚至形成髋关节脱位。膝关节屈曲畸形、小腿向内弯或者向外弯等。

  小儿麻痹症常见的后遗症是什么呢?在生活中大家要多注意才行,尽量不要让疾病影响到了健康,及时的掌握它的症状,才能及时恢复健康,我们要避免小儿麻痹症的后遗症出现,家属在生活中要多关心和照顾孩子,尽量让孩子有个健康的未来,祝大家早日康复。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育儿指南向日葵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