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7 13:58 来源:网友分享
1、过度使用
过度使用是导致肌肉或关节损伤最常见的病因。在疼痛时持续的锻炼会加重损伤。一次剧烈的不经意的过度使用,损伤的恢复要超过48小时。每次肌肉牵拉,都会造成部分肌纤维的损伤和糖原的消耗。因为只有未受损且能得到糖原的肌纤维才能作功,所以剧烈运动导致能作功的肌纤维越来越少,损伤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肌纤维的恢复至少要48小时,糖原的重新蓄积则需要更长时间。运动者应运动身体的不同部位。
2、错误的训练方法
错误的训练方法是造成肌肉和关节损伤最常见的原因。具体表现在:锻炼者在锻炼后没有使机体完全恢复或者当疼痛出现时仍不停止锻炼。
身体的肌肉时常会因过度活动而劳损,一些肌纤维发生损伤而另一些则耗尽了自身的能量,这些能量平时是以碳水化合物和糖原形式贮存。一般需要两天多的时间肌纤维才能恢复,糖原得到补充。因为只有未受损伤并有足够营养供应的肌纤维功能才是正常的,而频繁的、高强度的锻炼最终是由相对较少的健康肌纤维来完成,这样就增加了损伤的机会。因此,应至少间隔两天进行一次大强度锻炼或者通过变换锻炼机体不同部位的方法来预防慢性损伤。
大多数训练原则遵循艰苦-放松原则,即一天大运动量(如以每英里5分钟速度跑步),第二天降低强度(以每英里6~8分钟速度跑步)。如果一个运动员每天训练2次,则每一次高强度运动后必须跟随至少3次低强度训练。只有游泳运动员能够耐受每天一次高强度和一次低强度训练,可能是水的浮力保护了他们的肌肉和关节。
3、生物力学因素
肌肉,肌腱及韧带如进行过强的运动就会受损,但如果它们逐渐负重并持续锻炼就可能耐受。骨骼发生骨质疏松后会变得脆弱。肌肉及韧带虚弱会使它们所支持的关节更易受损。
结构异常常导致身体产生不平衡应力,如下肢不等长,无论是在跑道上还是在拥挤的公路上跑步,由于较短的腿离地较远,作功较大,其髋关节产生的应力也较强,这个部位就容易产生疼痛和损伤。最常引起足,腿,髋部损伤的力学机制是奔跑时脚的过度内旋。旋前以后,必须先外旋,离地前提起足趾,然后将重心转移到另一只脚上。适当的旋前有助于预防损伤,但过度内旋引起的小腿扭转应力可导致足,腿,髋关节及膝关节的疼痛。踝关节的过度屈曲还会使行走或奔跑中足弓与地面的接触显得狭窄或缺如。
弓形足即有一个高足弓。许多弓形足的人足弓并不高,而是踝关节活动度较小,使旋前困难,造成他们的脚对于震动的吸收力差,从而使下肢骨折的可能性增加。
虽然导致运动疲劳性损伤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运动疲劳性损伤,对于患者本身来说,最为主要的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调节、缓解,当然能够解决是最好的。最后,提醒大家,不管是什么运动,我们都要把我好其中的技巧,这样我们才不会轻易就发生运动疲劳性损伤。
运动疲劳可分为两种:显性疲劳和隐性疲劳。你在运动后,会感到酸痛,这叫显性疲劳,这种肉体性的疲劳较容易恢复,只要在运动后补充足够的质白质,及维他命C及E等,便可以令显性疲劳恢复。
比较少人注意的是隐性疲劳,运动必须透过中枢神经来控制肌肉,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消耗多了,会令身体内脏产生“过度疲劳”,这导致需要神经系统、心血管、呼吸系统、肌肉组织的全面恢复,有些人做完运动后,累得要死,却是怎样都睡不着,就是因为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过累,而产生“过度疲劳”。
(1)恢复显性疲劳方法:目的使肌肉放松,改善肌肉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出,常用方法有:拉伸,慢跑,温水和桑拿浴,理疗,按摩等。
(2) 恢复隐性疲劳方法:目的是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加强机体的合成代谢功能,使机体尽快恢复。方法主要有:睡眠,放松练习和音乐疗法。
(3)食补法:在运动疲劳后,合理补充营养。饮食中要有较充分的糖、蛋白质、维生素和无机盐,维生素C,B1,B2,E等对疲劳的消除有重要作用。同时各种高能运动饮料、电解质运动饮料及一些营养滋补剂等对体力恢复也有益。
消除运动疲劳的方法很多,单独使用某一种方法,是很局限的,必须综合应用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体育锻炼后身体会产生一定的疲劳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肌肉疲劳:肌肉力量下降,收缩速度放慢,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动作慢、不协调。
神经疲劳:反应迟钝,判断错误,注意力不集中。
内脏疲劳:呼吸变浅变快,心跳加快等。
由于运动量不同,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产生的疲劳也有不同程度之分。一般将疲劳分成三个层次:轻度、中度和非常疲劳。运动后产生疲劳感是正常的。轻度疲劳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中度疲劳通过采取一系列手段也很快能消除,不会影响身体;但如果重度疲劳不能及时消除,就会影响学习和生活,损伤身体。研究证明,运动员提高体育成绩最关键的两个条件是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恢复手段的有效性,由此可见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重要性。
克服疲劳之道,在于消除疲劳与恢复体能的措施,摄取抗疲劳物质,采取正确的减少肌肉作业疲劳的有效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养成每天有规律进行各种活动的习惯,会在大脑皮层中形成动力定型,动力定型的建立是机体的活动自动化和节省化,可以减轻机体的生理负担,有利于身体的健康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疲劳的消除。 其次,生活中克服吸烟和饮酒的不良嗜好,也是保持良好的生理机能,促进身体健康,防止疲劳的有效途径 。 再次,睡眠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好方式。睡眠时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降低,体内分解代谢处于最低水平,而合成代谢过程则相对较高,有利于体内能量的蓄积。成年运动员在平时训练期间,每天应有8 ~9小时的睡眠。在大运动量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应适当延长。青少年运动员的睡眠时间,应比成年运动员长,必须保证每天有10 小时睡眠。 如果上、下午都安排训练,中午应有适当时间午睡(1_5~2小时)。
2.进行整理活动
运动后的整理活动是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的一种有效措施,其原理是在运动之后作整理活动, 可以使入体更好的由紧张运动状态过渡到安静状态。 当运动以后,内脏器官需要高水平工作,以补偿运动时缺少的氧,如果由于运动状态突然不动,身体的静止姿势妨碍强烈的呼吸动作,影响着氧的补充, 同时由于静止不动,影响了静脉回流,则血输出量骤然减少,血压急剧下降,会造成暂时的脑贫血人就有一系列不舒适的感觉,严重时甚至休克,所以应注重运动后的整理活动 。 整理活动要尽量选择一些使工作的机群放松的练习 。 例如,剧烈赛跑后,逐渐转为慢跑和走,同时进行深呼吸,腿部屈伸,放松摆动,按摩等。 进行负重练习后可以安排轻跳、慢跑等放松肌肉的练习 。
3 .合理营养
运动时消耗的物质需要靠饮食中的营养物质来补充,不同的运动项目需要不同的营养。速度性的运动项目:在膳食中应含较多易吸收的糖、维生素B,和维生素 c,还应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耐力性的运动项目:要多供给糖、维生素 B,、维生素 C 和磷。力量性运动:需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B2 的供给量。 此外,纳、钾、钙、镁的补充也很重要。 灵敏性运动,膳食热量不易过多,要多供应蛋白质、维生素B2、维生素 C和磷。另外,运动后,Na+的补充对促进运动后疲劳的回复是相当重要的。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需要,在运动中,适时的补充营养物质,既能提高身体的抗疲劳能力,又能帮助运动后疲劳的消除。
4.按摩
按摩可促进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消除在肌肉内代谢产物,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安抚和镇静作用;有助于大脑正常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消除局部肌肉的疲劳,达到促进恢复的目的 。按摩应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疲劳的情况,负担量最大的部位是按摩的重点。 肌肉部分以揉捏为主,交替使用按压、抖动、叩打等手法,在肌肉发达的部位也可用肘顶、脚踩。关节部位以擦摩为主,穿插使用按压、搓和运拉。按摩开始和结束用推摩和擦摩手法。 按摩一般在训练和比赛后进行,当运动员十分疲劳时,须让运动员休息2 ~ 3小时后再按摩。
5.心理调节法
心理调节是通过调节大脑皮层的机能达到消除疲劳的目的,气功、意念、放松练习等都属此类。 心理恢复主要是意念活动,通过一定的套语暗示来达到目的。常用的有放松练习和呼吸调整。如:在全身自然舒适的状态下进行心理暗示。 在设计暗语时,无需考虑语言修饰和语言的逻辑性。暗示放松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
6.温水浴
比赛和训练后,进行温水浴,可促进血液循环, 加速体内代谢废物的清除,改善神经肌肉的营养,同时,可使汗腺分泌增加,放松肌肉,安抚神经,使机体尽快恢复。水温为42士2℃为宜。时间为10~l5分钟,勿超过20分钟。训练结束半小时后,还可进行冷热水浴。冷水温为15℃,热水温为40℃。冷水淋浴1分钟,热水淋浴2分钟,交替3次。另外热敷也可以消除肌肉的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