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需医疗“公退民进”是医改重要推手

2017-05-29 06:30 来源:网友分享

  据《人民日报》报道,上海多家公立医院逐步剥离特需医疗服务,全部放到两大医学园区―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和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由社会资本兴办的医疗机构接盘。北京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北京也决定削减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公立医院将更多致力于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同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让公立医院不依赖特需医疗服务,也能弥补基本医疗收入亏空。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越是集中在大城市的重点公立医院,医疗资源越是紧张,面向普通患者的公益性医疗服务越是供不应求;越是这些重点公立医院,设立特需病房的资源条件就越充分,积极性也越高。其结果必然是,在这些原本应当成为公益性医疗服务主渠道的重点公立医院,特需病房占用的存量医疗资源越多,医院提供的公益性医疗服务就越少。即便特需病房由医院扩建、扩张而成,动用的是医院的增量医疗资源,它仍然是对公益性医疗资源的挤占,因为这些增量医疗资源,原本可以用于为更多患者提供公益性医疗服务,以更有效地缓解普通患者的“看病难”。

  举个简单的例子,某医院为一名特需病房患者提供特需服务所需的医疗资源,可以用于为5名普通患者提供公益性服务,医院选择了前者,势必就要怠慢甚至拒绝后者。即便医院从一名特需病房患者获取的收入,高于从5名普通患者收取的费用,严格说来也是得不偿失的。常见的情形是,这边厢普通病房人满为患,甚至连走廊过道也加设了临时病床,那边厢则是宾馆式的特需病房,非富即贵者优哉游哉,住院形同度假。显而易见,特需医疗服务与公立医院的性质是相冲突的,公立医院逐步削减、剥离特需医疗服务,是全面回归公益性医疗服务的必然选择,符合公立医院改革的目的和方向,这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当然,建立合理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需要一定时间,在取消药品加成导致收入减少、短期内财政投入难以充分到位的情况下,能带来可观收入的特需医疗似乎尤显“可贵”,要求公立医院一下子把特需医疗全部取消,又是不现实的。公立医院取消特需医疗服务,将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是一个公共财政对公立医院投入不断加大、民营医院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等到公立医院不再需要靠特需医疗创收,民营医院有能力全面接手特需医疗服务市场之时,特需医疗就可以从公立医院中彻底退出了。

  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不仅涉及医疗硬件设施、服务项目的重组,也必然涉及医疗人才的合理流动。特需医疗服务退出公立医院后,之前在公立医院中主要从事特需医疗服务的人员是否就要失业?当然不会。他们既可以多点执业形式在民营医院“兼职”特需医疗服务,也可完全退出公立医院,转而加入民营医院。随着民营医院特需医疗服务“蛋糕”越来越大,其对特需医疗服务人才的需求量和吸引力将越来越大,从公立医院转入民营医院的特需医疗服务人才可望越来越多。

  公立医院取消特需医疗服务,将是下一步深化医改的重要“推手”―不但推动医疗服务资源从公立医院向民营医院转移,也将助推医疗服务人才从公立医院向民营医院流动,形成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民营医院发展、为社会提供多元完备医疗服务的共赢局面。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医改聚焦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