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2 16:39 来源:网友分享
尽早“对话”:不要等宝宝会说话了再和他对话,尽可能早甚至从一降生就可以和宝宝“对话”了,当然这个对话更多是以非语言进行的,比如用心地记录和分辨宝宝哭闹的类型(饿、困、累、怕等各有各的哭法),并予以相应的回应和满足。此外,随着宝宝慢慢长大,宝宝的表达方式日趋丰富,开始发出各种各样的咿咿呀呀的声音,这时候模仿一下宝宝,它一定很开心。
使用“妈妈语”:生活中,对于呀呀学语的宝宝,妈妈(或其他家人)和宝宝说话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放慢语速、提高声调并采用夸张的语气说出或重复说出一些简短的词语或句子,这就是所谓的“妈妈语”。宝宝非常吃这一套,因为缓慢的语速、夸张的语气、高扬的声调和重复,是宝宝最容易理解的,可以使他更好地感受、学习语言。
做宝宝的“导游”:宝宝是这个世界的“新客人”,即便是对洗澡、吃饭这些最基本的事情宝宝也莫名其妙,这时候需要我们做好宝宝的“导游”,比如用亲切的声音、变化的语调,跟宝宝讲他当前面对的事物和事情。自然、亲切的语言“导游”,对提高孩子语言能力非常有效,也很利于孩子的社会化发展。
成为“朗读者”:很多优秀家庭的实践证明,坚持给孩子朗读、多给孩子讲故事,从一开始就让孩子接触优秀的汉语而不是传统中的婴儿语,宝宝的语言能力可以发展到让人惊喜的程度。
0-1岁阶段语言训练:
说给宝宝听:不会说话的宝宝能通过耳朵接受信息,为他们日后的“说”打基础。如果父母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通过清晰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相应的动作传达给宝宝,孩子会对你的话很感兴趣,并试图咿咿呀呀地表达。
制造发声的机会:宝宝会用“咿、呀、哈、呜”等声音表达自己的愿望,这恰是培养宝宝模仿发音的好时机。当他们表达要人抱、要喝奶、尿布湿了时,妈妈趁机替他把这些愿望用简单的词语说给孩子听,然后等待宝宝的反应。如此天天重复,就等于在他的头脑中强化了这些语言,最终使孩子的语言模仿变得容易起来。
1-2岁阶段语言训练:
多给予刺激促使孩子讲话:身边物品,是教育宝宝学习语言的好工具。把这些生活用品或玩具指给宝宝看,告诉他这些东西的名称、用途、形状等等,随后再问问孩子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用途如何,这不但能帮宝宝学到一些生活常识,还能帮他积累新名词,促进语言的发展。
满足要求晚半拍:宝宝想要某种东西,往往盯着它或用手去抓。这时妈妈不要马上满足他,而是把它拿在手里,鼓励孩子说出自己想要什么。如果孩子说不好,妈妈可以先做示范,由宝宝“学舌”,再把这些东西给孩子。
重复说过的内容:准备一套动物卡片,在宝宝认识了其中的动物之后,请他给妈妈讲每张卡片上有什么;也可借助简单的图画书,妈妈讲页、宝宝重复一遍,然后再往下进行。总之,利用各种机会让宝宝开口。
一般情况下,孩子长到二三岁就能比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四岁时能基本掌握本民族语的口语了,到五岁以后能较清楚地复述听过的故事大意、看图说话或自己编简单的故事。正常情况下,发育晚的孩子与发育早的孩子相比有4—6个月的差异,超过这个时限,父母就要多加注意了。
4个月大时:不会模仿爸爸、妈妈发出的声音。
6个月大时:不会笑或大声叫。
8—9个月大时:不会用声音吸引你的注意力;还没开始咿呀学语。
满10个月时:对别人叫自己的名字没有反应,不懂怎么让你知道他是高兴还是烦躁。
满12个月时:不会做挥手、摇头之类的肢体语言;还不能发出一两个声母(比如p、b等);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与你交流。
满15个月时:不明白“不行”和“再见”之类的词,也不做反应;会做的肢体语言(比如摆手、指东西等)还不到6种;会说的词不足1—3个。
满18个月时:连6—10个词都不会说;还不会用手指感兴趣的东西,比如天空飞过的小鸟或飞机。
满20个月大时:会说的声母还不足6个。
21个月时:不会回应简单的指令:不会假装和娃娃或自己玩(比如给自己梳头、给娃娃喂饭等)。
满24个月时:不会把两个词连在一起;不知道常见家庭用具(比如牙刷、电话、筷子等)的功能;不会模仿别人的动作或学别人说话;不会按照要求指出身体部位。
满30个月时:即使自己家里的人也没人能明白他;不会说简单的句子,不会问问题,也不能让陌生人明白自己。
满3岁时:不会说短语;听不懂简短的指令;对和其他孩子交流不感兴趣;和爸爸或妈妈分开时特别困难。
满3岁半时:经常不能把话说完整(比如不会说“回家”,只会说“回”)。
满4岁时:说话还经常结巴,基本上还是不能让别人完全听懂他说的话。
禁区一:过分满足造成宝宝语言滞后
父母类型:“热心帮忙”型
犯禁表现:“宝宝,是要喝水吗?妈妈给你拿。”不少父母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若宝宝指着水瓶,家人立马“领会”宝宝这是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
犯禁的害处:爸爸妈妈过度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破禁办法:当爸爸妈妈从宝宝的行为举止中发觉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杯,他拿着空水杯,想要得到水时,会非常努力去说“水”。你可以做此尝试,当宝宝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实到语言上,变成“水”字时,仅仅这一个字,就会让他欢欣鼓舞。
禁区二:过多使用叠词
父母类型:过分迁就型
犯禁表现:“宝宝,饭饭了!”“宝宝看,那是狗狗,那是花花……”用叠词和儿话说话是宝宝语言特定阶段的表现,一些爸爸妈妈却随着宝宝一起说起了儿话。
犯禁害处:宝宝用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长却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破禁办法:宝宝语言发展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爸爸妈妈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当宝宝伸出双手说,“妈妈抱抱。”妈妈就应该给宝宝一个热情的拥抱,并说,“妈妈来抱宝宝了。”用正常的交流方式,尽量缩短宝宝叠词或者儿话使用的时间。
禁区三:模仿宝宝的可笑发音造成错误暗示
父母类型:将错就错型
犯禁表现:宝宝在刚学说话的阶段,常常会有一些可笑的不准确的发音,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有些爸爸妈妈觉得好玩,于是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以博一笑。
犯禁害处:宝宝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是因为宝宝的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完全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如果父母将错就错学习宝宝的可笑发音,那么宝宝就会得到错误暗示,认为自己的发音是对的,这种错误的发音可能会因此很长时间难以改变。
破禁办法:爸爸妈妈不要学宝宝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宝宝的发音自然会逐渐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