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9 09:53 来源:网友分享
新医改至今,总有些初看很合理、细想又十分蹊跷的政策出台,比方说“禁止公立医院扩张”这事儿。
早在七年前,卫生主管部门和学者们就一直大声疾呼,要求各地医院保持克制,不要盲目地比拼规模、大修大建,不要争相购买高精尖设备。七年过去了,该建不该建的都建了,该买不该买的也买了,还没把自己搞大的医院仍在前赴后继,主管部门只有再次强硬地下发紧急通知,禁止公立医院盲目扩张,尤其是借银行的钱去搞建设。
照常理说,医院大了,床位多了,设备先进了,说明医疗资源增加了,对于缓解看病难是件好事啊。不过官员和专家都说,这会加剧医疗资源的集中,患者无论啥病都到大医院不去基层了,基层的医疗资源就浪费了,大医院也挤得要命,禁止公立医院盲目扩张,全国各地的患者就不会老往大医院跑了。嗯,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家就在大医院附近的人一定非常欢迎,不过,套用一句台词,“管得了医院,还管得了患者爱看谁?”
大医院在大城市,顶尖医院在首都,这本是医疗资源行政性分割造成的后果,公平的做法应该是让大医院下乡村,老字号开分店,力求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现在却希望通过禁止大医院扩张规模来倒逼患者分流,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这是哪门子道理?
如果这个理由站不住脚,那么禁止公立医院扩张的主要考虑只能是为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减压减负了。毕竟借银行钱来搞建设,总归是要还的,作为所有者的地方政府不一定还得上,也不一定愿意还,最后可能还是会羊毛出在羊身上,由患者来买单,以致推高医疗费用,让老百姓看病更贵了,这一方面不符合新医改的初衷,也会砸了卫生主管部门的招牌,显然是不能容忍的。
不过,数年来的事实证明,扩张始终是禁而不绝的。为什么公立医院会老想着扩张做大,首先是因为这些医院是卫生主管部门直接管理,院长是任命的,任期内是有考核的,考核的方式是各种评比,评比的内容是各种硬件指标,比如床位数、技术先进性等等。如果你是一家公立医院院长,你会怎么做?当然也是拼命找钱、建设发展,制造政绩,利于提拔。
即便是稍微不那么功利的院长,首先得保障医院正常运转吧。地方政府是公立医院的所有者不假,但早在十年前就把公立医院推向市场了,财政补贴不足至今已是公认的事实。要运转就需要能容纳更多的病患,做更多的检查,以便在价格管制下靠收更多人的费,来避免收更高的费,不扩张怎么行?钱不够就借,反正任期内用不着还,先维持着再说。
在人事硬控制和财务软约束的夹缝里,扩张几乎是公立医院的唯一正确选择,在这种价值取向下,院长们怎么会有心思先从内部管理上挖掘潜力,先从制度软环境上搞基础建设?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立医院有着中国国有企业的几乎所有标准特征,当然也包括全部的弊端。因此,若真为公立医院着想,相关部门应该真正落实对公立医院的管办分离,从财务和人事上双双放手,而不是一手硬一手软,一方面希望公立医院自食其力,不要补贴而成为市场主体,一方面又希望其按照主管部门的意志行事,违背市场规律去追求政绩。只有这样,公立医院改革才不会走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