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5 08:47 来源:网友分享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孩子才有了心里支柱,才不怕吃苦受累,经得起挫折。
教育孩子要正确认识自己,有自知之明。既不自卑,也不自负,仅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孩子才能正确为人,有效处事。
孩子知识比较贫乏,经验不足,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还不能够全面看待问题,往往爱钻牛角尖,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增长知识,教会孩子正确认识事物,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够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教育孩子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能够冷静、理智的处理问题。
家长要指导孩子科学用脑,劳逸结合,学习一节课就要休息一下,打打球、玩玩玩具等等,这样可以减轻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增进身心健康。
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学会与人交往,孩子在参加集体活动中,孩子可以多交朋友,在集体中认识自己,学会与人相处,有时可以把自己的不快给朋友讲一讲,消除自己不健康的心理。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自己首先要心理健康,如果家长心理存在不健康的因素,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所以,家长要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保持心理健康,在孩子的心目中要树立起正面的、可爱的形象。
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
判定孩子心理是否健康,其标准大致有如下几方面: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包括饮食、睡眠、运动、言行等方面。有的幼儿喜欢在入睡时由母亲抚着、有的偏爱吃某类零食等,这也属于成长过程的正常现象,并非心理疾玻良好的个性具有一定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控能力,无怪癖、无恶俗举止,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能保持平和、乐观、谦让、乐于助人等正常人格。
正常的智力孩子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只要基本符合该年龄阶段的智力发展水平,便属正常,这可从语言、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来测定。
正常的心理素质无过分畏惧、惊恐、焦虑表现,喜怒哀乐表诸于色,活泼大方尊重他人,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反之,常常表现出过度恐惧、多动态症、强迫症、狐独症、忧郁症以及偏执倾向等,说明孩子的心理素质并非良好。
较强的好奇心和记忆力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记忆力,尤其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会显得好奇兴奋、念念不忘。如果一个孩子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显得漠然冷淡,那么孩子的心理便有问题。
善于与人交往善于与同龄人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能与人平等、友好、和谐地相处,无猜忌,无严重的嫉妒心理,无明显的凌弱欺小行为等。
心理健康小知识
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
4、学会自我控制,克服诱惑,活在现实当中。
5、学会舒缓舒解愤怒、低落、忧郁、厌倦的情绪。
6、对自己要时常鼓励增强自信心。
7、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注意锻炼身体,展现朝气活力。
9、学会思考,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
10、净化自己的心灵,追求平和的心境。
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是人生的一个必然和重要行为。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1、要学会有利他奉献的人生观的培养。
2、学会角色扮演的心理调适
3、对竞争与合作要有正确的认识4|、接受自己,悦纳他人。5、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三个度情、理、法。6、消除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1.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
家庭是少年儿童发展的基础和主要场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成员之间感情的融洽与否是影响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家庭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众多父母的期望,这种期望致使许多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以下两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是对子女要求过高,在教育方法上苛刻,甚至有时不分场合当面训斥、打骂,要求绝对服从。这样会使子女自尊心受到伤害,心理压力过大,最终形成忧郁、孤僻、退缩、逆反心理。第二种态度是对子女娇惯溺爱,百依百顺,这容易造成子女自私自利、任性、蛮横、懒惰、依赖等不良心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少年儿童正常心理的发展都是有害的。此外,家庭破裂也会给子女造成心理创伤和失落感。据研究表明: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产生消极情绪,不爱学习,敌视同学等,由此可见,家庭破裂会使少年儿童产生强烈的心理失衡。
2.少年儿童自身弱点的不良倾向
人的心理是由各种心理成分组成的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统一体。处在自我意识逐渐加强期的少年儿童,独立性与依赖性同在,自觉性与幼稚性并存,他们一方面发现新的自我,要求独立自主;另一方面又表现得非常幼稚,缺乏必要的分析判断能力。他们年龄小、阅历浅、知识少,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情不稳定,因此,此时期的孩子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在环境消极因素影响下,容易形成狭隘的意识,不良的心态。因此,少年儿童自身的人格弱点是其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
3.学校教育失误的不良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一直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致使许多学校只重视学生的智育,甚至以学生的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其实,在现代社会中,学生具有完美的个性和人格要比拥有智慧和能力更为重要。因为社会用人已不仅仅考核专业技能,却越来越需要心理素质较好的人才。可见,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给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而且,学校也存在教师的教育方法不正确的问题,有的教师挖苦、讽刺学生,更有甚者打骂学生,对学生不一视同仁,对考分高的学生或家长有钱有地位的学生另眼相看,对学习成绩差或家庭贫困的学生当成另类看待,这也严重影响了少年儿童正常心态的形成。除此,有些学校把素质教育挂在口头上,口号喊的响,却无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实际行动。
4.社会消极因素的不良影响
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因素是十分广泛和复杂的。不良的社会舆论导向、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往往使少年儿童在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面前感到无所适从,这对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害的。社会风气中的积极方面如新风尚对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品格和人格有促进作用,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会腐蚀少年儿童的心灵,有些少年儿童效仿某些成年人讲究吃喝玩乐,说大话、假话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