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5 11:34 来源:网友分享
1、鸡肉蔬菜汤
原料:土鸡半只、蘑菇8朵、土豆1个、番茄1个、卷心菜4大片、姜片、盐适量。
做法:鸡切块,先除血水,冲净,放入沸水中焯透捞出;锅内放开水加入姜片和鸡块大火烧开转小火炖煮40分钟左右;再把各种蔬菜加入一起炖煮,比较难熟的先放,最后加入盐调味即可。
2、木耳蔬菜汤
材料:紫菜100克、黑木耳50克、甜椒一个、葱、胡椒、盐适量。
做法:将黑木耳浸软,去头切碎。甜椒和葱均洗净切碎。待水煮开,加入黑木耳大火煮10分钟,等木耳煮软,再放入紫菜甜椒,用中火煮3分钟,撒上葱末,加入适当的盐和胡椒调味即可。加入香菇煮熟,起锅前撒上葱花。
冬天御寒食物
1、海带
海带营养十分丰富,含有碘、铁、钙、甘露醇、胡萝卜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从中医的角度讲,海水阴冷寒凉,生长在海水中的海带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抗寒能力。而且海带性味咸,长期食用有温补肾气的作用。因而,冬天食用海带,可以增加人体的抗寒能力。
2、羊肉
羊肉性温,味甘。冬季常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对一般风寒咳嗽、腹部冷痛、体虚怕冷、腰膝酸软、面黄肌瘦、气血两亏、病后或产后身体虚亏等一切虚状均有治疗和补益效果。羊肉是冬季养肾防寒最好的进补食物。
3、红糖水
寒冷的冬季强调温补,就饮品来说,红糖水是最好的温补品。红糖有“东方的巧克力”的美誉,其好处在于“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具有化淤散寒、暖胃健脾、缓解疼痛的功效,且富含丰富的钙、铁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一、牛奶红茶
材料:红茶3克,牛奶100克,食盐2克。
调制:1、将红茶放入锅中,加水煎煮5分钟。
2、红茶叶过滤掉,另以一只锅煮牛奶。
3、将牛奶煮沸后加入茶汁,加入食盐揽拌。
功效:每天早上喝一次,可有效地补充气血,强身健体。
二、黄芪红茶
材料:黄芪15克,红茶3克。
调制:1、把黄芪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约15分钟。
2、放入红茶后,再一起煮约5分钟,即可饮用。
特色及功效:黄芪味甘性平,有补气生阳、调和脾胃、润肺生津、祛痰之功效,主治脾胃虚弱,自汗盗汗,充气不足,痈疽不溃,退肿排毒等。有效补气健胃,可改善身体虚弱症状。对中枢神经、心血管有利,有降压作用,还可利尿,抗病毒,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
三、甘蔗红茶
材料:甘蔗500克,红茶5克。
调制:将甘蔗削皮,切碎,和红茶共煎。
功效:清热生津,治疗咽干口渴,喉痒咳嗽,过食肥腻食品等,是理想的保健茶饮。
四、糯米红茶
材料:糯米50克,红茶5克。
调制:1、将糯米洗净,放入锅中。
2、加入适量清水煮。
3、在煮好的糯米中加入红茶,即可饮用。
功效:益气养血,改善身体虚弱症状。
1.饮食方面
天冷应选食热量较高的御寒食品,中医认为,羊肉、狗肉、桂圆、韭菜、核桃、小米等食物具有温阳益气的作用,多吃可以提高御寒能力。相反,螃蟹、鸭肉、绿豆、冰糖、香蕉、黄瓜、西瓜、梨等凉性或寒性的食物最好少吃。
2.御寒装备
在低温环境中,要配备好防寒的服装、帽、鞋、手套等,同时应避免潮湿,保持干燥,手脚部位不可缚紧,以免影响到末梢血液循环而引起冻疮、冻伤等。
3.换气
冬季经常不开窗,会导致冬季氧气供应不足,从而引发感冒嗜睡、反应迟钝、疲劳乏力、精神不振、胸闷、气短、头痛等症状。
4.温水刷牙
若经常给牙齿以骤冷骤热的刺激,长久会引起牙髓出血和痉挛,甚至导致牙周炎、牙龈炎等病症,所以,用35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刷牙最合适。
5.冷水洗脸
晨起用冷水洗脸,冷水的刺激既能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又可增强皮肤弹性,增强机体御寒能力,预防感冒、鼻炎等。
6.热水泡脚
睡前用55-70摄氏度的热水泡脚,既解乏,又有助于睡眠,还加速血液循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酒越饮越暖,水越喝越寒。”似乎喝酒可以取暖已被许多人认可。不少酒友还振振有词,“喝酒能产生热量,冬季喝酒能帮助人抵御严寒。”然而,喝酒真的能取暖御寒吗?日前,中国科协在其官方平台“辟谣”:饮酒能暖身其实是认识误区,事实是“饮酒御寒寒更寒。”
喝酒后为什么会感觉身体“热乎乎”?原来,酒精能刺激身体表面的毛细血管,使血管膨胀,血液加速流动。“热血”流向皮肤会产生暖融融的感觉。与此同时,在酒精的刺激下,人体肝脏等诸器官储存的血液也会流向身体表面,人自然会感到体表发热。
然而这只是暂时现象。专家解释,因为身体散热速度加快而付出的热量,比酒精供给的热量还要多。受酒精刺激血管不能及时收缩防止血液向外传输热量,身体的热量在大量丢失后,人会感到更冷。
冬季喝酒讲究适量。“冬季少喝一点白酒有活血化淤、通经络等作用,但一定要注意不要超量。否则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一些慢性病。”专家建议,冬季每天的饮酒量最好在50g以下,白酒最好控制在30g左右。
专家指出,冬季最好的御寒方法是适当增加有营养的食物,多穿衣物,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冬季最佳的锻炼时间一般是在上午9点以后,太阳出来,气温回暖之时。”