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的典型症状表现 小儿麻痹症的预防措施

2017-07-02 14:56 来源:网友分享

一、小儿麻痹症是什么呢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这是一种病毒感染。

  咽痛、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或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是最明显的表现,在发病初期,大多数小儿会发热约38~39℃。不过1~4 天可退热,间隔1~6 天会再度发热,或称为双峰热型。出汗、面红,出现全身或四肢疼痛,病孩也不愿让他人抚抱,颈背强直,精神萎靡,发热1~4天或晚至7~8 天会出现瘫痪,且逐渐加重,一般退热后,病势保持稳定。

  最常见的是下肢得此病,可一侧或两侧受累。而且伴有呼吸不整,甚至困难,喉部肌肉瘫痪,咽食有困难。

  瘫痪症状持续1~2 周后,肢体功能和肌力逐渐恢复。不过重者可失去正常功能,造成终身残废。

  但是,有的小儿可能只有发热一种症状,可以不出现瘫痪症状。

  小儿麻痹症的预防可包括:

  1、流行期间,5 岁小儿如未服小儿麻痹疫苗,可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注射一周后若发病者可减轻症状,2~5 周不发病,可能已得到保护。

  2、按时服用小儿麻痹减毒活疫苗糖丸。小儿有腹泻、热性病、免疫缺陷症、传染病者应慎用药。

二、小儿麻痹症症状

  流行季节如有易感者接触患者后发生多汗、烦躁、感觉过敏、咽痛、颈背肢体疼痛、强直,腱反射消失等现象,应疑及本病。前驱期应与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胃肠炎等鉴别。瘫痪前期病人应与各种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流行性乙型脑炎相鉴别。弛缓性瘫痪的出现有助于诊断。

  潜伏期3~35日,一般为7~14日。按症状轻重及有无瘫痪可分为隐性感染、顿挫型,无瘫痪型及瘫痪型。

  (一)隐性感染(无症状型):占全部感染者的90~95%。感染后无症状出现,病毒繁殖只停留在消化道,不产生病毒血症,不浸入中枢神经系统,但从咽部和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体内可查到特异性中和抗体。

  (二)顿挫型(轻型):约占4~8%,病毒侵袭全身非神经组织。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可出现①上呼吸道炎症状,如不同程度发热,咽部不适,咽充血及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扁桃体肿大等;②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腹部不适等;③流感样症状,关节、肌肉酸痛等。症状持续1~3日,自行恢复。

  (三)无瘫痪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且循环神经纤维散布全身,可在发病之初出现此期症状,但多数患者可在前驱期后有1~6日无症状或症状减轻,而后进入此期。

  (四)瘫痪型:约占感染者的1~2%,其特征为在无瘫痪型临床表现基础上,再加上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及脑神经的病变,导致肌肉瘫痪。

三、小儿麻痹症患者成年后还需治疗吗

  小儿麻痹症,又称“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是由于脊髓前角灰质炎病毒急性感染,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出现受累脊髓节段的局限或广泛的,不对称或对称的、无感觉的、弛缓性的肢体瘫痪。从50年代末期,普遍推广疫苗预防以来,本病发病率已大大降低。但许多患小儿麻痹症的患者却为其后遗症所累,造成终身残疾。过去认为小儿麻痹一旦形成肢体瘫痪,病情不会进一步发展,无需治疗。但是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小儿麻痹患者病情仍在缓慢发展。其体内的脊髓灰质炎病毒长期存在体内,继续毒害脊髓前角细胞,造成瘫痪肢体肌肉萎缩加重,甚至健侧也发生肌肉萎缩。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医生最先注意到相当部分小儿麻痹症患者在40岁之后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和肌肉痛性痉挛、继发性骨关节炎以及渐进性软弱疲乏等症状。有的患者出现头晕、头痛、难以耐受寒冷,有的还会出现口吃、吞咽困难、呼吸功能不全等,导致一些患者难以继续工作,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这一情况被称为“小儿麻痹后期综合征”或“小儿麻痹后发症(pps)”。美国麻痹型小儿麻痹患者至今仍有160万人存活,他们中约有22%已经出现pps症状。我国小儿麻痹矫治专家、北京肢残矫治中心秦泗河教授等,在国内检查了183例38~60岁的小儿麻痹后遗症病人,符合pps诊断标准的有47例,占27%,其中26例单侧下肢小儿麻痹病人中5例健肢也发生了肌肉萎缩,说明我国与国际上pps发病情况大致相同。目前,国际上pps尚无根本有效的治疗方法,也无任何药物能终止其发展,治疗仅限于减轻症状和延缓病程。

  所以,提醒幼年患儿小麻痹症者,成人后还要继续治疗。中医中药及康复理疗方法对改善肌肉萎缩、无力、腰酸痛、背痛、不耐劳动等临床症状,恢复肌肉容积及改善或延缓病情进展,预防pps有很好的疗效。平时要注意不要使患肢做超负荷的增强性的锻炼,可采用坐位或俯卧位进行伸膝、屈踝、伸髋等不引起疲劳的锻炼。预防感冒、感染,避免受风寒、潮湿,多食高蛋白、高营养、高热量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以防pps发病。

四、预防慢性小儿麻痹症的办法有什么

  (一)自动免疫。最早采用的为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Salk疫苗),肌注后保护易感者的效果肯定,且因不含活疫苗,故对免疫缺陷者也十分安全。某些国家单用灭活疫苗也达到控制和几乎消灭脊髓灰质炎的显著效果。但灭活疫苗引起的免疫力维持时间短,需反复注射,且不引起局部免疫力,制备价格又昂贵是其不足之处。但近年改进制剂,在第2个月、第4个月,第12~18个月接种3次,可使99%接种者产生3个型抗体,至少维持5年。口服疫苗后很少引起不良反应,偶有轻度发热、腹泻。

  患活动性结核病,严重佝偻病,慢性心、肝、肾病者,以及急性发热者,暂不宜服疫苗。有报告认为经人体肠道反复传代后疫苗病毒株对猴的神经毒力可增加,近年来普遍采用OPV国家发现瘫痪病例证实由疫苗株病毒引起,大多发生在免疫低下者。故目前都认为减毒活疫苗禁用于免疫低下者,无论是先天免疫缺陷者,或因服药、感染、肿瘤引起的继发免疫低下均不可用。也应避免与服OPV者接触。也有人主张这种病人宜先用灭活疫苗,再以减毒活疫苗加强,但多数主张只采用灭活疫苗。

  (二)被动免疫,未服过疫苗的年幼儿、孕妇、医务人员、免疫低下者、扁桃体摘除等局部手术后,若与患者密切接触,应及早肌注丙种球蛋白,小儿剂量为0.2~0.5ml/kg,或胎盘球蛋白6~9ml,每天1次,连续2天。免疫力可维持3~6周。

  (三)隔离患者,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0天。第1周应同时强调呼吸道和肠道隔离,排泄物以20%漂白粉拦和消毒,食具浸泡于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煮沸消毒,或日光下曝晒二天,地面用石灰水消毒,接触者双手浸泡0.1%漂白粉澄清液内,或用0.1%过氧乙酸消毒,对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隔离观察20天。做好日常卫生,经常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苍蝇,培养卫生习惯等十分重要。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少去人群众多场所,避免过分疲劳和受凉,推迟各种预防注射和不急需的手术等,以免促使顿挫型感染变成瘫痪型。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小儿麻痹症

挂号科室:儿科、感染科

温馨提示:
一旦发现病人,应自起病日起至少隔离4O天。患者衣物用具应煮沸或日光下曝晒2小时消毒。密切接触者,应连续观察20天,未服过疫苗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0.3~0.5ml/kg。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以下简称polio)又名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弛缓性麻痹。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为多,儿童发病较成人为高,普种疫苗前尤以婴幼儿患病为多,故又称小儿麻痹症(Infantile paralysis)。其主要病变在脊髓灰质,损害严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儿童人群 常见症状:发热、烦躁、咳嗽或恶心呕吐、腹泻、头痛、肌肉痛、肢体出现萎缩或畸形、而至跛行或不能站立[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理疗

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